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



摘 要:隨著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國內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規模都在急劇增長,因此出現了很多內部控制問題,本文整合了2019年整個年度國內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對國內被出具否定意見的66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總體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內控缺陷;否定意見
一、內部控制否定意見的現狀分析
2011年中國發布了首份內控否定意見報告,并且自2012年以來,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己開始分批和批量施行內部控制,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官網的數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共有12344個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被發布出來,其中否定意見有221個,占比1.79%。
(1)2011至2017年度滬深兩市內部控制審計否定意見情況如表1-1。
根據表1-1,從2012年到2019年,我國每年發布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數量和否定意見數量都大致在不停增長,同時否定意見占比也在逐年增長,這說明我國近八年來,上市公司企業出現內部控制重大問題的比率越來越高,這不是個好現象,隨著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并購現象越來越普遍,股權結構變復雜,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也越來越難保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
(2)從2012到2019年,每年國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披露內控審計否定意見時間存在一定的規律。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每年都會分期發布年報審計快報,每一期快報會記錄某個時間區間內國內所有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審計報告,例如中注協發布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審計情況快報(第十期)主要記錄的是2020年6月1日-7月1日,這一個月內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的總體情況,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中注協發布的期數大致了解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出具時間。
由表1-2可知,從2013年到2020年,最后一期否定意見數量占比相對于期數而言是非常大的,而且2020年之所以會只有34.8%,是因為疫情影響,2020年最后一期是七月份才發布的,之前七年都是在五月份就發布了,所以2020年的占比雖然也不小,但不夠說明問題。這八年幾乎每一年都有超過一半的否定意見是最后一期發布出來的,其中六年的占比都超過66.7%。注冊會計師傾向于把內部控制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放在最后發布出來,否定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被出具時,審計單位是十分慎重的。
(3)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對應的財務報表審計意見
從表1-3可知,內部控制審計為否定意見的公司,只有6.06%的財務報表審計意見是無保留意見,其他的或多或少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存在問題,特別是,即使去掉帶強調事項段的情況,剩下仍有接近85%的是保留或無法表示意見。由此可見,公司的內部控制被認為存在重大缺陷,那么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也大概率會出現大問題。
二、內部控制缺陷總體情況
2019年審計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上市公司一共66家,這66家公司被給予否定意見的原因經總結,一共11種,如表2-1所示:
如上圖所示,導致6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按照比重依次主要是資金管理內控失效、重大事項未經審批、未及時披露信息、違規對外擔保以及關聯方交易非經營性資產占用。
三、內部控制缺陷具體情況
(1)資金管理內控失效
在2019年出具的66個內控審計否定意見中,資金管理內控失效導致的內控缺陷占比約42.4%,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資金流的良好運行,很多企業都是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宣告破產,因此,資金管理關乎一家企業運營是否健康,企業必須規范資金管理制度,注重企業現金流的管理,對資金的保管使用流進行監督、考核以及控制,分析總結資金的使用效果,以促進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資金管理制度不規范,導致企業貨幣資金的支出較隨意,未按照資金管理制度使用資金造成資金安全風險,從而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可能產生重大缺陷。
(2)重大事項未經審批
在內部控制缺陷類型中,有大約40.9%的缺陷為重大事項在決策時未經恰當地授權與審批。企業發生資金占用、對外擔保、對外投資等重大交易時,未審批或者延遲審批、審批不規范,董事會對審批權限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在制度執行方面也存在缺陷,交易的執行未按照規范的審批流程進行。
(3)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內部控制缺陷類型中,有約37.9%的缺陷為信息披露不及時,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相關信息較為隨意,浮于表面,披露的信息不準確、質量不高,無法傳遞有效的信息,僅披露相關管理制度、治理層結構等信息,對于內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則保持隱瞞、推遲披露等態度,導致違反市場監管規定,使投資者獲得上市公司信息較為滯后,從而影響投資決策。
(4)違規對外擔保
對外擔保業務不合規占比在36.4%,主要包括擔保不符合規定,擔保未履行報批程序。
(5)關聯方交易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關聯方交易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導致的內控缺陷占比約40.9%,主要有關聯方業務未被及時識別確認,對關聯方的業務往來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關聯方交易會計處理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及時,上市公司股東違規為關聯方擔保導致關聯方占用資金以及挪用大額資金,關聯方交易的決策審批等相關制度也存在不足。
(6)合同及印章管理不規范
其中有11份內控否定意見涉及到企業印章使用審批不規范的內控缺陷,包括未經審批使用印章等內控缺陷。印章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使用時未履行審批程序加蓋公章,缺乏審核和登記。
(7)對子公司或經營活動監管不足
其中有11份內控否定意見涉及到對子公司或經營活動監管不足的內控缺陷,包括子公司管理者越權導致公司產生巨額損失等。例如未對分支機構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從而導致重大財務風險,與之相關的內控制度失效。
(8)相關資產減值不恰當
其中有6份內控否定意見涉及到企業的資產減值問題,資產減值主要基于管理層的主觀判斷,與管理層的目的和動機緊密相關,資產減值不恰當往往能夠扭轉企業的盈利情況,不能揭示企業運行的真實性,這也是很多管理層利用資產減值來操縱企業財務報表的原因之一。
(9)前期重大內部控制缺陷遺留
其中有6份內控否定意見涉及到前期重大內部控制缺陷遺留產生的重大內控缺陷,主要是因為往年內部控制缺陷過大或者造成的影響過大以至于無法短時間解決。
(10)存貨管理內控失效
其中有4份內控否定意見涉及到企業存貨管理內控失效的內控缺陷,其中包括存貨領用和盤點不規范,賬實不符,成本核算不準確等內控缺陷,以及存貨未完全執行倉儲和保管制度等內控缺陷。
參考文獻:
[1]王惠芳.內部控制缺陷認定:現狀、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構[J].會計研究,2011,(08):61-67.
[2]王惠芳.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構建[J].審計研究,2011(02):71-76.
[3]段然,丁友剛.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應用指引研究[J].財務與會計,2020(1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