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使得生態設計理念成為了研究焦點。產品生態設計是利用生態學的思想,將環境因素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優先考慮產品的環境屬性,改善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環境性能,實現從源頭上預防污染的目的。生態設計是在綠色設計思潮影響下進行更和諧的設計。
關鍵詞:生態設計;以人為本;產品設計;環境設計
一、引言:
工業革命拉開了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序幕,從此,人類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科技的巨大進步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工業化的產品生產模式,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現代科技成果。人類社會生產已達到空前規模。然而,與此同時,人類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和強烈的挑戰。科技的發展也給人們生活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壞,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要求世界各國共同行動起來,加強環境保護,以拯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確保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定義:
1.生態設計
所謂生態設計,是指融入一定生態理念的設計。生態設計不僅僅是保護場地、利用可再生資源、種植綠色植物等手法的簡單疊加,相比常規設計,它更重視維護場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物種的多樣性,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循環再生,減少廢物的排放,增強景觀的生態服務功能,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生態設計亦稱“綠色設計”,指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均將環境因素納入產品設計中,從而決策設計思路的過程。
2.生態設計的原則
第一,環境準則,主要包括降低物質能源消耗、減少廢棄物產生、降低生態綜合治理成本,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設計節能新技術等。第二,資源準則。產品的材料消耗最低,資源再利用最多,盡量使用再生資源。對非再生資源,節約利用、回收利用、循環利用,以延長使用期限。設計中認真考慮資源保護、再利用以及再生等問題。第三,費用準則。不僅考慮產品的制造成本,還應把產品的生態成本和使用成本考慮在內。產品結構設計簡單,采用的材料種類和數量少。第四,健康準則,充分考慮創建健康無毒環境,強調減少直至最終杜絕污染,不僅對人體健康或無害,而且利于恢復和保護環境的自然狀態,保護生態平衡,保持發展和利用的動態平衡。第五,美學準則,產品要符合消費者的美學價值觀,使設計融入歷史與地域的人文環境,充分考慮產品包裝的適度合理,以及對環境景觀的美學影響等。
三、生態設計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以人為本的生態觀
“設計以人為本”是設計師耳熟能詳的現代設計原則,它其實是一種主張一切以人類為中心的西方哲學思想,或者說是一種思維模式。崇尚科學、理性,強調人權、民主,反對神權、神論的啟蒙運動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源頭。當然這種思想也宣稱人是自然的主宰,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要為人的利益服務,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設計中的“以人為本”理念,一方面要求設計須充分考慮人的舒適、安全與便利,另一方面它又主張將人的利益和需求作為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衡量設計結果的標準,它的核心就是以人的需求為中心。設計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把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大部分對設計的說明都指出,至少提到,設計是設想出事物以滿足
特定需求這一事實。
(二)生態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產品生態設計是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關于產品設計的一個新概念,是清潔生產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產品生態設計也就是利用生態學的思想,將環境因素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并且在產品生命周期內,優先考慮產品的環境屬性,改善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環境性能,降低其環境影響,實現從源頭上預防污染的目的。產品生態設計要求在設計之初就考慮產品的環境因素,我們之所以要著重強調在設計階段就應注重環境因素,是因為設計是產品形成的最原始階段,是產品一切性能和影響的源頭。設計階段是改善環境性能的關鍵階段,而生態設計則是一種重要的預防措施,是我們在末端治理的環境對策失敗后推行的預防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生態設計即利用生態學的思想,在產品開發階段綜合考慮與產品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設計出對環境友好的又能滿足人的需求的一種新的產品設計方法。
(三)生態設計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無論是“綠色設計”還是“生態設計”或是“為環境設計”,保護生態都是其根本理念和出發點。通過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我們會發現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最初,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到人類開始制造和使用工具并能通過生產勞動改造自然時,人類實現了自己的“獨立”。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開始超越自然,甚至否定自然,出現了一些類似“人定勝天”這樣聽起來響亮的口號,按照人的尺度來設計的“設計以人為本”理念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和發展起來的。進入信息時代以來,隨著科技的巨大進步,工業生產也迅速發展。但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問題,比如能源危機。這就使得人類的發展不斷地受到自然力的制約,從而迫使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四)生態設計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材料是生態包裝的靈魂,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仍保持生態設計,源于對第二自然合理運用的觀念。包裝設計生態性主要需考慮兩方面:設計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后材料的回收。設計前,需斟酌材料是否影響了產品本身的質量,是否符合現代人崇尚生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節約了資源、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達到減少污染的功效。生態設計在忠實于傳統自然材料的基礎上利用先進技術,對第一材料的廢棄物提煉、加工成反映材料真實性的第二自然生態材料。使用后的生態性主要體現為,在廢棄包裝時能減輕生態環境壓力,且無毒、無害,使整個社會能夠更好地持續發展;而使用頻率最高的塑料袋包裝,埋在土壤中難分解,焚燒又會導致大氣污染,威脅著人類生存。如此與生態標準相違和的材料就會被摒棄。
四、生態設計對設計的影響。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世間萬物都講究和諧平衡,生態系統也是一樣的。人與植物、動物、環境,只有和諧相處才會達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對生態鏈條任一環節的破壞,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毀滅。在漫長的人類設計史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設計作為人類造物的第一個環節,更應該把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設計不能為了滿足使用者的審美需求和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設計應該尊重自然生態,順應自然規律。
五、結語:
“以自然為本”的生態設計不是時尚花哨,而是人類生存的必須途徑,是一條艱難而永恒的道路,設計師應該把做“以自然為本”的生態設計當作一項社會責任和職業操守。要堅信微小力量的累積也能改變世界,正如人們以前不慎的短視設計積累的后果影響著如今的生存環境一樣,也可以通過堅持生態設計的積累來恢復我們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J].中國園林,2001(6):3-10.
[2] 楊維:《生態學原理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