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
摘 要:在工業生產中,齒輪箱制造屬于重要內容。為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出發探究了降低齒輪箱制造成本的對策,并提出了幾點合理化建議,如改革工藝、提高設計技術水平、利用先進的科技管理體制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提高國產化率等,以期在確保齒輪箱質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制造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進而增加經濟效益,提高利潤,強化企業競爭實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關注此類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齒輪箱;經濟效益;科學技術;編制工藝
引言: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欣欣向榮,為企業發展打造了優良環境,在促使企業數量增多、規模擴大的同時,也使得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難題。在此背景下,進行齒輪箱制造成本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是促使企業在激烈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重大舉措。因此,在新形勢下,有必要積極探索降低齒輪箱制造成本的對策,通過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等,實現少投入多產出。
1提升設計水平降低齒輪箱制造成本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要想降低齒輪箱制造成本,需要從技術層面入手,以發揮技術優勢,減少成本,提高效率。現階段,先進的模塊式設計在國際上應運而生,推動著制造技術的提高[1]。為了減少成本,應該積極借鑒和學習國際的先進技術,針對于落后的、陳舊的技術,應采取淘汰對策,更新技術,增加標準件,采用國際上的模塊設計。
1.1 如悶蓋、透蓋、定距環等零件,做好圖紙的標準化和系列化,一方面減小模具種類,既節省了成本又能省去了新產品的開模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地使用鑄件,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減少了加工時間。定距環類小件的系列化有利于增加產品的批量,從而減少產品的換型時間,提高效率。
1.2 對不同大小的端面螺孔深度做好標準化要求,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更有利于實現程序的模塊化及快速編程。對軸承孔端面的回油孔大小做好系列化工作,減少刀具的種類。
1.3避免過度的設計要求:
a、利用目前先進的分析軟件,可以選用更為合適的安全系數達到使用和壽命要求,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小產品尺寸,這樣,無論是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還是標準件的采購成本,都能得到可觀的降低。
b、根據實際使用需要,合理地設定零件各部的粗糙度要求,以免生產為了滿足過度的設計要求而投入過多的資源和時間;
c、以往的軸承孔端面,都是整面加工,而實際端蓋的配合面并沒有這么大的范圍,應結合以上1.1提到的端蓋的標準化系列化,將軸承孔端面的整面加工改為環形面加工要求。這樣會有以下3點好處:1、減小了加工面范圍,節約生產成本,壓縮生產周期;2、系列化的環形面特征有助于實現模塊化編程,減少編程時間;3、非結合面之外都是噴丸的非加工面,相比與原來的加工面,油漆附著力更優;
2改革工藝降低成本
在齒輪箱生產中,工藝是否先進、完善,不僅與制造質量息息相關,而且還對最終成本具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正確編制工藝,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實現理想的經濟效益。
2.1推廣使用以車代磨工藝
隨著工業的發展,數控機床已經漸漸取代了過去的普通的機床,進刀精度得到了保證,加上修光刃刀片可以較好的控制光潔度,軸承襠的以車代磨已經逐漸得到行業的認可。通過合理的切削參數,使用以車代磨工藝,保證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粗糙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縮短加工時間。
2.2單獨加工取代組合加工
相比于現在廣泛使用的數控機床,過去的普通機床精度較差,很多銷孔聯接的零件都需要組合加工并做好配對標記,互換性較差并且加工過程繁瑣。目前的加工中心,可以較好地保證銷孔的位置精度。
2.3壓縮余量
統計滲碳淬火齒輪的變形數據,壓縮滾齒的公法線余量,減少磨齒的加工時間;
壓縮箱體中分面和底面的加工余量,并更改加工順序。軸承孔剖分式的箱體,以往的加工習慣是粗加工時在中分面、箱體底面留相同的加工余量,去應力退火后,余量均分,中分面銑去較多量之后,軸承孔上下方向的余量會相應增加不少,無形中增加了鏜孔的走刀次數;壓縮余量之后,可以先加工中分面,不要求余量均分,中分面最小量光出后,把余量全部放到箱體底面。這樣,在余量壓縮之后,保證了中心高可以可靠地加工出來,又同時減少了軸承孔由于中分面的加工而增加的余量。
3 借助軟件實現快速編程
隨著數控機床的普及,數控編程也成為了實際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一個復雜的工序,如箱體的精鏜工序,手工編程往往會占用較多的時間,并且在復雜輪廓的路線設計時有較大的難度,程序的準確性也較難保證。我們可以借助先進的軟件進行數控程序的編制并進行模擬。甚至對于系列化程度較好的產品,為了實現快速編程,可以定制專業的軟件實現模塊化的編程。各類機械制造類軟件深入到重型制造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們大可以從現在開始就考慮如何使用軟件來代替重復地、有規律的人員的智力勞動。
4 機械勞動代替人工勞動
對于批量產品的制造,由于生產節奏的單一固定,人員操作受勞動強度等因素的影響,工作效率無法達到100%。如果將自動化設備投入到生產的某一工序或某一條流水線,來取代人工,不僅減少了人員成本,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產效率,并且機器的操作單一,不受人員情緒或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產品的質量較為穩定。
5依托先進的科技管理體制減少制造成本
在科技的推動下,管理體制也得到了完善,呈現了科技化、現代化特征,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調動科技人員的生產積極性,促使各項生產工作有序進行,能夠防止混亂局面發生。在先進的科技管理體制穩定運行下,可進一步強化對科技人員的管理,使其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進而創造出最大的效益,達到預期目標。例如,MPR管理系統屬于新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借助該系統,能夠為科技人員提供便利,如通過網絡進行交貨期、材料的查詢,確保生產的針對性。與此同時,還可結合相關信息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設計其滿意的產品,提高設計質量,為自身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6提高國產化率,降低成本
新時期,國內配套件獲得了長足進步,其質量日益增強。基于此,為了降低資金投入,減少齒輪箱制造成本,應對國內配套件的運用加以重視,提高國產化率,增強國內配套件質量,使其能夠達到相關生產標準,以滿足齒輪箱強度[2]。若是能夠達到這一要求,并可對其使用壽命作出保障,應以國內配套件為主,以便降低制造成本。例如,關于軸承的價格,進口價格和國內價格相差較多,為國內的二到六倍。在具體制造過程中,如果全部采用進口的軸承,將會在整體上提高齒輪箱制造價格,很難實現理想的成本控制成果。因此,進口軸承價格通常會占據總制造成本的25%-30%。在選擇齒輪箱的低速檔時,也需要對國產物件進行考量,若是其硬度可靠多高于90%,那么也應該首選國內產品,以降低成本,并且也有助于促使使用壽命延長,可提高齒輪箱制造效果。
結束語:總而言之,企業要想長久生存和發展,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創造更多效益。以此,在齒輪箱制造中,不僅要注重產品質量的增強,而且還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以獲得理想的效益,為自身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企業提高對齒輪箱制造的重視度。因為齒輪箱生產成本控制屬于一項系統性工程,所以既要提高科技水平,優化工藝,提高國產化率,又要加強管理,調動員工主動性,以降低廢品率,創造更多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實力和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群,尹飛飛,武鑫,等.基于長短期記憶網絡的風電機組齒輪箱故障預測[J].計量學報,2020,41(10):1284-1290.
[2]陳磊.V2500發動機主齒輪箱碳封嚴漏油分析和預防性方案[J].航空維修與工程,2020(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