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
摘 要:高校作為社會高等教育的重要主體,為社會發展輸送高質量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階段的關鍵內容,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先進思想理論的傳授,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思政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的科學融合,能夠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價值,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科學的引導和規范,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營造積極的成長氛圍,為學生科學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本文通過對高效心理咨詢理論價值進行詳細闡述,結合高效思政教育實際,對心理咨詢的價值取向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科學的價值選擇,推動心理咨詢工作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高校;心理咨詢;價值
1引言
心理咨詢是對咨詢者的心理問題和疑惑進行有效的解答,提供心理援助,通過言語交流等途徑,對其思想意識形成科學的引導,使其能夠擺脫困境,保證身心健康。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成熟,心理咨詢與教育活動的有效結合,對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高效思政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密切相關,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思政教育和心理咨詢存在一定的價值沖突,思政教育需要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科學的引導和規范,而心理咨詢強調價值的中立性,兩者之間在思想理論和實際工作中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思想意識相對成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而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制約知識心理咨詢工作效果的提升。這就需求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優勢,明確心理咨詢的價值取向,科學選擇心理咨詢價值,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2高校心理咨詢理論價值分析
心理學是心理咨詢工作的主要理論基礎,而隨著心理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出現了大量的理論學派,為心理咨詢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指導。高校心理咨詢工作開展中,要提升主動意識,積極學習先進的心理學理論,充分結合實際教育環境和思政教育需求,有效掌握不同理論間的價值區別,推動心理咨詢的針對性開展,關鍵實際工作對象進行相關理論的科學選擇。教師作為咨詢活動的主導者和重要主體,要提升主動意識,實現對心理學理論價值的明確,并對理論的價值進行準確判定,在實際咨詢活動中進行科學的運用,有效提升咨詢工作的有效性。[1]
3高校心理咨詢的價值取向
心理咨詢價值取向對提升咨詢工作成效起到積極作用,教師要深入研究心理學理論,對價值取向進行科學的理解,在咨詢活動中進行心理學的科學運用。在價值分析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哲學思想,對價值的意義進行深入研究,與心理咨詢工作進行有效結合,實現對心理咨詢價值取向的正確界定。在實際咨詢工作中,學生在心理問題和自身的思想意識、學習生活情況等方面存在著個體間的顯著差異,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心理需求對價值取向進行明確。學生作為心理教育的關鍵主體,是咨詢活動的主要對象,在咨詢工作中學生需要教師對自身的思想意識進行主動的傾聽和接納,而在實際工作中,過于重視對學生負面心理的引導,通過批評教育的形式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不能形成較好的心理教育效果。[2]家長對心理咨詢的價值取向較為固定,需要教師通過心理引導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有效的規范和引導,而心理教育具有較強的價值中立性,而家長對心理工作成效有較高的期待,要求咨詢活動的開展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不能有效理解心理教育的思想內涵,不利于現實價值的高效實現。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受到自身教育崗位職能的影響,對心理咨詢的價值取向存在一定的不同,輔導員和思政課程教師具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在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咨詢工作價值的科學引導,為學生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心理咨詢工作者具有豐富的咨詢工作經驗,需要根據實際的咨詢內容進行科學的價值判斷。[3]
4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心理咨詢價值的選擇
4.1明確思政教育與心理咨詢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和規范,使學生能夠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對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效支持,使其能夠具備較強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有效適應社會發展變化。而心理咨詢活動是對心理學理論的科學應用,需要結合咨詢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心理疏導、思想交流等形式,使學生思想形成潛移默化的轉變,實現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4]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體現出較強的個性化,學生處在關鍵的主體位置,在咨詢工作中需要充結合思政教育需求,對咨詢工作價值進行科學選擇,明確心理教育目標,實現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升心理咨詢的科學性。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準確的判定,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活動進行有效的掌握,利用心理咨詢的形式實現對學生心理的有效引導,并利用先進思想理論的傳授,推動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5]
4.2優化價值引導
對心理咨詢價值的選擇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形勢,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作為心理咨詢工作的基礎導向,有效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求,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優勢,對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心理咨詢的科學性,使咨詢活動能夠有效適應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推動咨詢工作的高效開展。在思政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重要的理論依據,能夠對心理咨詢工作形成科學的指導,對咨詢過程進行有效的規范,明確價值引導方向,有效提升咨詢工作成效。同時在咨詢工作中要落實以人為本思想,對學生的個性化心理情況進行有效的掌握,有效提升咨詢工作的針對性。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全面接納學生的心理動態和思想意識,轉變傳統的批判態度,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互動,有效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咨詢工作開展提供可靠的依據,使教師能制定針對性的心理教育策略,合理選擇和利用心理學知識,形成有效的引導作用。在心理教育中要重視對學生主動意識的激發,使其能夠正視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壓力,主動配合教師的引導和教育活動,有效提升心理教育效果。[6]
4.3思政課程與心理咨詢的科學融合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社會的復雜變化,思政教育的高效開展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發展壓力的不斷提升,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心理咨詢工作與思政課程教學的科學融合,能夠充分發揮思想理論的先進性,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成科學的引導,為咨詢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條件。首先教師要優化思政教育思路,提升主動意識,充分認識到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作用,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與學生進行高效的溝通交流,引導其能夠將自身的心理問題和疑惑進行主動的表達,推動心理咨詢價值的高效實現。要加強對思想理論的研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優化,將心理引導進行有效的融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要將以人為本思想進行科學融入,充分認識到學生心理方面的個性需求,合理選擇相應的心理學思想,提升咨詢工作效果。在咨詢活動中要科學融合思想政治內容,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對其心理形成正面影響,推動心理咨詢效果的提升。其次是要強化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在思政課堂中滲透德育知識,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的開展,實現良好道德品質的科學養成,為心理咨詢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能夠對自身思想行為進行自覺規范,并能夠根據自身心理需求主動參與到咨詢活動中,營造積極的心理教育氛圍,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最后是隨著課程思政的高效開展,思政教育對學科教學的滲透對提升思政教學效果起到積極作用,豐富的學科教學內容為思想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載體,為思政與心理咨詢工作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就要求專業課程教師要提升主動意識,充分結合學科教學實際,科學融入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科學的引導,為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
4.3完善心理咨詢機制
完善的心理咨詢工作機制是保證價值實現的重要基礎,能夠對心理咨詢工作進行有效的規范,提升咨詢效果。學校要加強對心理咨詢的重視和支持,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統籌師資力量、基礎設施等資源,對咨詢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要加強對教職工和學生的宣傳教育,將心理咨詢的重要作用進行科學推廣,營造積極的心理教育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咨詢活動中,并能夠將自身的心理困惑和需求進行主動表達,提升咨詢工作成效。要完善監管機制,對心理咨詢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對教育環節進行全面規范,有效減少對學生的硬性規定和評判,對咨詢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同時要構建長效工作機制,結合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思想心理動態,進行相關工作機制的針對性調整,有效提升咨詢活動的適應性。要完善評價機制,對心理咨詢成效進行及時跟進,對心理教育效果形成準確的評價,有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思政教育開展和進一步的心理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據。教師通過要對學生的咨詢過程進行全面的記錄和整理,建設完善的心理咨詢檔案,并通過對咨詢內容的深入分析,深入挖掘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咨詢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4.5創新心理咨詢模式
心理咨詢價值的科學選擇對學生全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而隨著社會環境的復雜變化,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提升,容易在生活學習中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傳統的心理咨詢工作主要是通過談話等形式進行,而當前學生對心理咨詢工作缺乏有效的主動意識,無法形成較好的參與效果。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模式帶來了的積極的影響,網絡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為咨詢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便利,能夠通過網絡途徑進行高效的互動交流,學生將自身的心理訴求進行主動的表達,有效提升咨詢效果。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咨詢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教師可以利用結合薛恒的實際咨詢問題,合理選擇網絡資源對引導內容進行有效的豐富,并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科學的融入,形成對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科學引導。要合理利用網絡渠道構建高效的溝通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心理成長經歷進行分享,通過積極的討論和互動,營造積極的心理教育環境。
4.6加強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心理咨詢的主導者,需要具備較強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教育能力,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思想理論優勢和豐富的教育經驗,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對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領悟,準確掌握時代發展形勢,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形成有效的了解,為心理咨詢工作提供基礎保障。學校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在設置專職心理咨詢崗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思政教師優勢,引導其積極參與到心理咨詢工作中,充實心理教育隊伍力量。教師要提升主動意識,積極學習先進的心理學理論,提升心理教育能力。要完善考核機制,制定完善的咨詢工作考核標準,對工作成效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實現對心理咨詢價值的科學選擇,并對教師形成有效的督促作用,使其能夠對心理學理論進行科學的選擇和合理的運用,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有效的運用,推動心理咨詢效果的提升。
5結語
心理咨詢工作是推動高等教育科學開展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基礎保障。而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復雜,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壓力不斷提升,容易導致心理壓力和問題的出現,心理咨詢的高效開展能夠有效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動態,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思政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密切相關,在咨詢工作中要科學把握與思政教育間的聯系,實現價值取向的科學判定和選擇,提升咨詢活動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李旭妍. 高校心理咨詢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結合探討[C].荊楚學術(2020年2月). 2020.
[2]鄧占梅. 高校網絡心理咨詢現狀分析與思考[J]. 鎮江高專學報, 2019, 32(4):59-62.
[3]劉麗.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述及實踐思考[J].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3):22-23.
[4]呂小玉.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體"的路徑探究[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9, 159(1):120-123.
[5]帥 蔣. 新教育理念下分析如何實現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 現代教育論壇, 2020, 3(6):5-5.
[6]劉藝博, 周建忠.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0(20):55-56.
(許昌陶瓷職業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