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劉廣才 馬彥
摘要:在試驗研究與示范推廣的基礎上,引用糧食作物種子、農作物種子貯藏、耕地質量標準、農藥安全使用規范、肥料合理使用準則以及有機肥料等規范性文件,規定了甘肅省莜麥寬幅勻播栽培技術的寬幅勻播、寬幅勻播機以及莜麥等術語和定義。從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貯藏等規范了莜麥寬幅勻播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莜麥;寬幅勻播;栽培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S512.6? ? ? ? ?文獻標志碼:B?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1)01-0088-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1.02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nsect's recognition of immune priming, response of immune priming, relevant molecular mechanism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and others were reviewed, and the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pest resistance management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pesticides are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Immune iriming; Adaptive immune; Innate immunity; Antimicrobial peptide;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莜麥(Avenanuda L.)是禾本科燕麥屬的一個亞種,籽粒不帶穎殼即裸燕麥。我國是莜麥(裸燕麥)的起源中心[1 - 2 ],裸燕麥產量約占燕麥總產量的90%以上。由于其喜冷涼、耐瘠薄、抗旱的特性,主要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東北、西南等省區的高寒丘陵地帶[1 ]。莜麥是甘肅省重要的雜糧作物,主要分布在隴中高寒陰濕區的白銀、定西等地,常年播種面積0.1萬~0.2萬hm2,單產在3 000~3 750 kg/hm2[3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食品多元化的需求,莜麥以其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深得人們的喜愛[4 ],對莜麥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也越來越多[4 - 11 ]。“寬幅勻播技術”是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創新提出的小麥等密植作物高產栽培新技術,2014年起在莜麥上試驗,首先在白銀市的會寧縣獲得成功,2017年開始在會寧、通渭、安定、隴西等地大面積推廣。該技術增產效果顯著、農機農藝融合、操作簡單、群眾易于接受,可廣泛應用于小麥[12 - 16 ]、胡麻[17 - 18 ]、青稞[19 ]、啤酒大麥[20 ]、糜子、蕎麥、莜麥等密植作物。為了在甘肅省中部莜麥產區大力推廣寬幅勻播高產栽培技術,實現莜麥綠色高產穩產,特制定甘肅省地方標準《莜麥寬幅勻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莜麥寬幅勻播高產栽培的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與貯藏等技術要求。
本標規程用于甘肅中部海拔≥1 800 m、年降水量≥300 mm、年平均氣溫≥5 ℃、全生育期≥10 ℃積溫1 200~1 500 ℃、無霜期≥110 d地區莜麥寬幅勻播種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程。
GB 4404.4 糧食作物種子 第4部分:燕麥
GB/T 74158 農作物種子貯藏
GB/T 33469 耕地質量標準
NY/T1276 農藥安全使用規范 總則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NY 525 有機肥料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寬幅勻播
一種區別于傳統條播,將種子均勻播于等間距寬幅帶內的新型播種技術。
3.2? ?寬幅勻播機
滿足寬幅勻播農藝要求的播種機。
3.3? ?莜麥
莜麥[Avena chinensis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Metzg.]是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籽粒不帶穎殼即裸燕麥。
4? ?播前準備
4.1? ?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坡度≤10 °的川地、塬地、梯田、溝壩地等土地。茬口以豆類、小麥、馬鈴薯等為好。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曬垡,耕深25 cm以上。播前結合整地耙耱收墑,要求地面平整。耕地質量符合GB/T 33469。
4.2? ?土壤處理
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用50%辛硫磷乳油7 500 mL/hm2,或3%毒死蜱顆粒劑45~60 kg/hm2噴拌細沙土制成450 kg藥土,均勻撒施地面并及時淺耕,可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雜草危害嚴重的地塊,采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g/hm2兌水750 kg全地面噴施,噴后及時淺耕。使用農藥應符合NY/T1276的規定。
4.3? ?施基肥
播前基施優質腐熟有機肥45 000~60 000 kg/hm2,N 75~105 kg/hm2,P2O5 90~120 kg/hm2。肥料應符合NY/T496、NY525的規定。
5? ?種子準備
5.1? ?品種選擇
選擇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優質、豐產性好的莜麥品種,如定莜8號、定莜9號、白燕2號、壩莜13號、壩莜18號等。
5.2? ?種子質量指標
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4規定,純度≥97.0%,凈度≥98.0%,發芽率≥85%,水分≤13.0%。
5.3?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攤開曝曬3~4 d,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按包裝說明用量拌種,播種后堆放8~12 h,以防治條銹病、黑穗病。使用農藥應符合NY/T1276的規定。
6? ?播種
6.1? ?播種機具選擇
根據地塊和動力大小,選擇適宜寬幅勻播機具。可選擇18.7~25.7 kW輪式拖拉機配套6行、8行、9行、10行小中型寬幅勻播機,也可選手扶拖拉機和微耕機配套的4行播種機,或畜力帶動的3行播種機。
6.2? ?播種期
春季5~10 cm土壤地溫達到5 ℃以上時即可播種。甘肅中部地區一般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最佳播期為4月上旬,搶墑播種尤為重要。
6.3? ?播種規格
寬幅勻播機耬腿深度、間距要調一致。播種深度3~5 cm,播幅寬10 cm,幅間距15~20 cm。
6.4? ?播種量和密度
播種量120~150 kg/hm2,有效粒數375萬~525萬粒/hm2。基本苗225萬~345萬株/hm2,有效穗515萬~450萬穗/hm2。
6.5? ?播后鎮壓
寬幅勻播機裝配有鎮壓輪,可實現播種、鎮壓一次完成,結合播種進行鎮壓、耙耱。
7? ?田間管理
7.1? ?苗期管理
出苗前如遇雨雪,應及時破除土壤板結。宜在雨后地表稍干時淺耙,或用破板結器破除板結,以不損傷幼苗為度。
7.2? ?中耕除草
3葉期中耕松土、除草,應早鋤、淺鋤,以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早扎根、快扎次生根。拔節前后進行第2次松土除草,中后期及時拔除雜草。
7.3? ?追肥
進入拔節期后結合自然降水及時追肥,一般追施尿素75~150 kg/hm2。抽穗后,宜葉面噴施4 g/kg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7~10 d噴1次,噴2~3次。
8? ?病蟲害防治
8.1? ?防治原則
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紅葉病、白粉病、稈銹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金針蟲、地老虎等。病蟲害防治應符合NY/T1276的要求。
8.2? ?病害防治
紅葉病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1~2次。白粉病用40%粉銹寧乳油1 125 g/hm2兌水600~750 kg,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防治2~3次。稈銹病用20%萎銹靈乳油2 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80~480 g/hm2兌水750 kg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防治2~3次。防治黑穗病應重點做好播前種子處理工作。
8.3? ?蟲害防治
蚜蟲用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0.5%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 ? ? 1 5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防治2~3次,可兼防紅矮病和黃矮病。紅蜘蛛用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防治2~3次。防治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應重點做好播前土壤處理工作。
9? ?收獲與貯藏
人工收獲應在蠟熟末期,70%以上的植株莖葉變成黃色,籽粒具有本品種正常的色澤且變硬時進行;機械收獲應在完熟期,所有的植株莖葉變黃,籽粒變硬時進行。人工收獲后及時攤曬,及時脫粒、晾曬;機械收獲直接在曬場晾曬,當籽粒含水量≤13%時入庫貯藏。種子貯藏要求符合GB/T74158規定。
參考文獻:
[1] 崔? ?林,李成雄.? 我國莜麥品種資源的品質研究[J].? 山西農業科學,1989(12):17-19.
[2] 鄭殿升,張宗文.? 大粒裸燕麥(莜麥)(Avena nuda L.)起源及分類問題的探討[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1,12(5):667-670.
[3] 甘肅農村年鑒編委會.? 甘肅農村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4] 劉建新,田興旺,邱建紅.? 旱地裸燕麥豐產栽培技術[J].? 山西農業科學,2002(12):39-40.
[5] 孛叔娟,李方華.? 甘肅隴中旱區莜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2011(2):10-11.
[6] 藥? ?璐,程文全.? 山區莜麥生產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5(13):41-42.
[7] 樊玉珍.? 莜麥高產栽培技術[J].? 山西農經,2018(13):97-98.
[8] 王淑芬.? 莜麥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8(1):45-46.
[9] 馬? ?晨,郭志剛.? 試述干旱地區莜麥高產栽培技術[J].? 中國農業信息,2013(1):27,30.
[10] 陳? ?偉.? 旱地莜麥栽培技術研究[J].? 中國農業信息,2016(3):88-89.
[11] 彭愛國,潘? ?森,李? ?蓮.? 旱地莜麥高產栽培集優技術的研究[J].? 吉林農業,2011(10):99.
[12] 胡箭衛,周德錄,尤艷榮,等.? 小麥寬幅勻播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特點及關鍵技術[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3):52-53.
[13] 胡箭衛,周德錄,尤艷榮,等.? 小麥寬幅勻播高產高效栽培集成配套技術[J].? 中國農技推廣,2016(10):22-23.
[14] 劉廣才,胡箭衛,鄧曉奮.? 推廣寬幅精準勻播技術? ?全面提升冬小麥生產水平[J].? 甘肅農業,2015(23):35-37.
[15] 尤艷榮,劉廣才,周德錄,等.? 寬幅勻播對隴中引黃灌區春小麥主要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甘肅農業科技,2016(1):41-43.
[16] 宋金鳳,張忠福.? 山丹縣小麥寬幅精準勻播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2):121.
[17] 郗? ?青,關世杰,李? ?鈺,等.? 崇信縣胡麻寬幅勻播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5(6):53-54.
[18] 馬? ?彥,趙貴賓,劉廣才,等.? 甘肅胡麻寬幅勻播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 甘肅農業科技,2018(4):74-77.
[19] 劉廣才,馬? ?彥,張忠賢,等.? 甘肅青稞寬幅勻播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 甘肅農業科技,2018(7):87-90.
[20] 劉廣才,馬? ?彥,張廷龍,等.? 灌區啤酒大麥寬幅勻播綠色節水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 甘肅農業科技,2018(10):89-92.
(本文責編:楊?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