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琴
【摘? 要】與其他學科相比,音樂學科與眾不同。從本質上講,音樂這門學科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律動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活動、好動的性格特點,其將音樂與動作相結合,使學生在律動中感受音樂美。由此可見,律動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律動教學;小學音樂;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2-0132-02
【Abstract】Compared with other subjects, the music subject is different. In essence, the subject of music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and also helps cultivate students' artistic perception. Rhythm teaching, 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conforms to the active and ac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t combines music and movement to make students feel the beauty of music in the rhythm. It can be seen that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rhythm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s, which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Rhythm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usic; Application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關鍵階段。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喚醒了學生的感覺,強化了學生的聽力,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某種程度上講,隨著小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的不斷增強,學生借助身體律動能夠更好地感知音樂,這樣做真正實現(xiàn)了身體與心理的二合一。律動教學旨在將學生的聽覺、動覺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
一、圍繞音樂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動作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通常采用“教師演奏、學生跟唱”這一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挫傷了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也無法將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我們知道,音樂課不同于其他課堂,其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如果教師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是死氣沉沉的,學生也無法感受到音樂課堂的樂趣。鑒于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將音樂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
律動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師可以借助律動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音樂課的主動性。運用律動教學時,活潑的音樂形式、優(yōu)美的音樂歌曲、富有生命力的音樂表演等,都能將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激發(fā)出來,還能鍛煉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要借助音樂劇這一形式,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上,并在音樂課堂上展開表演,鍛煉小學生的表演能力。
當小學生剛剛接觸《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時,他們會被這首歌曲的動感吸引,再加上這首歌曲具有較強的表演性,為此,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律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當小學音樂教師演奏《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時,要將課堂還給小學生,鼓勵小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自主排列模仿列兵行進,舉手投足中要將節(jié)奏點作為標準。在玩耍過程中,小學生深刻感知了《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而且開展一系列表演,在表演中,學生能深入了解本首歌曲的主題,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是活躍的,并且這樣的音樂課堂是富有生命力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學生中,與學生共同感受音樂情景,感知歌曲的魅力。
二、貫穿故事主線,調動學生表演的積極性
從某種程度上講,隨著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逐漸提高,會慢慢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節(jié)奏感。為此,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巧用體態(tài)律動,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使教師、學生都能放松身心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當學生主動參與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時,他們能主動接受樂理知識,也能快速消化樂理知識。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通過身體律動游戲這一方式,將節(jié)奏轉換為可以表演的形式,又或者是將音高轉換為可以捕捉的一種形式,這便于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理論知識。
要想學好音樂這門學科,初級識譜教學至關重要。在初級識譜教學中,教師要提前準備好數(shù)字音譜,并通過展示的方式教授學生高音等。當教師教授完基礎理論知識后,要按照教學順序,讓學生參與到表演中,并在律動中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1”和“7”這兩個音選出來,由于這兩個音的區(qū)分度比較明顯,學生能感知到“1”屬于低音,“7”屬于高音。接著教師再將“3”和“5”這兩個音選出來,此時,學生通過站立、跳動的方式將其聽到的音節(jié)反饋給音樂教師。最后,教師借助組合搭配這種方式,為學生演奏樂曲,當學生開展連續(xù)的樂曲演奏時,身體會給出相應的反應,這樣做便于學生掌握節(jié)奏感。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模仿樂曲中的故事情節(jié),在模仿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身體律動進一步感知音樂。
三、采用聲勢律動,增強小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
聲勢律動是指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轉化音樂元素,確保音樂元素與舞蹈節(jié)奏保持一致,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表演和動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教學設備,課堂上,教師借助課件這一形式播放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音樂課程。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時,教師可以靈活改變音樂知識的形式,此時,學生接受的音樂知識不再那么抽象,而是具體的、形象的。隨著聲勢律動教學法的運用,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得到了增強,并且學生能從聽覺、視覺這兩個方面接受音樂知識,便于學生深入感知學習音樂的樂趣。
音樂學科中,認知樂器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由于樂曲不同,所以要用的演奏樂器也不盡相同。如果在引導學生認知樂器時,教師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簡單介紹,那么學生并不能直觀、深刻地認知樂器。此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設備,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設備動畫、視頻、圖片等優(yōu)勢,將各種各樣樂器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比如:鋼琴、架子鼓、吉他、手風琴等。
與此同時,當學生看到不同的樂器時,教師要配以該樂器演奏時發(fā)出的聲音。當音樂教師完成基礎教學之后,要為每一種樂器的樂音配合一個相關的動作,這樣一來,學生搭配學習了動作與聲音,便于學生在掌握樂器音色的同時能深入感知樂器的特點。此外,小學音樂教師要將樂器帶到音樂課堂中,如:教師可以將鼓帶到音樂課堂中,并且要為學生表演打鼓,由于鼓點的節(jié)奏感較強,教師打鼓時,學生能快速抓住鼓點,并能深刻體會到節(jié)奏律動這一概念。當教師帶領學生表演時,學生會通過拍手,又或者跺腳的方式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從而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間的合拍。
四、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這門學科有助于放松學生的心情,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這門學科有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單一、落后,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會影響到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然而,律動教學法的運用,轉變了學生對音樂學科的看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中,提高了音樂素養(yǎng),還提高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為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教學現(xiàn)狀,積極探索,靈活運用律動教學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晨曦.律動引領音樂——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上),2017(06).
[2]張野.隨音樂律動 創(chuàng)高效課堂——小學音樂教學中舞蹈律動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9(08).
[3]彭秋婷.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弱勢群體”的應對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0(06).
[4]裘斐鏨.“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音樂教育,2011(06).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