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超
摘 要:經濟發展中,對礦產需求量持續增長,礦山開采范圍及規模隨之增長。同時,因不注重地質勘查,或監控不嚴,造成礦山開采過程中災害防護方法較為滯后,這無疑是增加了地質災害的危害性。通過調查分析得知,錯誤開采是礦山地質災害出現的主要誘發因素,直接破壞了礦山地質結構的穩定性,進而誘發坍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為了能夠有效預防礦山地質災害,應加強地質勘查,對礦山地質及環境特征進行全面了解,歸納總結出地質災害的特征及成因,制定針對性、可操作的地質災害治理計劃,可有效提高礦山工程安全性,保證人們的生命與財產。
關鍵詞:礦山;地質勘查;地質災害;治理
1 地質勘查工作的特征
在整個礦山工程中,地質勘查工作是比較復雜的一個環節。首先,需要勘查的范圍非常大,而且涉及的種類和結構也十分繁多,龐大的數據自然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以及物力資源提供相應的支持。其次,審批和歸檔地質勘查數據也會浪費大量的行政資源,為礦山工程開發成本控制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最后,若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由于數據不準確,也是導致各種各樣地質災害產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合理的應用地質勘查技術,才能夠為后續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據,有利于進一步開發整體礦山資源[1]。因此,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而且工作實施的難度也非常高。
2 礦山常見地質災害
2.1 巖土體變形災害
巖土體變形災害主要包括地表塌陷,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礦震以及巖爆等情況。第一,地面坍塌多發生于空場法、留礦法等礦山施工中, 引起地表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礦,在地面下形成了大量的空洞區域, 沒有及時進行回填,所留下的礦柱不足以支撐地表質量,引發坍塌事故。第二,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也是礦山工程當中頻發的地質災害種類, 這種災害對于露天礦廠有著較大的影響,當礦場設置在山坡下方時,由于山體過于陡峭,天氣影響以及采剝失調等原因,會導致山體滑坡災害。第三,礦震,引發礦震的主要原因是采空區的形成,簡單來說礦震就是礦山地震,是礦山工程中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可能會引發礦坑突水、巖爆以及瓦斯涌出等各類不安全事故,具有較強的突發性,而且危害較大,容易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危害施工人員及周圍人的生命安全。第四,巖爆, 引發巖爆的主要原因是在地質活動或者地殼應力的作用下,對礦坑周圍巖石造成擠壓,若采礦過程中,使得受擠壓巖石某一方面受力不均勻,就會出現巖爆事故,巖爆的發生較為突然,難以預防,而且其產生的后果較為嚴重。
2.2 泥石流與滑坡
若邊坡不穩定,再再加上雨水的沖刷或地震的震動影響,山坡上雜物、土壤、碎石則由重力的影響,從山坡分離出來,并向下掉落,這便是滑坡。在大量外部因素影響下,這些泥土、碎石與巖塊便會順著水流迅速從山頂、山腰滑落,并在低洼處堆積,這便是我們常提到的泥石流。
2.3 地表沉陷
此類地質災害一般形成原因有兩種,一是隨著礦產資源被采出,采空區上覆巖層逐漸垮塌、沉降,這種巖層移動將逐漸傳遞至地表,進而引起地表沉降、塌陷,對建筑物、構筑物、公路、管線等帶來失穩隱患。采空區頂板的突然垮落也會造成井下風暴或礦震,巨大的沖擊對設備及人員安全造成威脅。第二種是因為地下水被抽干后形成的空洞,上覆巖層因失去支撐而逐漸沉降,最終形成地表開裂或塌陷坑。
2.4 礦坑突水
礦坑突水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較為常見,產生現象的時間相對急驟, 具有強烈的突發性質。同時,其危害性較高,容易導致崩塌及人員傷亡問題,不利于礦山的進一步開發。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為礦山內部存在暗河,或周邊出現地下水囤積等。出現突水情況時,水源會快速進入巷道內部,導致人員傷亡問題。通常情況下,礦山資源開采會導致水位快速下降,因此地面沉降的風險會隨著工程進度的推進而增長。相關開發團隊如果沒有準備可靠的突水災害應對措施,便有可能導致不良事故的發生。同時,涌水量的估算如果出現偏差,也會導致透水斷層的問題出現,導致其他地質災害產生,不利于工程的進一步開展。
3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3.1 提高對礦山地質勘查的重視
首先,從防控災害層面分析,通過地質勘查可對礦山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掌握,明確潛在災害隱患,為礦山開采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2]。其次,針對已經出現的災害,也需要地質勘查,對地質災害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重點論證后續災害治理方法的實效性,以此來提高地質災害治理成效。因此,礦山開采企業必須充分意識到地質勘查的價值,加強資金支持,引進更精密、先進的勘查儀器與設備,注重勘查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并在勘查前做好儀器的維護與保養,以此來保障地質勘查工作順利開展。值得注意的是,應加強地質勘查過程的監管,特別是繪圖工作,應結合礦山實際情況對標準進行統一規范,避免出現各種遺漏的情況。
3.2 加強礦山生態修復
有效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就需要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工作,確保地質環境能夠得以改善。如今,我國礦產資源開采企業和政府部門已經越來越重視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但是,由于在具體執行一些工作的過程中面臨著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導致改革措施的執行嚴重受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也遲遲得不到明顯的成效。不僅如此,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一些礦產開采企業將礦渣隨意堆放,甚至是將其至于山沖峽谷地帶,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出現泥石流現象的幾率,一旦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不僅會威脅到礦區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還會嚴重破壞開采現場,致使下流河流堵塞,從而形成堰塞湖。因此,礦山開采企業應該編制明確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機制,為有效避免和解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可靠的依據[3]。具體而言,應該選擇一個專業化的實施和管理編制機構來落實礦山地質環境的評估工作,在此基礎之上,工程管理人員應該根據評估和檢測的結果,制定明確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方案,以便盡可能減少發生礦山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3.3 制定合理的應急預防方案
由于地質災害的種類十分繁多,導致預防和治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疏漏的問題,預防和治理工作不到位。因此,礦山工程企業應制定合理的地質災害應急預防方案,建立良好的治理體系,從而有效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破壞的程度。通過完善應急預案,能夠提升礦山工程開發過程中處理地質災害的速度,及時采取效率較高的控制措施, 將地質災害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出現擴散的問題[4]。同時,通過制定合理的應急預防方案,也能夠為企業控制損失提供強大的助力,從而減少由于礦山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保證企業能夠可持續良性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礦山工程開發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不同種類的地質災害問題。為了有效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問題,在開展礦山工程工作中, 必須要加強地質勘查工作,充分掌握地質環境和自然環境后,為地質災害治理和預防提供準確的數據,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措施,提升礦山工程作業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吳碧娟.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及地質災害治理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21, (02):115-116.
[2] 邢濤.復雜地形區礦山地質勘查及樁基處理方式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 2021,(02):156-157.
[3] 林應生.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及地質災害治理對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 2020,(24):131-132.
[4] 陳小鋼.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及地質災害治理對策分析[J].冶金管理,2020, (23):80-81.
21235017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