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堯
摘 要: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與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裝配式建筑工程,是當今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展開深入探析,重點闡述建筑施工管理中如何對其予以應用,以期使得施工管理的實效性大幅提高。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應用
裝配式建筑指的是用預制構件在施工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是整個建筑行業在產業鏈內資源的優化配置。裝配式建筑是建筑生產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型升級,是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發展前景。裝配式建筑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對建筑產業鏈上全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涵蓋科研、設計、生產、物流、施工、裝飾裝修、運維等工程項目全過程。裝配式建筑要“一體兩翼”發展。裝配式為主體,一翼為標準化, 一翼為信息化,兩翼為裝配式建筑發展保駕護航。標準化能夠促成裝配式構件的批量化生產,信息化要貫穿裝配式建筑實施的整個流程,不僅要在配件生產的過程中實現智能制造,更要在現場組裝的過程中實現信息化全覆蓋。
1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優勢
裝配式建筑施工較傳統施工技術有明顯優勢。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技術優勢,具體表現為:(1)提升施工效率和提高施工質量,因為裝配式建筑以預制裝配式施工模式為主,大部分構件由預制構件廠高科技設備按規格生產,然后直接運輸到工程現場開展組裝,克服了傳統季節天氣、地質等施工作業條件限制,機械化操作降低了人工作業誤差,對同時提高施工質量、安全、效率具有重大意義;(2) 施工管理模式得以優化,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與常規施工技術有所不同, 施工企業在相應生產流程和制作規范指導下開展施工作業,通過標準化作業保障整體的施工效率與質量,基于此,無論是施工工序還是施工工藝都得到了有效優化,因此是一種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3)施工過程綠色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筑住宅采用干施工,施工過程中大大降低了粉塵污染、噪聲污染及水污染,構件由工廠高精度設備制作使得資源得到了有效分配和利用,因此施工材料的消耗量大大減少,實現了綠色節能環保。
2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
2.1 預制梁、柱、墻的生產制造
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預制工廠設備的先進與否以及材料供應情況是影響預制構件生產效率的重要因素。預制柱的生產流程如下:首先,準備干凈符合技術要求的模板,并做好端模定位工作;其次,將模具固定在套筒續接器上,并將其放入鋼筋籠中;再次,安裝預埋件并對側模進行固定;最后,澆筑混凝土,養護處理。施工完成后對其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管道內無堵塞現象。預制梁的生產流程如下:一是清洗模具并做好側模定位工作;二是將鋼筋籠綁扎到位后將其吊放至固定位置;三是安裝預埋件并做好側模封閉固定工作;四是澆筑混凝土并對模具表面進行抹平處理。預制墻板面磚的生產流程如下:首先,根據實際所需明確磚模的具格,并將其放入面磚內;其次,定制分隔條,使用滾筒對面磚表面進行壓平處理;再次,使用專用刷將其進行有效固定,壓粘分隔條;最后,制成成品面磚。
2.2 預制內剪力墻施工技術
預制剪力墻是鋼管套筒與預留鋼筋以漿錨的形式進行連接,預制構件的精準定位是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施工的難點。套筒灌漿作業直接影響預制剪力墻結構的施工質量。套筒灌漿作業需注意:預制墻板就位并校正完畢后,對預制墻板構件預留板縫予以細致清理,再將墻體表面浮漿、灰塵以及油污等徹底清理干凈,同時,于灌漿前 24h 用水將墻板內表面予以充分濕潤;拌制灌漿料的量應以能夠一次灌注至分倉處為宜;灌漿作業時,應從一側注漿孔灌入漿料并在出漿孔有漿料溢出后封堵并停止灌漿,從而便于設備基座與砼基礎間的空氣被充分排出,使灌漿更加密實,需要注意的是,灌漿時應嚴禁從四側同時作業;整個灌漿過程中,須水平向上保持連續作業,嚴禁出現間斷,同時應盡量壓縮灌漿時間。
2.3 預制疊合板加工制作
疊合板生產流程:模臺、模具準備→安放模具→鋼筋加工、施工→安裝預留預埋→隱蔽驗收→混凝土施工→拉毛處理→養護→拆模→成品堆放。鋼筋下料必需嚴格按照設計及下料單要求制作,首件鋼筋制作,必需通知技術、質檢及相關部門檢查驗收,制作過程中應當定期、定量檢查, 對于不符合設計要求及超過允許偏差的一律不得綁扎,按廢料處理。按照圖紙要求綁扎鋼筋網片。據構件加工深化圖紙的要求,在鋼筋網片上固定安裝線盒、布置預留孔。自檢合格后,報監理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驗收合格并做好隱蔽工程記錄。按照生產計劃混凝土用量攪拌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注意對鋼筋網片及埋件的保護,澆筑厚度使用專門的工具測量,嚴格控制。構件澆筑完成后進行拉毛處理,過程中應當檢查外露的鋼筋及預埋件,并按照要求調整。疊合板預制混凝土構件采用蒸汽養護方式,應嚴格控制升降溫速率及最高溫度。
2.4 預制構件運輸與存放
在構件運輸之前,首先要進行路線的勘察。通過對路線路況、距離、限制條件等進行分析比較,從而確定最優化的路線。施工現場的路況也應滿足運輸車輛需求,確保構件在場內的正常運輸與存放。預制構件根據施工現場平面規劃進行存放。存放場地應堅實平整,并應具有排水措施。預制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后,應按其規格、品種、使用部位、吊裝順序分別設置存放場地。構件的運輸與存放應綜合考慮結構受力及吊裝機械作業范圍,構件堆垛之間也應設置通道。構件的存放架其抗傾覆性能必須滿足安全要求。
2.5 預制構件吊裝
吊車選型應考慮最重墻板的重量,預制墻板臨時堆放場地需在吊車作業范圍內,且應在吊車一側避免在吊車工盲區作業。臨時存放區域應與其他工種作業區之間設置隔離帶或做成封閉式存放區域,盡量避免吊裝過程中在其他工種工作區內經過,影響其他工種正常工作。現場卸車時應認真檢查吊具與墻板預埋吊環是否扣牢,確認無誤后方可緩慢起吊,且需檢查吊具是否存在裂縫、腐蝕等嚴重影響起吊的問題。起吊過程中保證墻板垂直起吊,可采用吊運鋼梁均衡起吊,防止構件起吊時單點起吊引起構件變形,并滿足吊環設計時角度要求。接近落地點時要慢,控制板材運行速度。如果采用角度起吊,對吊環、吊具額定吊載需乘以角度系數1.4,且如發現墻板嚴重偏斜及重心偏位要及時處理,避免因受力不均導致安全事故。
應該設置警示牌及標識牌,與其他工種要有安全作業距離。
2.6 預制疊合板的安裝施工
預制疊合板安裝施工時,要提前設計和確定安裝的順序已滿足現場實際施工需求。施工中重點做好構件安裝標高及位置的復合工作,提升施工質量,減少材料浪費。此外,陽臺、飄窗和裝飾板等構件安裝施工時,在確保標高位置精確的同時,可采用預埋件與螺栓等可靠連接方式加強結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結語:綜上所述,隨著裝配式建筑在建筑領域內應用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施工管理、應用情況應用優勢等進行科學的分析,對提高裝配式建筑施工的質量,充分地發揮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優勢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促進了整個建筑行業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遂,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5):242-244.
[2] 余朝浪,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應用[J].裝飾裝修天地,2020,(22):226.
[3] 王敬,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9,(8):110-111.
120550078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