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帆
摘 要:為了讓我國核電廠快速適應好全新的發展形勢,更好地指導核電廠環境監測工作,讓核電廠安全管理體系能夠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應積極完善環境監測及安全監管體系,從而推動核電站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運行。因此本文結合了核電廠周圍實施環境監測的重要性,對核電廠周圍環境監測及安全監管體系構建展開了探究,以期能夠為核電廠環境監測及安全監管體系構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核電廠;環境監測;安全監管體系
前言: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下,大量核電項目得到開工,而核電站所帶來的環境與安全問題也逐漸被政府與社會公眾加以重視。所以提升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創建安全監管體系,對社會監督與公眾認可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一、核電廠周圍實施環境監測的重要性
在社會公眾對輻射環境安全與放射生物學效應的有效了解下,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爆炸對日本造成的影響,使得核輻射事故對社會公眾心理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我國核電站則安全運行近30年,這是借鑒與美國、俄羅斯與法國等國家的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和安全管理制度。核電廠若想消除公眾恐懼心理,不僅需要加強政府的監督工作,而且還要對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和宣傳,積極將環境監測數據實行公開透明化。首先,核電廠環境監測可以確保正常開展工作。通過對環境監測數據給予統計,能夠間接反映出核電機運行狀況,并對污染物種類和擴散程度進行確定,判斷出環保設備運行效率,以此為核電廠環境的保護提供有效措施。其次,環境監測可以為核電廠優化排放提供技術支持,環境監測工作需要以數據信息作為準確的支撐,這些數據需要在環境監測工作中發揮出巨大作用[1]。核電廠環境保護工作主要為了減少排放,從源頭處防止發生污染事件,并對環境給予優化,環境監測不僅能對環境污染狀況給予監測,而且還可以對核電廠某項實踐活動進行監督,從而對核電廠排放工作給予優化。最后,環境監測促進核電廠工作人員提升環保意識。環境監測實際數據需及時進行公開,讓核電廠工作人員真正認識到核電廠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程度,并促使核電廠管理人員創建真正的環保理念,在保護環境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積極推動核電廠的良性循環。另外,環境監測在核電廠中,能夠快速實行應急監測工作,為核電廠應急決策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從而增強了核電廠事故后的評估能力,而且對社會公眾公開核電廠監測數據,能夠有效大小社會公眾的恐懼心理,進而提高核電的公眾認可度。
二、核電廠周圍環境的監測及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
1.積極完善環境監測技術
要根據運行經驗與實際狀況不斷優化和完善核電廠環境監測體系,并結合我國相關評價法規定,實時向國家核安全局進行報備,從而保障核電廠環境監測的有效性得到提供,并且要積極善于利用國內外環境監測體系經驗,做到與時俱進,對檢測設備做好管理工作,進而完善核電廠環保管理與環境監測技術。
2.加強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培養
在核電廠中有很多運行多年的老員工,這些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逐漸老化,部分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遠大于整體員工的平均年齡,而且專業對口感的工作人員不足,這也讓環境監測技術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影響。所以若想培養一支高素養的環境監測隊伍,首先需保障環境監測工作人員的質量與數量,結合核電廠環境監測的專業特點,對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實施有計劃的引進,并讓新老員工實現無縫對接。其次,應積極轉變自身觀念,讓每一名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都能了解核電廠監測工作的意義,努力苦練專業技能,通過監測過程與結果,充分發現核電廠潛在隱患與異常原因,以此降低核電廠環保風險[2]。最后,有效強化環境監測保障,對員工定期實行培訓,在提升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提升監測人員的職業素養,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鼓勵創新環境監測方法,實行持證上崗制度,進而培養出能勝任多個崗位的綜合型全方面人才。
3.構建安全監管體系
建設安全監管體系需要從四方面出發,即增加多項安全監管階段、多項目管理升級階段、優化原有建設階段和目標導向管理階段,從而制定出更加詳細的安全監管體系。在實際實行方面,其一要積極提高技術水平以及安全監管工作人員職業素養。其二,更具環境監測指標,設計出環境污染治理實施計劃方案,進而以最快速度對環境污染類型進行判斷,并為救援而贏取足夠的時間。其三,加大基礎監測設施的建設工作,在核電廠內部,監測工作深入到了土壤層面。在地下水開始到高空中的空氣,監測這個范圍內的所有指標。根據所監測出來得到指標結果狀況,制定出相應的優質應急方案,以此來確保核電廠相關事故部門能夠早點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
4.增加環境監測硬件設施的投入
核電廠環境實驗室是負責核電廠周圍環境進行監測與分析的,其需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標準,現階段我國各個核電廠對周圍環境的輻射監測加以高度重視,雖然其監測技術較為完善,但是環境監測設施的建設并不健全。而環境監測對實驗室環境分析設備有著明確的規定,若是沒有適合的試驗環境與符合監測技術要求的儀器,就會對日常試驗中遇到的問題難以解決。所以這就需要加大監測儀器方面的經濟投入,結合環境監測技術的實際發展與管理需求,及時對實驗室條件加以改善,并制定嚴格的設備更新計劃[3]。結合環境監測實驗室自身的特殊定位,適當增加高精尖的儀器設施,創建現代化環境監測實驗室,從而為我國核安全打下硬件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電廠周圍環境檢測及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直接影響著核電廠行業的發展潛力,而若想增強核電廠周圍環境的檢測工作,構建核電廠安全監管體系,應積極完善環境監測技術,培養環境監測人才隊伍,構建安全監管體系,并增加環境監測硬件設施的投入,從而加快核電廠周圍環境安全體系的建設,增強核電廠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進而為促進核電廠行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興龍, 楊永. 核電廠大環境監測系統[J]. 環境與發展, 2018(8):166.
[2] 耿成, 陳辛. 核電站輻射環境監測途徑與實例分析[J]. 北方環境, 2017, 029(09):133.
[3] 白霄, 耿波, 劉奇. 核電廠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科技視界, 2019(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