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敏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教學做合一”理念也開始被各個教師有效應用。對幼兒教育來說,應用這一理念,更加尊重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符合他們的天性,尤其可以促進幼兒動手能力、操作意識的提高,符合實踐教學目標。本文便對其具體運用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幼兒園;教育活動;思想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24-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gun to receive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he unific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has also begun to be effectively applied by teacher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concept will more respect for children's dominant position in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ir nature, especially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hands-on ability and operational awareness, and mee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goal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Keywords】The unific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Use of ideas
一、當前幼兒成長存在的問題
1.動手能力不足。手工課是幼兒教育活動中十分常見的一項內容,旨在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然而,調查當前的教學情況,我們不難發展,動手能力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個人發展,阻礙著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提高。甚至,為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師選擇了直接為其提供手工材料的方式,幼兒只要將相關材料粘貼起來便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手工作品。這看上去保障了他們的安全,并且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實際上造成了幼兒不會使用剪刀,甚至更加惡劣的動手能力不足的情況出現。簡單來說,受多種因素影響,當前幼兒園手工課呈現出一定的邊緣化發展趨勢,嚴重阻礙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合作意識不足。當今社會更需要具有合作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觀察大多數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表現能夠發現,無論是在合作還是在分享方面,他們的意識均不夠理想,導致人際交往出現障礙。
3.自理能力不足。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當前社會中的大多數家庭條件正在變好,在一些條件十分優渥的家庭中,甚至有專門人員照顧幼兒的飲食起居,這對其自理能力的形成大為不利。換言之,家長的溺愛、教師細致到方方面面的照顧嚴重阻礙了幼兒的自主成長。
4.語言表達力低下。表達力是進行人際交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需要不斷鍛煉才能形成的,是在不斷深化的。但是,受自我表現力匱乏的影響,一些幼兒往往不愿主動展示自我。久而久之,他們從不愿表達變成了不會表達,語言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無法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出現溝通困難的情況。
二、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的實際價值
(一)能夠有效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無論對于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階段的教育,激活興趣都是十分必要的。以“教學做合一”為指導展開教學,實際上是將“做”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說,幼兒不再需要機械性地記憶知識,而是可以在“做”這一過程中感受知識。這無疑會大大激發他們學習與“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如此形成良性循環,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素質素養的形成會更加輕松。
(二)能夠促進幼兒的主體作用發揮
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弱化自己的主導角色,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并及時提供有效引導。這也就意味著,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適當放手,為幼兒創造自由發展空間。但是,幼兒的自我約束力不足,如何正向約束他們的行為便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可以為此提供幫助。在這一模式中,“做”是中心,“教”與“學”圍繞著“做”展開。幼兒能夠在“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更積極地在“做”中學習。教師也可以借助對“做”這一過程的指導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促進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
三、運用“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現實需要
(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是最能體現“教學做合一”理念的教育活動,它很好地踐行了“做”的理念,將促進幼兒的動作發展落到了實處。換言之,動手操作是以行動為依托的,幼兒通過操作各種材料感受各個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定的平衡能力,增強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并形成良好的耐力與平衡力。運用“教學做合一”策略,能夠改變幼兒不愿、不敢、不想操作的態度,使其主動投入手工課中,促進相關能力的形成。
(二)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自理及表現力
簡單來說,自理能力是指幼兒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陶行知先生也曾在其文章《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中對此進行了闡述。因此,將他的這一理念應用于當前的幼兒教育活動中,對提高幼兒的基本自理力大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教師應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考慮幼兒可能會因為詞匯量匱乏、認知世界不足出現表達困難,教師可以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引導他們在“做”中交流,以交流為其學習語言、應用語言提供便利,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伴隨著表達能力的提高,幼兒能夠形成一定的自信心,進而更愿意展現自我,這對他們表現力的發展大有幫助。
四、運用“教學做合一”思想的方式方法
(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是幼兒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當前教學環境中必須積極面對的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將“教學做合一”理念應用到日常管理中,借助日常的區域活動管理培養他們的這一能力。
(二)構建語言表達環境提高幼兒的自主表達能力
表達力與表現力對幼兒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融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打造相關的表達和表現環境,促進他們在“做”中學習。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童話表演等活動,組織幼兒參與其中。以童話表演為例,幼兒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角色,并模仿他們的語言和動作,這對他們表達力和表現力的培養大有幫助。
(三)融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培養于科學探究實踐
陶行知先生特別強調對幼兒創新思維和科學探究意識的培養,他認為,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幼兒科學的頭腦。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設計以探究為主的科學實踐活動,鼓勵他們以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形式展開學習。在這一環節,教師應注意材料的投放,盡可能將科學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在保障幼兒基本人身安全的同時鼓勵他們動手操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教學做合一”思想,能夠使幼兒教育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是非常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面對注意力集中困難、活潑好動的幼兒,教師可以將該思想理念付諸實踐,將學習與實踐、游戲結合在一起,寓學習于實踐中,以動手操作呈現知識,以實際操作引導學習。如此,將“教”融于“做”中,讓幼兒在“做”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的樂趣,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換言之,在培養幼兒綜合能力與素質素養時,教師應注意實踐活動的應用,營造輕松的氛圍,構建以“做”為主的環境,以符合幼兒天性的手段給予針對性指導,從而為其健康成長、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參考文獻:
[1]張慧琴.新理念下的幼兒園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