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
摘要: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認為全球一體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閉關自守都無法改變人類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回首世界歷史長河,各國之間逐漸密不可分的事實也證實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真實性。但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的爆發,使逆全球化現象逐漸出現。逆全球化又指去全球化,就是指將全世界各國家和各民族因為全球化而形成的一個整體進行分離和回退的過程,這種做法從根本上違背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內在意義。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持續升溫,其影響范圍也在整個國際社會陸續擴大,由此可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思考逆全球化思潮的態勢及影響十分必要。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 逆全球化思潮 全球化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具備著總體的世界歷史視野,有著深刻的內涵和重要的意義,指引著全球各國關系日益密切。世界歷史理論對于各國發展甚至人類進步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因此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的產生和發展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一種逆行。當前世界,逆全球化思潮已經對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以及政治關系等方面產生了不良影響,并仍舊處于蔓延狀態,因此,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影響下,國際治理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將端正態度,積極迎接逆全球化的挑戰,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指導,促進全球化發展,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為反對逆全球化思潮貢獻力量。
一、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內涵及印證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與以往的一些唯心主義的世界歷史理論不同,其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一種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認為,世界歷史是人類在普遍交往和普遍聯系中形成的總體性的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就是從原來封閉的民族歷史向廣闊的世界歷史的轉變,轉變的過程就是人類解放的過程,它是一個不斷打破區域限制、克服各種限制的過程,是世界各國相互依存、走向統一的過程。但是資本主義社會提倡的世界歷史性存在的形式只是人的解放的前提,并不能完全解放人。只有在共產主義條件下,才能克服資本主義世界歷史的局限,真正實現人的解放。因此,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歷史的本質就是走向共產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本的大工業“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由于資本主義大工業和世界貿易,“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十九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推動,具有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為了資本的積累而展開了全球貿易和殖民掠奪,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全球化也逐漸演變成現實。全球化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其中的重點是經濟全球化,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各國之間都有了全方面的深入合作,區域一體化、全球治理的擴展與新興大國的經濟崛起等都是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現象,這些現象印證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科學性與現實性。
二、逆全球化思潮的態勢及影響
逆全球化產生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全球經濟增長的因素開始逐漸倒退,出現了外資大舉撤出、貿易額大減、保護主義抬頭等現象。近年來,反全球化的發酵不斷升溫,日益成為國際社會最活躍的思潮之一。隨著一些國家之間貿易摩擦的加劇,反全球化趨勢的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導致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分裂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這不僅影響了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建設以及意識形態的走向,更是在國際社會的交流交往以及全球治理中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態勢表明著逆全球化思潮對于全球化進程的巨大影響。
一是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和金融貿易風險。反全球化阻礙了各國之間的貿易、投資、貨幣和金融聯系,增加了世界經濟增長和運行的不確定性,導致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沖突,形成了保護主義壁壘和專屬區域集團,而對國際貨幣金融市場的不當干預很可能導致全球匯率波動,甚至引發貨幣金融危機。二是影響全球價值資源的配置。部分發達國家為了避免受到反全球化思潮的波動和影響,采取貿易保守主義,這種方法加劇了孤立閉鎖的經濟活動和文化融合之間的矛盾,使其遠離了世界市場的合作和配置,極大的影響著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三是激化社會矛盾。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利益受損國家為維護既得利益而采取的各種反全球化措施。這些措施性質極端,極有可能引發各種破壞性的社會政治運動,甚至導致社會分裂、動蕩和混亂,造成全球性的政治和社會危機,從而加劇社會矛盾。四是影響國際政治關系。反全球化加深了國際政治分歧,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分歧。為了獲取更大利益,一些發達國家在對外經貿方面采取了貿易壁壘,由此導致政治交往方面趨于保守,影響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這種國際交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聯系,削弱了其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態勢。
三、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的逆全球化思潮
從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來思考逆全球化思潮,其無疑是一種非理性的社會思潮。隨著世界各國各民族日益交流密切,人類文明實現了進步發展,世界歷史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科學意義在世界交往中逐漸被證實,這為我們反對和超越逆全球化思潮提供了有力的現實基礎和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認為世界歷史的本質就是走向共產主義,而逆全球化思潮的產生和發展也在逆行軌道中詮釋著這一真理。全球化的推進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資本和財富,可是在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縱容資本的無限貪婪,使很多中產階級和底層群眾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成為了犧牲者和受害者,在其民生日益艱難的情況下,民眾把矛頭指向了全球化,也由此逐漸衍生了逆全球化思潮。而之所以說世界歷史的本質就是走向共產主義,正是因為這種現象并不會在共產主義社會重演。在社會主義社會,全球化的進程由全民共同推進,成果也由全民共同享有,相信并遵循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內在邏輯,支持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進步,積極并正確地認識和解決全球化進程中的各種問題,堅決反對非理性的逆全球化思潮,這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去全球化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在理論上嚴重背離了世界歷史理論的內在邏輯,違背了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其不僅無益于當前國際所面臨的全球化危機,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全球化進程中的種種矛盾,給全球治理、經濟發展以及國際政治安全等方面帶來嚴重影響。總之,逆全球化思潮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和世界歷史理論的違背和逆行,雖然對于全球發展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在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大潮流之下,其存在必定是短暫的。
四、逆全球化思潮下的挑戰和對策
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形勢下,反全球化趨勢對國際社會的負面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消散,全球治理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首先是經濟方面,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治理。其次是政治方面,一些國家以一己之私攪亂政局,加劇了各國家間的政治隔閡,對全球政治關系的和諧穩定有著較大威脅。最后是恐怖主義給全球的安全形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沖擊,逆全球化中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問題。由此可知,逆全球化思潮下全球治理面臨諸多挑戰,構建相互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具有現實迫切性。
對于中國來說,面對逆全球化思潮,我國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不僅要順應全球化的時代浪潮,更要致力于消除當前國際眾多逆全球化因素,努力創建一個經濟融合、發展聯動、成果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平衡、共贏的國際關系。黨的十九大莊嚴宣布,我們將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我國這種不斷開放的國家戰略順應世界歷史的全球化發展趨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抉擇和發展路線,將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強起來”的中國將在新的開放格局中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并且不斷努力推動人類的進步發展。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為我們更好的認識逆全球化思潮的內涵和影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全球化、一體化,這既是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邏輯要求,也是人類歷史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國才能不斷促進經濟的發展,提升國力,具備良好國際關系,人類才能實現不斷地發展和進步。世界歷史理論的本質就是走向共產主義,而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在本質上就是當今某些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激化,是資本主義制度危機暴露的體現,目前,面對逆全球化思潮的不斷繁衍,全球化的發展需要更多人、更多民族和國家為之共同努力。中國將始終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奉行對外開放的外交理念,堅持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促進各國各民族共同發展,形成良好的國際關系,不斷推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全球化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4頁.
[2]《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年,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