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疫情是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疫情情況,感染了該病毒的患者會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的癥狀,發展到后期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具備人傳染人的能力,正確佩戴口罩可以加強防護。當疫情發生后,全國范圍內都加強了對疫情的防控,武漢封城、全國人民在家自行隔離等舉措都有效的減輕了疫情的擴散,然而,社會經濟環境也面臨嚴峻考驗,本文主要分析了農村在疫情期間經濟方面受到的影響,并提出了改善農村經濟狀況的對策。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經濟發展;農村
一、引言
2020年的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短短時間內病毒在全國范圍內蔓延,武漢作為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被迫封城,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盡管如此,在政府的各方努力下,在人民的積極配合下,全國范圍內開始了對抗疫情的各項措施,對病毒的傳播進行嚴防嚴控。然而,疫情什么時候結束,并不能被預測,防控時間很長,農村開始了各項防控措施,例如春節期間禁止走親訪友,村內設立了檢測點與圍欄,不準本村人員與外村人員隨意出入等。一系列措施對當地的經濟情況產生了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在與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對農民的生活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本文通過分析疫情對農業生產、農村農戶、農村消費的影響和應急對策,進一步闡述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村經濟的沖擊以及對當地農民的影響,從而提出相應對策確保打贏這次疫情攻堅戰,穩住我們農業農村發展的成果。
二、新冠疫情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疫情無論是對中國的經濟社會還是對百姓心理都造成了巨大沖擊,因此希望借助本次調查,了解疫情期間百姓的經濟和心理情況,分析疫情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從而進行反思,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偉大的抗疫精神。
(一)農副產品的生產銷售受到阻礙
疫情使得全國的交通管制變得嚴格,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在疫情嚴重時,多數村口設置了圍欄禁止外村人與車輛進入,很多農民種的農產品無法運輸出去,造成了農產品積壓,這些農產品無法長期儲存,使得當地農民的倉儲成本無形增加,在最好的銷售時節卻被滯壓,尤其是我國春節期間的農產品銷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很多農副產品在春節期間被停滯,長期存放變得不新鮮,價值也逐漸消耗,給種植的農民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農村的蔬菜生產基地,受疫情影響,蔬菜水果價格下跌,滯銷嚴重。蔬菜批發價下降了約50%-60%。
(二)對糧食種植業的影響
受到疫情影響,延誤了農作物種植的時機,加之買不到種植所需的生產資料,農作物的生產受限。疫情爆發大約在2月初,延續到了3月還沒有結束,農村作物的種植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不能按時種植作物,作物就會減產,就會使當地農民一年沒有農業收入,給村民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影響。國家水稻研究組專家在疫情期間做出推測,他認為如果南方的水稻在春播期沒有及時播種,會使得當年的水稻減產至少6%。經過走訪,也可以看出很多村民對于不能按時播種表示很無奈,也承受著經濟壓力。
(三)農業雇工價格上漲
從調查看,由于存在恐惶心理和觀望態度,直接從事農事活動的人員還不能很快集中復工,相應造成務工資源緊缺,因而復工者雇傭人員也受限,工價也隨之有所上揚。調查顯示,57%的人認為目前農業生產雇工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41%人認為與上年會持平,僅有2%的人認為與上年比有所下降。
三、新冠疫情對當地村民生活的影響
(一)農民工無法外出務工,失業風險上升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我國農民工人數極高,2019年農民工人數達到將近了2.91億,跨地區打工的農民工比例高達60%。農村大量的農民工等待疫情結束后重回工作崗位,但是疫情還是沒有結束,很多企業都延遲了上班時間,省、市、縣、鎮甚至村莊之間的人口流動得到不同程度的管控。村民外出需要各級審批,村民外出困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外出工作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即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的企業卻需要面臨巨大的復工壓力,流動資金嚴重缺乏,間接的影響著農民工外出打工。據調查,在疫情期間,不少企業也面臨倒閉的風險,影響著農民工的就業機會,也有一些農民工因為企業的發展受阻隨時面臨失業的風險。
(二)農村脫貧壓力增加
隨著國家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貧困人口與貧困村的數量都在減少,政府的脫貧目標明確。農村脫貧是我國扶貧工程的重要部分,然而,突發的新型肺炎疫情對2020年中國各地消除貧困的任務構成了巨大挑戰。然而農民種植的農副產品以及蔬菜等都因為交通管制等因素滯銷,價格一度下滑,使得農民農業活動遭受打擊。生產的產品無法銷售,日常生產活動難以正常開展,農業的發展受阻,政府的扶貧工作也遇到了阻礙。
四、改善疫情期間農村經濟情況的對策
(一)多渠道解決農民增收
國家應通過穩崗就業、減稅減負、企業幫扶等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幫助為農民工提供勞務的企業渡過難關,湖南省長沙市政府也應該積極協調,鼓勵企業為當地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并做好農民工返程務工的后勤保障工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開發新型農村經營模式,擴展農民收入渠道。
(二)有序開展并保障春耕活動
在保障疫情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村委會應該組織協調相關人員對農副產品的運輸進行疏通,幫助那些搞蔬菜種植的農民,使他們的蔬菜能夠運往批發市場,促進蔬菜消費,對市場、各大超市以及農民進行協調,保障農產品的質量、人員的安全以及運輸暢通,三者配合起來有序的開展春耕活動。
(三)保障農產品生產能力
疫情影響到很多農村的農產品生產,因此,在之后的疫情防控過程中,各村應該積極尋找措施進行科技興農,對當地的種植農民進行農業種植方面的培訓,使他們的農田建設提高一個標準,這樣間接的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能力,保障疫情期間的農作物以及農副產品供應。
(四)落實應急資金
疫情也使人們意識到應急意識與應急資金的重要性,政府應提供相對穩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資金上的支持。舉例來說,如果要對染疫的牲畜進行處理、占用農村耕地修建基礎設施以及農村環境衛生處理等行為,政府應該給予農民一定的損失補償資金,從而幫助農戶渡過難關。另外,應該主動與銀行和企業建立溝通橋梁,尋找獲得資金支持的機會,來提高政府對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足夠的資金應用于農村疫情情況和流行病。
參考文獻:
[1]周萬阜.商業性金融服務“三農”的綜合解決方案[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9(05).
[2]常欽.全力確保“菜籃子”穩產保供[N].人民日報,2020(05).
作者簡介:
楊楠,女,1999年1月18日,甘肅正寧,大學本科,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學生,經濟學、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