馬迪
2021年1月20日9時,深圳市龍華區開啟“數字人民幣春節留深紅包”活動,10萬個紅包共計2000萬元人民幣的大手筆引起不小的轟動,關于“數字人民幣”“數字經濟”的各種討論很快成為熱門話題。
事實上,這并不是數字人民幣第一次登場。早在2020年10月,深圳羅湖就進行了第一次數字貨幣試點,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派發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兩個月后,蘇州加入,在“雙十二”購物節向10萬蘇州人發放了2000萬“紅包”。顯然,數字人民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也讓人越來越期待。
廣義上的數字貨幣隨著1990年代互聯網的誕生而出現,一代又一代的“前浪”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比如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DavidChaum于1989年創立的DigiCash,是現代在線支付系統的先驅,其中流通的就是他創造的兩種數字貨幣:eCash和cyberbucks。最終,由于這項技術在當時過于超前、缺乏足夠的支持而失敗(銀行和商家都不太會用)。
隨后而來的這些年,數字貨幣嘗試過很多種形式,有的甚至堪稱非常有創意。比如1996年出現的E-gold,名副其實背后有真正黃金的支持,這使它非常受歡迎;WebMoney提供廣泛的點對點的付款解決方案,也是少數不加密的數字貨幣之一;以比特幣為首的多種區塊鏈數字貨幣采用開源的技術,卻使用不同的密碼學原理,可以確保幾乎不可能被破解。
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數字貨幣其實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定貨幣掛鉤,但由于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說白了就是:不受國家管制、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人群接受和使用。在實際使用中,這些數字貨幣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匿名性,這也帶來了黑客攻擊、非法洗錢、網絡犯罪等種種問題。各國政府既擔憂數字貨幣的負面影響,又不想失去在新興領域的機會,因此在政策法規上搖擺不定,時寬時嚴。
而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啟用的數字人民幣則完全不同。它本質上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和現有紙質人民幣完全等值,也一樣有國家信用做保障。對大眾來講,數字人民幣跟紙幣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這就是法定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等“野生”數字貨幣的最大區別—是否有國家信用背書、能否保證幣值穩定。
也有不少人會混淆數字人民幣與線上支付的概念,認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如此普及,何必還要發行數字貨幣呢?通俗地說,數字人民幣是“錢”,微信支付寶是“錢包”,雖然很多人的工資只是銀行卡上的數字,但本質上公司為員工發放的仍然是紙幣(只是不經過我們的手而已)。數字人民幣正式發行后,大家仍然可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只不過“錢包”里裝的內容真的變成了數字。
在傳統銀行賬戶支付體系中,POS機將借記卡/信用卡信息、交易金額、密碼等數據加密后傳送至網聯/銀聯,銀聯重新組織報文并發送給相應的銀行,由銀行處理后將信息傳回網聯再傳回POS機,交易需雙方都全程聯網在線。
而在數字貨幣體系中,這個過程則無需聯網:1.付款方編輯金額+收款方地址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私鑰進行簽名;2.付款方將加密過的交易信息通過NFC傳送或生成二維碼供收款方接收;3.收款方獲取交易信息,解密并驗證金額是否正確,完成交易(顧客可以走了);4.收款方連線后,將交易信息按正常流程上報給銀行,央行解密驗證后將執行轉賬交易,貨款到賬。
以上這個過程簡稱“雙離線”,即雙方像使用紙幣一樣,無需聯網就可完成交易,正是數字人民幣的優越性之一。未來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將集移動支付的便捷性、現金的匿名性于一身,在所有線上支付平臺上流通,甚至打通微信和支付寶之間的競爭壁壘也不是不可以。
數字人民幣是央行布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會影響到貨幣政策、宏觀調控,企業和人民的生活,每一次試點都慎之又慎,目前僅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以及冬奧會場景等地進行過封閉測試。據用過的人說,打開APP、掃描二維碼、輸入密碼,整個過程只需幾秒鐘,跟以往的支付差不多,唯一感受到的區別是“在無Wi-Fi 無流量的情況下也可以用,很方便。”
也許有人會問,以后是不是不發紙幣了?可以確定的是,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將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有多少需求就發行多少。只要還有人希望使用紙幣,中國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供應。在可預見的將來,紙幣與數字人民幣將長期并存,我們的錢包暫時還不能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