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大部分家庭開始步入了小康,但是我國仍存在很多人口沒有擺脫貧困。2020年是脫貧攻堅關鍵的一年,如何為我國所有的貧困縣摘帽是國家和社會都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在社會精準治理角度下,以健康問題為切入點對于扶貧機制的建設進行探討,以期為精準扶貧政策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社會精準治理;健康扶貧;機制;構建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精準扶貧以來,全國各地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據2017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稱:“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6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為4335萬人,比上年減少1240萬人[1]。雖然我國已經在脫貧攻堅戰上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我國的貧困人口還是較多,因此國家仍需要繼續努力。本文所闡述的健康扶貧是幫助解決貧困問題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是通過構建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體系,通過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來解決人們的貧困問題,以達到長效、健康的扶貧效果。
1社會精準治理與健康扶貧的內涵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治理的模式和形態也隨之變化。在工業時代,其社會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和資本聯合主導,呈現層層分治的特點,而到了現代社會,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下,治理模式是根據地區特性,精準治理的。由此我們也能知道社會精準治理的概念,便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發展狀況,由政府進行調研考察,最后總結出一套專門的治理方案。其中主要以基層政府起著帶頭作用,社會精準治理是依據制度和法律,與整個社會進行協同合作,以解決社會問題以及滿足民眾需求為目標。
在我國開展的扶貧工作中,健康扶貧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健康扶貧的目標便是為貧困人口提供健全的健康保障體制,以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要想很好的展開健康扶貧工作,必須與政府、社會以及衛生領域展開合作。
2精準健康扶貧機制的體系構建
2.1社會精準治理視角下的精準健康扶貧體系
本文從精準識別機制、資源精準管理機制、精準保障機制、社會精準參與機制、精準考核評價機制5個方面構建了精準健康扶貧機制體系。具體形式見圖1[2]。
2.2精準健康扶貧機制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
由于扶貧工作是需要社會多方共同配合開展的一個項目,其目的也是解決社會問題,關心整個社會,從而解決社會問題。精準扶貧機制的五大機制分別是精準識別機制、資源管理機制、精準考核評價機制、精準保障機制和資源精準管理機制。這五大機制之間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的[3]。精準健康扶貧的第一步便是精準識別,需要對幫扶對象進行篩選,根據實際情況選出最需要扶貧的人,避免出現真正貧困的人沒有得到幫助,導致扶貧機制出現定位錯誤的問題。
3精準健康扶貧機制各要素的職責與內容
3.1精準識別機制
由于精準健康扶貧是將權利下放到基層,且鼓勵民眾幫忙識別貧困人口,這樣便會導致一些問題,例如一些需要扶貧的人們沒有收到幫助,但是一些不需要的卻獲得了幫扶,長此以往會導致社會不平衡加劇。因此國家出臺了一些相應政策,例如“建檔立卡”,這些政策的審核也較為嚴格,通過這些形式能夠有效進行貧困人口的篩選和識別。
3.2精準保障機制
在我國的城鎮以及貧困地區,對于保障貧困人口的醫療水平,國家也提出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且已經取得較好的成效。但是,隨著農村合作醫療的大面積鋪開,一些問題也逐漸浮現,例如農村合作醫療向大病傾斜較少。一旦貧困人口患了重病,依舊沒有醫療方面的保障。基于此,政府應該改進農村合作醫療,擴大醫療的救助范圍,使得無論是什么病,貧困人口的就醫都能得到保障[4]。
首先,擴大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范圍。由于農村合作醫療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其保險費用傾向大病的較少,而貧困人口由于長年勞累,患重病的比例也較大,這就導致貧困人口在就醫時不會獲得政府報銷,因病致貧的情況再次出現。
其次,實行分類救治政策。對于貧困人口做到無論大病小病,都能從醫療保險中找到能夠提供保障的項目,這對解決貧困人口的看病問題十分有幫助。最后,建立精準的財政投入政策。健康扶貧工程需要有相應的人力、物力及管理資源為基礎才能有效進行,各級政府是保證資源投入的主要負責者,中央財政及省市兩級財政的計生項目資金應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并且設立健康扶貧的財政 投入專項,明確其使用范圍和使用程序[5]。
3.3資源精準管理機制
在扶貧過程中,需要對扶貧過程中的扶貧資金、人員、設備等各種扶貧資源進行精準管理。在各級責任人中,作為基層責任人應該發揮自己的自主能動性,對不同的貧困地區指定差異化的健康扶貧方案。同時,在對扶貧資源之前也應該將資源進行統籌,精準使用資源。精準健康脫貧不只是表面上使貧困人口獲得了健康保障,更重要的是提高貧困地區的服務能力。對于提高貧困地區的服務能力,基層政府可以組織專家和醫療團隊到貧困地區開展培訓課程,將先進的醫療技術下沉到貧困地區。此外,還能通過提供有前景的發展平臺的方式吸引優質醫務人才,從根本上提高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力,使得貧困地區形成高效的服務機制[6]。
3.4精準考核評價機制
由于扶貧工作是一場持久戰,且在實施過程中涉及了多個部門和組織。例如衛生、社會保障、民生部門。由于這項工作持久且復雜,因此在展開工作的進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一個精準的考核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將這些設計的部門作為考核主體,將扶貧項目開展后貧困人口的身體情況、就醫情況等作為考核標準,來對項目開展的效果展開考核。此外,還可以設立一些獎懲機制,對于表現突出的組織或個人進行嘉獎[7]。
3.5社會精準參與機制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政府應該簡政放權,將治理的權力下放到基層社區手中。這一手段起到很大作用,因為基層社區是離群眾最近的,離群眾越近,越能精準掌握社會矛盾,從而迅速做出反應,解決貧困人口的需求。將精準治理理念與精準扶貧政策完美融合,形成多元主體、上下協作的長期有效治理模式[8]。
結論:扶貧是我國一直堅持的方針政策,而健康扶貧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與社會、衛生機構的合作對幫扶對象進行精準選擇。在基層政府的牽頭下,組織社會力量對幫扶對象進行精準幫助。此外,一些醫療衛生機構也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增設窗口和渠道,完善醫療捐贈平臺,并鼓勵社會各界進行醫療捐贈。在基層政府的牽頭,社會、衛生機構和其他組織的積極配合下,打好精準健康脫貧這一仗,為我國的脫貧攻堅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2016一04—28].
[2]郭蘇建.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社會治理模式轉 型[J].學海,2016(4):16—20.
[3]石巖,張世超.臨床實踐教學“三位一體”管理模式的研 究與探析[J].中醫藥導報,2016,22(13):118—120.
[4]黃德霞.我國農村財政扶貧資金的運行效率探討[J].
[5]虞慧怡,許志華,曾賢剛,等.社會資本對環境政策的影 響研究進展[J].軟科學,2016,30(1):22—25.
[6]郭蘇建.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社會治理模式轉 型[J].學海,2016(4):16—20.
[7]閔銳,蘇敏,方鵬騫,等.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慢性病管 理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33(3):182一 184.
[8]袁君剛.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精準扶貧的比較優勢探 索[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 (1):17—22
作者簡介:
黃琴(1981—),女,四川眉山人,中共樂山市委黨校行政管理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學。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 ?四川? 樂山?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