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梅
【摘? 要】板書是展現知識思路、解題方法,突出課堂關鍵教學內容的重要媒介,過去的課堂板書是以“黑板+粉筆”這兩項工具呈現的。然而,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板書也發生了改變,可以通過多媒體板書呈現具體內容。本文將客觀分析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板書的優勢,結合小學數學課程的四個版塊分析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板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代教育技術;板書設計;優勢分析;策略匯總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55-02
【Abstract】The blackboard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displaying knowledge ideas, problem-solving methods, and highlighting the key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lassroom. In the past, classroom blackboards were presented with the two tools of "blackboard + chalk". However,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blackboard writing has also changed, and specific content can be presented through multimedia blackboard writing. This article will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design blackboards, and combine the four sections of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o analyze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us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design blackboard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lackboard design; Advantage analysis; Strategy summary
設計板書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掌握的基本課堂教學技能之一,為了確保學生可以及時通過板書內容建構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板書設計。那么,使用信息技術設計板書有哪些優勢呢?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板書的優勢分析
(一)直觀性更強
在過去,小學數學教師呈現的板書內容都是以文字、線段圖或者簡單的框架圖為主的,因為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實時書寫板書,無法完成過于復雜的板書設計。但是,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形成的課堂板書卻不受形式限制,教師可根據需求使用文字、圖畫、音視頻、結構圖、思維導圖等資源呈現板書內容,且可選擇不同的動畫效果、板書背景。如此,課堂板書的直觀性、生動性將更加突出。
(二)節省課堂教學時間
眾所周知,一節課的時長為40分鐘,而在這有限的課時內,教師需要書寫板書、講解數學概念、展現例題解題思路等,根本無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概念,有可能會讓學生養成被動接受的不良習慣。但是,以信息技術呈現板書內容則十分可行,教師可以提前設計、書寫,只需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及時呈現多媒體板書內容即可,而這就可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更易于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探究。
(三)適應能力更好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計課堂板書可以隨著教學內容做出改變,不管是板書內容,還是板書形式,都存在無窮的可能性。如此,則可更好地優化學生的數學認知效果,不斷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課堂板書的策略
(一)針對“數與代數”:多用圖畫,引導學生觀察
“數與代數”是針對一些數數、數字之間的計算與數學計算公式的推導等知識形成的一個知識分類,也是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科能力的重要知識媒介。針對“數與代數”知識設計多媒體板書要堅持圖文并茂的制作原則,因為“數與代數”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學生需要準確把握各個符號的現實意義,且要客觀分析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靈活遷移計算法則解決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算理、算法知識呈現相應的圖畫資源,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從感性現象中提煉出抽象算理,推導簡便算法,促使學生準確掌握算理與算法。
就如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教學中,我就利用多媒體板書展現了一組圖片,比如3個蘋果、3個香蕉、3個西瓜;4根鉛筆、4個橡皮、4根粉筆……對此,學生需認真數數,觀察這些物品的共性規律,通過分類順利寫下1~5這幾個數字。接著,我利用多媒體板書展現了一根木棍的數量變化過程,首先呈現了1根木棍,通過添加木棍數量逐步將木棍變成5根。在這一添加過程中,我會在多媒體板書中再次寫下1~5幾個數字。同時,我也通過這一板書內容解釋“+”的符號意義,引導學生全面探究加法算理,使其懂得加法是在不斷增加、變多。如此,本班學生也可通過木棍的數量變化歸納1~5的加法算法,背誦相關算理。
(二)針對“圖形與幾何”:堅持動靜結合設計原則
“圖形與幾何”知識是發展學生直觀想象能力與空間觀念的重要知識,學生需通過直觀圖形抽象出幾何規律,通過體面之間的轉化進行幾何證明。針對這一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則可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設計多媒體板書,盡量呈現直觀圖形,且要通過動態抽象去演示圖形的運動狀態、比較圖形大小。如此,則可有效鍛煉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使其全面內化“圖形與幾何”知識。
就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板書展現了一個動畫,這個動畫演示了描繪長方體、正方體的過程,可以及時引導學生回憶幾何所學,使其進一步觀察幾何體的結構特征。然后,我利用Flash動畫為幾何體做封面,并由此設計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通過挪動這些圖形引導學生自主配對,使其將大小合適的長方形、正方形“貼”在幾何體上。根據這一動態行為,我解釋了“面在體上”這一重要知識,且學生可通過“配對”活動明確意識到圖形有大小之分。如此,則可切實優化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針對“統計與概率”:完善生活資源的引入與使用
“統計與概率”知識是針對一些統計圖、統計表、概率知識歸整出來的一個知識版塊,本身就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而要想切實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則需利用生活資源引導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使其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去解釋事件概率,由此則可切實提高學生的統計分析能力。為此,在設計多媒體板書時,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呈現生活資源,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使其積極展開統計實踐,由此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使其切實把握統計的意義與方法。
就如在“折線統計圖”一課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板書展現了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式,呈現了直觀的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分析這一統計工具的優勢與不足。通過觀察與教材內容,學生基本都可總結出折線統計圖可以呈現動態變動規律這一現實優勢,但同時表示只能圍繞某個事物進行統計,并不利于展現某類事物的整體規律與布局情況。接著,我利用多媒體板書展現了某位學生的期中、月考與周測考試成績,由此呈現了生活資源,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統計歸類、統計分析,使其積極使用折線統計圖去解題。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板書設計過程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切實改善板書形式,優化板書的導學、啟思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數學知識,靈活確定多媒體板書的具體內容、呈現形式,以便切實優化課堂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張俊金.讓數學板書活起來,與多媒體水乳交融——以北師大版《長方形與正方形》為例[J].教師,2018(09).
[2]林章億.小學數學板書設計的有效性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6).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