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榮
摘 要: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為了滿足灌溉農田、防洪抗旱、地區用電需求。水利工程是一項耗時長、內容復雜、要求高的工程項目,在施工時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大。傳統水利工程設計主要以“先破壞、后治理”理念為主,此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了推動水利事業長期穩定發展,必須深入研究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進行的目標。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問題較嚴重。應重視生態恢復,采用水土修復技術,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1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點
1.1 點多面廣的特點
在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會進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作業,不可避免會引發水土流失問題,在未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時,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此外,地面植被有著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部分水利工程多處于偏遠山區、河流地區,施工中會造成地面環境和地面植被破壞,打破生態系統平衡,容易引發水土流失現象,其分布情況通常呈現點多面廣的特點[1]。
1.2 被破壞植被難以恢復
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建筑物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構筑物修建會永久性占用部分土地,造成土壤弱化、土壤肥力降低、水土保持性能變弱,對植被的恢復帶來很大影響。而生態系統雖具備自我恢復能力,但其速度較慢,即使輔助人工措施,要將被破壞的植被高效恢復也是較難的。
1.3 水土流失形式多樣化
水利工程設計類型較多,在不同生態系統中會存在不同類型的水土流失情況,可能會出現滑坡、塌方等現象,甚至引發洪水和泥石流等災害。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態修復也同樣具有多樣化特點。
2 生態修復技術存在的問題
當下,生態理念被應用于各行各業,人們對環保越來越重視。在生態理念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3個問題:(1)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時, 施工單位登記了很多水資源信息,由于這些信息大多缺乏真實性,施工單位為了保證自己的經濟效益,并不會及時匯報當地出現的環境問題,致使水資源基本數據缺失。(2)水利工程相關設計人員的綜合素養過低。近年來,我國對水利工程極為重視,對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 很多專業技術和知識水平過低的人趁機混入其中。還有的設計人員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時,環保意識不足,設計知識更新不及時,還在沿用傳統的設計理論,未能將生態理念良好地融入工程設計,更不能發揮其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3)過于重視工程的經濟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是為了維護生態環境、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對工程帶來的經濟效益過于重視,導致很多設計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將生態理念拋諸腦后,未能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3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3.1 優化設計方案
通常情況下,在坡面匯流處布設堰塘,能夠提升水利項目的蓄水、提水能力,形成綜合型的灌溉網絡,有效解決灌溉死角問題。進行工程設計時,首要任務是選擇壩址,理想的選址地主要以來水充足、地質結構穩定、地形肚大口小的區域為主,要求選址靠近用水區,盡量將壩址附近存在的材料應用到水壩修建中。
施工前需要將施工所用的土料、石料準備齊全,做好施工導流準備工作,如果施工時采用的放水涵管同時也用作導流管,應先進行放水涵管施工作業。施工時應根據設計尺寸開展施工放線作業,施工時注意溢洪放水設施控制位置,施工人員需要保護好施工定線樣樁,及時對樣樁進行校核。根據設計要求開展清基工作,清基時應做好基礎處理工作。防滲襯砌構筑物設計應結合設計程序進行,要求護砌工程的建設應在洪水來臨前結束,結束后及時進行回填夯實。施工時應選擇專職施工員對各項施工工序進行把關,聘請質量監理員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
建立管理制度,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這題進行處理;定期檢測樞紐工程的質量,收集樞紐沉陷量、裂縫寬度、滲漏位、移量、淤積量等數據,為后期維護提供依據;調整用水計劃,禁止出現猛蓄猛放的現象,要求夏季蓄水控制好水量;落實防汛檢查要求,汛期到來前應組織人員對堰塘進行巡守;優化集雨區水土保持工作,進一步減少進入塘堰的泥沙量;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確保其合理性[2]。
3.2 強化水土保持意識
當下我國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政府不僅強調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還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科學合理地應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以有效地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既能提高水利工程設計的實際效果,又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們要更加重視水土保持,強化生態意識,正視水土流失的嚴重性,應用生態修復技術,確保植物茁壯成長,優化當地地質,減少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還可以主動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施工區土地的破壞,有效保護土壤。
3.3 優化邊坡防護設計
在設計和建設水利工程過程中,邊坡防護環節至為關鍵,其設計質量會對工程建設整體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設計中,水利工程邊坡防護方式多為鋪設混凝土面板護坡、漿砌石護坡,這種形式有一定防護功能,但不利于植物保護。因此,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現象,在水利工程邊坡防護中應盡量采取噴混植生植物護坡方法。這種形式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功能更強,創造了周邊植物生長良好空間環境,促進植物正常發育,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過程。同時,這種設計方式還可拓展護坡綠化面積,增強其觀賞性,形成生態景觀,對水利工程持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3]。
3.4 強化保護機制
對于水利項目水土保護工作的進行,應通過人為力量進行干涉,切實將環境部門出臺的法律、法規等落實下去,對于施工中不完善的地方進行糾正處理,確保施工的合理性,所有立項都應遵循標準,降低施工過程對水土環境造成的破壞,避免施工污染對水土環境產生嚴重影響,提升水土保護的質量。
要求施工方施工時科學設置臨時圍擋,避免施工碎屑進入水體,棄渣及時運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理。水土保護工作屬于綜合性的工作,保護的質量與人類生存發展具有十分密切關系,需要廣大群眾參與,對施工作業進行監督。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視程度不足,特別一些小型的施工項目,為了減少資金投入,部分企業未能嚴格執行水土保護要求。水利工程施工時,應通過多種管理機制對水土保護工作進行規范, 將具體措施納入保護機制,通過詳細的保護制度作為約束,確保保護質量不受影響,通過各種有力的制度約束,進一步推動水土保護工作的進行, 減少施工過程對水體環境造成的影響[4]。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問題較嚴重。應重視生態恢復,采用水土修復技術,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 張麗萍.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的應用[J].珠江水運, 2020,(16):102-103.
[2] 王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 30,(12):42-44.
[3] 陳維江.試論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 2019,9(2):92-93.
[4] 趙京.試論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173.
25795017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