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傳播現狀;問題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移動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和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手機和社交網絡平臺的融合拓寬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增加了其服務的內容,提高了其服務效率。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發展中,移動化和微型化已經成為了信息傳輸和接收的一種典型特點。微信公眾號的廣泛應用以及便捷的使用體驗證明了其地位與重要性,其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更是消解了閱覽與服務的空間與時間距離,資源、技術與服務在這一平臺得以綜合利用。通過總結相關文獻,梳理前人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指標搭建方法,構建一套現狀評價體系,統計收集相關數據,得出該公眾號問題的現狀。分析指出現有存在的問題,為后期的方法做鋪墊。基于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嘗試性地針對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促使其投入更多精力,選擇更加符合受眾閱讀習慣的傳播內容與傳播方式,以致于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提高受眾的閱讀與使用滿意度。
二、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處于起步階段,內容單一,未能充分利用好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各項功能與服務。
1.線上活動偏多,缺乏有效的線下活動
筆者統計近期高校微信公眾號開展活動次數較多,共有45篇推文是關于活動預告、活動回顧、優秀作品征集等內容,說明公眾號的運營者是具備活動意識以及活動組織能力的,但經過仔細比對,筆者發現,該公眾號在組織開展活動時,更多的是以線上活動為主的,如線上征文活動(《你眼中的鄉土“文明大講壇”暑期作品征集》)、線上配音活動(《高校中華經典美文誦讀大賽》)等,在45篇有關于活動的文章中,線上活動就占了40篇,占比88.9%,有關于線下活動的文章僅有5篇,占比11.1%,由此可見,公眾號缺乏有效的線下活動。
2.文章視覺呈現方式單一,以圖文為主
經筆者統計,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展現形式以圖文為主,圖文類文章共有88篇,占據推文量的69.8%,純文字類文章有24篇,占比達19%,相似的排版與相同的字體,搭配上并不美觀的圖片,這一切使文章的閱讀產生一種頭暈目眩的感覺,導致的結果可能就是即使這篇文章的內容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但讀者看到大段的文字與僵硬的配圖同樣也會點擊退出,造成有效閱讀量的降低。
3.讀者留言精選少,回復少,互動較差
微信推文下方的留言與回復毫無疑問是公眾號運營者與粉絲拉近關系一個絕佳窗口,用戶的黏性與情感培養更是在一個個互動中達成。經筆者統計,某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126篇文章中,文章下方存在精品留言的僅有27篇,占比21.4%,留言下方由作者回復的則更少,僅有4篇,占比3.2%,文章下方無留言的情況高達95篇,占比75.4%,如此低的精選留言評論量毫無疑問是對讀者互動的忽視,長此以往,那些喜歡閱讀并評論該公眾號文章的讀者就會因留言遲遲沒有被精選或沒有被回復而喪失與該公眾號互動的熱情與動力,情感上慢慢疏遠,自然閱讀行為與動力就會減少,造成“鐵粉”流失的現象發生。
三、解決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問題的方法
1.加大線上線下推廣的力度
高校圖書館一方面可以在其主頁發布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通過掃碼送禮等方式吸引讀者關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讀書節、宣傳月等宣傳推廣活動,加大宣傳和推廣的力度,通過線上線下的共同作用擴大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
2.對用戶進行分類,使信息推送更具針對性
管理員可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后臺獲取用戶的公開信息,并進行用戶的分組操作。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分組功能,按照地域、性別、喜好、需求等不同指標對微信公眾號用戶進行分類,并分類推送信息,即根據信息類型和用戶喜好進行有選擇的定向投放,使信息推送更具針對性。
3.注重與用戶的互動,提升用戶活躍度
微信公眾號是相對封閉的網絡交流平臺,用戶之間無法看到對方的實時評論,需后臺管理員手動操作展示,導致用戶對推送話題的參與度偏低。因此,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要注重用戶反饋的信息,定期發布用戶較易參與的互動討論話題,提升用戶的參與積極性。
結語
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的前沿機構,應在其微信公眾號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強服務意識與創新意識,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盈.微信公眾平臺及其在圖書館移動服務中的應用與研究.圖書館學研究.2013(20).71-75.
[2].丁枝秀.江蘇省普通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狀況分析.圖書館學研究.2017(11).67-73.
[3].高慧艷.媒體融合背景下的科普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以“中國國家地理”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30(06).621-628.
[4].郭順利,張向先,李中梅.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影響力評價體系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6,60(04).29-36+43.
[5].吉翠芳,周志峰.“211工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問題及對策.圖書館學研究.2014(17).38-41.
[6].冀芳,張夏恒.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研究——基于5種CSSCI來源期刊的實證分析.情報雜志.2016,35(04).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