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休閑公園最接近居民小區,它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一座城市的休閑公園規劃布局,是體現現代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公園綠化設施在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中比較集中,生態綠化是城市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在尊重傳統、尊重科學基礎上,結合原有的基礎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植物種類,堅持以人為本,追求美化、香化,長遠考慮,合理布局,分步實施。
關鍵詞:休閑公園;園林綠化;生態設計;情感寄托;季風氣候
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休閑公園已經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步行即可到達,與居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增進居民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強休閑公園園林綠化設施建設首要的任務是必須做好設計。設計應尊重文化傳統、尊重生態科學基礎上合理規劃,因地制宜,才能使居住區綠化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從生態分析與設計、意境創造與實現等幾個方面來探討設計的新思路。
一、生態分析與設計
1.休閑公園的綠化規劃,必須以城市生態系統為基礎,注重生態效益,以提高休閑公園園林綠化設施的環境質量,維護和保持城市的生態平衡。
2.鹽城,隸屬于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江蘇省中東部。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721.06 萬人;其中市轄區面積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40萬人。鹽城屬于北亞熱帶氣候向南暖溫帶氣候過渡的地帶。由于東臨黃海,海洋調節作用非常明顯,也可屬于濕潤的季風氣候區。主要特點是:季風盛行,四季分明,雨水豐沛,雨熱同季,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于多種園林植物生長和繁衍。因此,結合我市“打造園林城市”的主題,運用生態學原理對鹽城市居住區綠地設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思考。
3.生態園林是根據植物共生、循環、生態位、競爭、植物種群生態學、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態學原理,因地制宜地將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個群落中,有層次、季相、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從而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肥力,實行集約經營,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美觀而能長期共存的復層混交的立體植物群落,發揮更好的生態效益,努力提高城市休閑公園的綠地率和綠視率。
二、意境創造與實現
園林植物是意境創作的主要素材:園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人造山水、建筑、植物、 山石、道路等來體現。但園林植物產生的意境有其獨特的優勢,這不僅因為園林植物有優美的姿態、豐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麗的芳名。而且園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機體,是人們感情的寄托。用園林植物創造意境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①利用優美的松姿象征堅強不屈萬古長青;竹象征“虛心有節”;梅象征不屈不撓,英勇堅貞的品質;柳象征強健靈活,適應環境的優點。
②利用豐富的色彩的聯想;白花寧靜、柔和;黃花樸素;紅花歡快、 熱烈;楓象征不怕艱難困苦,晚秋更紅。
③利用沁馨的芳香:桂花甜香;蘭花幽香;含笑濃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④利用美的芳名:合歡:合家歡樂;桃花、李花:桃李滿天下;桂花、杏花:富貴、 幸福;迎春:象征欣欣向榮,大地回春。
1.植物配置
休閑公園綠地的植物配置是構成休閑區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 境、滿足視覺功能等要求,還起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植物生態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休閑公園綠化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此外 還應考慮到落果少、無飛絮、無刺、無毒、無刺激性的植物。
(1)空間處理
休閑公園除了湖泊、溪流、小橋、人造假山外,其他大部分布局大都是綠地,開闊空間的感覺非常強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遙相呼應和諧的空間;喬灌結合,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相結合,適當地配置和點綴一些花卉、草皮。在樹種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綠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樣才能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環境。
根據植物的生態特性和鹽城市的氣候特征可分為:
①適合于作上層栽植的植物:落葉喬木:銀杏、櫻花、玉蘭、欒樹、杜仲、 刺槐、椿樹。常綠喬木:雪松、側柏、灑金柏。
②適合于作中層栽植及遮蔭條件下的植物:紫薇、龍爪槐、垂絲海棠。適合于林下半蔭或全光照條件下的植物:紫荊、紅葉小槩、紅葉李、金葉黃楊、小葉女貞、紅花棒木。適合于林緣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海棠、紫葉李、紫薇、月季、迎春、牡丹。
③適合于作下層栽植的植物:金銀花、草坪草。
④攀緣植物:在居住環境中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植物,如常春藤、藤本月季等。
(2)線形變化
由于公園綠地內道路蜿蜒曲折,必有一番風景,因此,植物配置時可以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林冠線的起伏變化等手法,使布景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有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和林緣線,打破建筑群落的單調和呆板感。
突出林緣曲線變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邊緣密植灌木矮小、枝密葉茂如小葉黃楊、迎春、海棠、等植物,使之形成一條曲折變化的曲線。
②在綠地邊緣挑出幾個孤植球,增加邊緣線曲折變化。突岀林冠線起伏變化的手法,利用尖塔形植物如:灑金柏、側柏、龍柏等柏類植物,此類植物構成林冠線起伏變化較強烈、節奏感較強;利用地形變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應林冠線起伏變化,這種變化較柔和,節奏感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樹冠構成的林冠線起伏變化,一般節奏感適中。
(3)季相變化
休閑公園是居民四季修身養性、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環境,植物配置應該有四季的季相變化,春夏秋冬規律同步產生春則繁花似錦,夏則綠蔭暗香,秋則霜葉似火,冬則翠綠常延。以四季花園為例:四季花園的四季園以兩側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軸夾景效果,四季園內以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來表現四季植物景觀。根據氣候環境,春以櫻花為主附以玉蘭;夏以百日紅為主附以海棠;秋以石榴為主,點綴兩株柿子樹并配以紅楓;冬以臘梅、云杉為主,并穿插梅花。整體四季園內以云杉及大葉黃楊相互連接,既滿足了景觀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有不同,又緊扣了四季主題。
2.努力提城休閑公園綠地單位面積的葉面積系數
葉面積系數=葉面積/單位面積。園林綠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數量的大小決定園林綠地生態效益大小的最具實質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間分布狀況,是提高綠化水平的有效途徑。運用生態園林原理,設計多層結構,喬木下加栽耐蔭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構成復層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葉面積總和。
3.努力提高物質、能量的循環
生態園林是園林應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在多層次植物群落中,通過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代謝作用,實現無廢物循環生產。采用多種類的植物,不同深淺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氣性細菌使有機物迅速無機化,凈化土壤和增強肥力,并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結構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適當種女貞、槐樹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敵數量,減少對危害性大的害蟲的控制,以求達到利用天敵昆蟲、鳥類、動物等防治害蟲,以生物治蟲為主,盡量少用化學藥劑防蟲,減少污染。
根據生態園林的原理,在滿足城市休閑公園區綠地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還應努力創造豐富的景觀效果。生態園林的景觀性應該體現出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與和諧。對景觀的合理設計應淵源于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順應于自然規律,包括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不同土壤、地形、氣候等影響與植物的相互關系,只有這種認識同園林美學的融合,我們才能從整體上更好地體現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維護這種整體美的前提下,適當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來展現園林景觀的豐富內涵,從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態園林的景觀要求人們必須十分重視和把握景觀的動態性。因此,如何在休閑公園綠地中創造豐富的動態景觀效果,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三、植物的特點與主題
一個區域周圍應該以突出某種植物特點為主,如溪渠河岸以楊柳為主,玫瑰園以玫瑰花為主,或者以突出某個季節景色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現秋景為主的植物群落,上層以喬木銀杏、楓以金黃、紅葉色渲染秋景,柿子果實秋冬季亮麗紅艷,冬季和翠綠的雪松、云杉又構成層次豐富的冬景。
四、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
根據環境,因地制宜地選用具有防風、防曬、防噪聲、調節小氣候,以及能監測和吸付大氣污染的植物。有條件的園林休閑區,可選用在短期內具有經濟收益的品種,特別要選用不需施大肥、管理簡便的果、蔬、藥材等經濟植物,如核桃、葡萄、等,既好看又實惠的品種。
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對植、叢植等,適當運用對景、框景等造園手法,裝飾性綠地和開放性綠地相結合創造岀千變萬化的景觀。
五、結束語
休閑公園布局,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它能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特點。社會的發展向我們提岀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運用生態園林的觀點,滿足休閑的要求,創造風景優美的休閑環境,我們將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葉安茶.孫偉.城市公園植物生態景觀設計的解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7).
[2]王斌.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策略分析[J].北京農業,2015(23).
[3]楊千卉.基于環境心理學的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J].財訊,2017(4).
[4]陳嵐.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的尺度探析[D].西南大學,2010.
[5]楊玉.植物造景在社區公園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4(14) .
[6]林熾烽.淺談城市公園綠地的植物造景[J].現代園藝,2011(7):100-100.
作者簡介:
戚愛軍(1970—),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技師,大專,研究方向:園林綠化。
264450051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