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全局教育大環境下,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愈發凸顯出其教學意義,其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融入、充實大學生活,還能幫助大學生明確其學習目的提升目標,推動著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文本知識、鍛煉實踐應用技能,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能力及職業素養的持續性提升。本文將基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展開探討,力求幫助大學生構建體系性、過程性的職業生涯規劃。以供廣大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效性
引言:
大學新生觀念活躍、思想灑脫,追求生活的自由不羈,因此其通常缺少其人生定位及對未來生活目標的思考、追求,導致其大學學習生活出現盲目性、隨意性。大學新生職業生涯教育,可以在學生入學之初就幫助其明確職業目標,教授給學生梳理自身綜合能力、崗位要求及時代發展等信息,促使學生在大學求學階段,開展自主自覺且有計劃的知識學習及技能提升,推動著學生高素質、高能力的朝向于其既定崗位目標發展。但是現階段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仍然存在學生就業愿望與顯示崗位偏差、對就業前景缺乏關注度、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等挑戰,嚴重影響著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習效用,而且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設置也欠缺體系性、過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質量提升。因此,高校應正視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學問題、掌握其教學本質, 積極接受認知先進、成熟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思維及方式,學生搭建實效性、交互性、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
(一)激發大學新生職業規劃意識
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對自己的知識技能、性格特征、學習方向等進行有目的的分析思考,進而得出其感興趣且利于其未來崗發展的職業規劃。大學新生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更真實的未來崗位信息,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及崗位目標,進而激發學生在后續學習及技能提升中自主自覺性及計劃有序性,促使學生對為未來崗位做好更優質、更充分的準備。
(二)促進大學新生實現自我。
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其未來崗位的要求,進而督促著學生以崗位要求為其學習努力目標,當學生知識技能水平及對崗位信息了解不斷提升后,學生會萌發出崗位發展需求,進而不斷提升對其的知識學習及技能提升要求,鞭策著學生追求更高的崗位能力素養,利于學生實現自我提升及人職匹配的理想就業狀態。
(三)明確大學新生自我定位
現階段的大學生畢業生擇業就業困難現象與學校教學培養脫離社會需要有著直接關系。大學新生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的掌握崗位信息梳理及自我評價,促使學生客觀社會實際及自我綜合能力,準確明確自身能力定位,進而針對性、目的性的提升其自身價值,進而為其爭取更多的就業優勢及選擇。
二、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愿望與顯示崗位偏差
大學新生是高校經高考志愿填報統一招生的大一新生,其大都是高中應屆畢業生,生活閱歷、志愿認知都存在薄弱之處,大部分的大一新生的高考志愿都是在家長或者教師的影響下填報的,導致其在入學后發先專業教學內容及就業方向與其理想預期相差甚遠,進而引發學生的專業的倦怠、厭學情緒現象,造成其受教育機會的浪費及未來就業的困擾。
(二)就業前景關注度缺乏
大學新生剛進入到大學生活中,其生活狀態、學習狀態都還處于磨合適應期,大部分大學新生都剛剛經歷過緊張的高中生活,諸多學生對大學學習認知存在諸多偏差,導致其在大學入學階段處于慵懶倦怠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及認知思維會對其后續的大學學習產生消極影響,尤其是就業方面,學生會覺得其是非常遙遠的問題,導致學生產生得過且過的學習心態,對就業前景關注度缺乏。
(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諸多大學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認識淺顯,認為生涯規劃就是單純的認知未來的崗位工作,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認知。雖然部分學生通過各種社會信息意識到就業競爭激烈,其開始關注其就業崗位信息,但是也僅僅停留于收集就業信息、了解應聘企業等層面, 缺乏對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分析、環境分析、崗位分析等認知,進而無法制定是自己的知識能力提升、職業發展計劃。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設置制式
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應跟隨者學生知識能力、思維認知的發展不斷進行深化,因此其應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求學生涯,以此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實效性、個體性、動態性的教學指導。但是現階段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僅僅只局限于課堂上的整體性教學交流,而且其課程安排較少,不利于學生體系性、過程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構建。而且,該教學背景下,學生所接受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個體性的指導,直接體現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應用性不足。
三、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一 )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本質
職業生涯不僅僅是工作崗位角色,還包括其社會生活角色。其是步入社會后各種職位角色的綜合體現。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幫助建立其志愿填報預期與專業實況的契合點,激發學生對其所選專業的興趣,規避大學新生對專業課程產生抵觸思維。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從學生學習任務及崗位需要構建積極干預體系,從思想層面樹立學生對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及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分析其學習中或者未來崗位中的不良情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崗位要求及自身定位,進而激活學生對專業學習及崗位規劃的認同依從情緒及自主自覺態度,力求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發展的人生價值觀。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啟示學生進行自我認知探索、崗位認知探索,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點,在該基礎上分析大學專業學習任務及自身實況,整合設計出階段性及目標性的自我提升計劃。而且大學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是過程性、系統性的,應穿插交融在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學生在其影響下應不斷分析調整自我提升計劃、完善崗位目標及努力方向,盡可能的提升對自我的要求并積極將其付諸行動。
(二)全程培養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大學新生職業生涯教育在我國高校起步晚,其教學現狀存在范圍窄、系統化不強的待完善之處,不利于學生清晰性、持續性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構建。因此專業教師應對其提起重視,積極接受認知先進、成熟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思維及方式,遵循持續性、系統性的教學原則,并樹立不局限于課堂、不禁錮于教材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其教學課堂的質量及實效性。大學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應全程性的伴隨學生的大學生活,引導督促學生分析整合其自身實況及省會崗位信息,進而調整完善其既定的學習計劃及職業生涯規劃,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及職業潛能。專業教師可以借助微信、qq等通信軟件,與學生搭建實時性、交互性的職業生涯規劃交流方式,以便于為學生提供及時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培養學生的全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同時可有效避免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產生偏差性的理念。此外,大學新生的抗壓抗打擊心理能力較差,專業教師可在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堅韌的心性及健康的思維觀念,確保學生可以正確客觀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階段性學習目標設定,提升學生對學校生活、學習的適應能力及對未來崗位的融入發展能力。
(三)構建全方位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我國大部分高校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教育混淆,并未對二者進行明確區分,而且大都在大學生鄰近就業階段才開展該課程,這樣的教學大環境無法發揮出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對學生的切實有效的指導價值。高校應認知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本質及重要性,設置正確、系統的專業課程,幫助學生知己知彼、明確奮斗目標、制定提升計劃,確保學生成長為專業性、職業性更強的優質人才。高校不僅要從新生階段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要構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室或者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職業規劃咨詢平臺,例如,創設職業生涯規劃微博、職業生涯交流社區等,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交互、指導的區域,讓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觀念交互、碰撞、指導中不斷完善、成熟。高校要積極宣傳學生職業規劃咨詢室或信息平臺,促使更多的學生對其認知使用,盡可能的提升其學生認可度及利用率,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實效性的引導及建議。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室通常可以引導學生剖析明確其興趣特長、性格特征、能力優勢等,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自我認知及定位,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職業信息并教授學生捕獲、分析職業信息技巧,拓寬學生的職業認知思路,進而學生在面對職業崗位選擇時 可以對其進行理性科學的分析,從而選擇出利于其職業發展及自我實現的崗位。此外,學生職業規劃咨詢室或信息平臺,還可以為學生的職業焦慮、受挫心理進行疏導,幫助大學生正確面對職業挫折,促使學生保持平穩、理性的求職心態。
(四)創設實踐性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新生的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照本宣教式的職業生涯教育方式與大學生的思維興趣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利于職業生涯教育發揮出理想的教學效用。專業教師要考慮大學生的心理及思維特點,基于學生職業需要及教學任務,設置實踐性、關聯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例如,專業教師可以設置職業崗位體驗、職業崗位模擬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性教學形式,讓大學新生在快樂和諧、真實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感悟職業生涯教育。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知參與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深刻的體驗感悟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進而促使學生以更加自主依從的心理參與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高校也要與相關用人單位進行積極溝通,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職業崗位實踐體驗機會,幫助學生不斷的更新完善自我探索及職業探索。高校還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職業性質、能力參差等,為學生提供共性與個性并存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機會,例如,外語專業新生,學校應注重為其提供專業技能操作性較強的職業崗位實踐體驗機會,利于學生明確職業崗位的專業需要及其自我提升方向。專業教師還要考慮到大學新生之間的性格差異、能力差異、興趣差異等,并據此對學生進行個體性職業生涯教育及實踐設計,挖掘學生的個體化潛力,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及職業能力個性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
四、總結
職業生涯規劃對人的整個學習、工作過程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應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職業生涯教育規劃立足于助力學生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層面,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實效性、個體性、動態性的教學指導。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更真實的未來崗位信息,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及崗位目標,進而督促著學生以崗位要求為其學習努力目標,實現自我提升及人職匹配的理想就業狀態。但是現階段的大學新生存在就業愿望與顯示崗位偏差的現象,進而引發學生的專業的倦怠、厭學情緒現象,產生得過且過的學習心態,并且其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認知及對就業前景的關注度,更無法制定是自己的知識能力提升、職業發展計劃。因此,高校應正視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本質及重要性,從新生階段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設置正確、系統的專業課程,從思想層面樹立學生對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及積極性,激活學生對專業學習及崗位規劃的認同依從情緒及自主自覺態度,積極構建全方位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實踐教育,幫助學生知己知彼、明確奮斗目標、制定提升計劃,確保學生成長為專業性、職業性更強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娜,陳南坤,鄧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綜述[J].高教學刊,2020(34):6-10.
[2]谷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4):29-30.
[3]林立立,劉金峰,柯東賢.在擴招背景下地方院校低年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初探——以廣東省某地方高校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56):188-191.
[4]蔣英,張亞環,李德敏.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面臨的困難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20(12):254.
[5]徐安安,葉純亮.情境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2):15-18.
[6]張紅霞,張偉偉.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研究——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1):155-156.
作者簡介:
陳琴(1985年11月3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浙江紹興,學歷:本科,職稱:助教,畢業院校:浙江師范大學,畢業專業:日語,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