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廁所是城市公共衛生的重要保障,落實公廁的環衛工作乃防病濟人之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戰役開展以來,為保證公廁正常開放,防止新冠病毒在公共場所傳染,以及在公廁里通過接觸性或者糞便傳播,逐步提出的公廁衛生防疫管理要求,多公廁里的衛生環境加強管理與控制,營造出良好安全的公廁衛生文明建設,讓人們安心放心的公廁,加強城市公廁防疫與管理的同時,也是對整個城市居住的人文環境,文明程度的改善,本文從防疫及管理的角度出發,探討城市公廁需要改進及傳承的事項,為疫情期間,城市公廁防疫管理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防疫;管理;公廁;建設
一、序言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壯大,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完善公共設施的的需求,城市的公廁建設與管理自然也是城市文明的新標志,公廁的不斷優化發展進步體現著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已成為現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由于疫情的發展,公廁成為防控重地,我們需要加強各類公廁的防疫消殺工作,有效阻斷病毒傳播渠道,做好安全屏障,環衛作業公司管理人員在巡查中重點檢查公廁保潔人員體溫監測、保潔消毒流程、工作臺賬等。同時,密切關注作業人員身體狀況,發現身體不適的,及時上報,嚴格執行隔離或者治療制度,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二、防疫管理在城市公廁建設中應用
1、防疫特征及防疫要求
公共廁所營養作業過程中,需要對公共廁所、化糞池及周邊環境進行清洗保潔消毒,對公共廁所垃圾進行收集運輸,對糞便進行收運處置。存在有疑似感染人員或密切接觸者等病毒潛伏期人員在使用公共廁所過程中,其唾液、飛沫、糞便排泄物及相關廢棄物品可能成為病毒載體擴散。為避免病毒擴散傳播,避免公共廁所培養人員受病毒感染、人員感染或被外部人員傳染,保證公共廁所的正常使用,需高度重視公共廁所培養人員的疫情防疫工作,實現公共廁所培養人員零感染目標。
2、作業準備及防護
組織公廁培養人員學習疫情防疫知識,所有培養人員須對疫情防疫知識都知道、全知道,防疫措施懂得做、自覺做,全員普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漏。公共廁所內工具房或培養人員隨身配備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手套、雨膠靴、防護服、帽子、護目鏡、反光衣等勞保用品,及消毒劑、消毒酒精等消毒用品和體溫計或測溫儀。培養人員每日上、下班各進行一次體溫檢測,并記錄好《身體情況登記表》。培養人員一旦出現體溫超過37.3攝氏度、發熱、頭痛、咳嗽、乏力等癥狀,要果斷采取隔離、就醫等措施,并及時報告疫情防疫部門。不得瞞報、不得帶病上崗,培養人員養成勤洗手、會洗手的習慣,在戴口罩前、戴手套前、下班前、脫手套后洗手、充分洗、洗干凈、注意個人衛生。培養人員工作前穿好工作服(或防護服裝),戴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及手套、雨膠靴及其他相關防護裝備。使用的口罩應及時更換和處理。保持公共廁所良好通風,開啟排氣設施,強制排氣。作業期間不得將口罩、手套、工作服脫下,不摸臉、不摸眼、不摸嘴。日常營養時,發現廢棄廁紙、女性衛生用品或其他垃圾落地,須用夾子或其他工具夾起垃圾,置于廢紙簍內,禁止徒手直接撿拾。工作完成后,可先后換下工作鞋、手套、帽子、工作服、口罩等。使用廢棄的口罩、紙巾等(不可重復利用)應投放至指定的容器,清理前需進行消毒。換下鞋帽、工作服后需進行測溫并登記后方可下班。可重復使用的護目鏡、手套、工作服等使用有效氯濃度為200㎎、L的消毒劑浸泡消毒20-30分鐘后,用清水清洗并晾曬。
3、作業設施設備消毒
廢紙簍應每天清理、收集垃圾2次,每天用水清洗,并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L的消毒劑溶液消毒,對于人員密集場所的公共廁所,要隨滿隨清,隨清隨消毒。公共廁所(包括公共廁所內工具房、休息室)消毒每天作業前,采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L的消毒劑溶液對公共廁所(包括公共廁所內工具房、休息室)墻面、地面、化糞池及周圍環境噴灑消毒一次,噴藥量為200~300mL、㎡,全面消毒后方可進入作業。每次作業完成后,用水對公共廁所全面沖洗一次,再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L的消毒劑溶液對公共廁所(包括公共廁所內工具房、休息室)墻面、地面、化糞池及周圍環境噴灑消毒一次,噴藥量為200~300mL、㎡。每天作業前,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2000㎎、L的消毒劑溶液對培養作業工具及車輛噴灑消毒一次,全面消毒后方可作業。
4、日常管理培養
不論是平時及疫情期間,公廁的防疫與衛生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公廁屬于人員密集,且流動性大,人們接觸比較集中,為了保障公廁的防疫與管理需求,公廁必須做到24小時通水、通電、通風,及時清理產生的垃圾廢物,對大小便槽內側殘留物做到跟進式清理,洗手區域所配備的洗手液、紙巾及時添加,水龍頭及保潔設備要及時檢查維修、更換,及時對管道等設施進行疏通,保證使用。對于機場、火車站、客運站、學校、商場等大型公廁需要重點防疫,按照國家相關標準,使用消毒液進行定時定點消毒,嚴防細菌病毒滋生,為防止病毒細菌在人們如廁時傳播,取消公廁的紙簍,廁紙可以隨著糞便沖走,同時增加沖廁的水量,保證沖洗干凈,女性生理防護用品,可以采取經濟袋的形式包裝,在開放期間,加強衛生防疫管理巡查,做到“一客一潔”,加強對化糞池的巡查,對化糞池井蓋進行檢查及維護,對損壞的部位進行及時更換,保證糞便暢通排除,防止化糞池里的糞水泄露,糞便收集車的出入要做到及時消毒,同時對敞開部位及接觸部位進行全面清理消毒,糞便收集車做到定點定位排放,做無害化處理,對吸糞管的殘留進行清洗,作業期間增加消毒的頻率,嚴防細菌病毒的傳播。
5、宣傳引導和物資配備
在公廁的防疫與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加強宣傳引導,在洗手臺及廁間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標語,主要宣傳如何防止病毒的傳播、保護環境、不亂丟垃圾、保證大小便在正確的位置、如廁人員佩戴口罩、減少公廁觸摸及公廁停留時間,同時可以對公廁的衛生防疫消毒進度進行公布。防護物資(包括口罩、手套、雨膠靴、防護服、護目鏡、帽子、洗手液、消毒劑、測溫儀等)設置專人管理,配備足夠的常用藥品、急救藥箱和器材。應保證至少一周的防護物資儲備,否則應及時想當地相關主管部門反映。培養單位應指定專人操作消毒,做好消毒記錄。培養單位應指定專人配置消毒劑,管理消毒用藥及消毒工具(噴灑器等)加強對消毒劑等消毒用品的管理,確保安全使用。
三、總結
在疫情防控期間,環衛作業公司對轄區公廁“定人、定時、定崗、定責”,堅持公廁管理無縫隙、全方位,做到人走廁凈。破損的廁內設施設備及時維修、更換,確保完好無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到了關鍵階段,提醒市民如廁時請務必佩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共同守護城市的潔凈和安全。一座城市,如果忽略了它的細節一一公廁建設就屬于這類“小事”和“細節”,那么,這座城市的建設將不可能是豐滿的,甚至是失敗的。讓公共廁所成為一個舒適、漂亮、有文化氣息的地方,讓人感受到市區的文化細節,清潔方便、舒適宜人,有所感悟,小事中體現出大的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鄭俊華,周敏.淺析現代城市公廁的規劃建設與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10):47-48.
[2]尤黎明,張美芬,張軍,劉可.公廁與公共衛生發展的重要性[J].健康科學,2011,21(6):403-405.
[3]徐偉,萬秋萍,吳益生,周峰.公廁衛生管理注意事項[J].環境科學,2016(12):707-710.
[4]吳禮嘉,王成,李雯,胡春艷.城市公廁與健康的發展[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3):270-273.
作者簡介:
黃水厶( 1994.7 )女 ,碩士 ,專業:工程管理,研究方向:公廁防疫的建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