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春 張杰
胃癌發病率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第5 位,發病率為60/10 萬人,每年新增患者近百萬,且多發于40~70 歲人群[1-2]。早期胃癌患者5 年生存率可達到90.0%~100%,手術聯合化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但患者多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3]。約有40%的患者伴有癌因性疲乏,發生率高達80%,而持續性疲乏易誘發抑郁癥,導致睡眠質量、生活質量明顯下降[4-5]。希望水平是指個體面對刺激所形成的合理反應,是癌癥患者實現自我心理調節的關鍵性因素[6]。本研究在老年胃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積極因素作用聯合解乏安神護理,探究其對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希望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聊城市傳染病醫院2019 年3 月—2020 年9月老年胃癌化療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胃癌臨床診斷標準,且屬于原發性胃癌;化療;無其他可能引起疲乏的疾病;認知、溝通功能正常。排除條件:既往有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非首次化療;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按照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37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54.62±3.82 歲;胃癌分期:Ⅰ期20 例,Ⅱ期14 例,Ⅲ期16 例;干預前Piper 疲乏量表評分5.48±1.27 分。觀察組中男39 例,女 11 例;平均年齡54.93±3.70 歲;胃癌分期:Ⅰ期18 例,Ⅱ期15 例,Ⅲ期17 例;干預前Piper 疲乏量表評分5.51±1.30 分。本組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常規健康教育、化療期飲食指導、正念冥想訓練、肢體按摩療法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積極因素作用聯合解乏安神護理,具體如下:
1.2.1 積極因素作用
(1)明確積極因素:護理小組經頭腦風暴法明確提高胃癌化療患者希望水平的積極因素,包括正性數據信息、良好預后案例、有效護理措施3 類,①正性數據信息包括臨床治療后存活率、化療期不良反應防控效果、化療后檢查指標變化等;②良好預后案例包括化療后癥狀有效緩解案例,臨床治療后存活15 年且無復發或其他不適案例;③有效護理措施包括消化道反應預防護理、化療期有效營養方案、化療期解乏安神護理措施。
(2)積極因素作用:護理人員結合上述積極因素分3 次開展健康教育,分別為“正性數據信息教育、良好預后案例教育、有效護理對比分析式教育”,間隔1 d,每次40 min。以“正性數據信息教育”為例,護理人員羅列正性數據,如:胃癌規范治療后5 年生存率為90.0%~100%,Ⅰ、Ⅱ期胃癌10 年生存率分別為70%~90%、40%~60%等,并展示相應圖表,以及Ⅰ、Ⅱ、Ⅲ期胃癌10 年生存率比較折線圖;2 單純手術、單純放化療、手術配合放化療3 類胃癌患者5 年生存率比較折線圖,通過介紹數據、分析圖表,促進患者接受正性信息,強化其對臨床治療有效性的認知。
1.2.2 解乏安神護理
1.2.2.1 吳茱萸粗鹽熱熨法 選擇吳茱萸、粗鹽各200 g,取規格為20cm×20cm 的雙層無紡布袋1 個,將吳茱萸、粗鹽放入袋中,置于100℃恒溫箱或微波爐加熱至100℃,取出放置溫度降至70℃左右,取一次性墊巾包裹加熱后布袋以備用;患者取平臥位,持70℃布袋距離皮膚1 cm 處,由外膝眼至外踝上4 指往復操作,待溫度降至45℃,持藥袋貼皮膚,由外膝眼至外踝上4 指往復推熨,逐漸增大力度并降低推熨速度(50 次/min~30 次/min)。結束后,對布袋進行二次加熱,溫度降至40℃,置于膝眼下外敷8~10 min。操作過程中詢問患者感受,以產生溫熱且無燙感為宜,每天1 次,連續1 周[7]。
1.2.2.2 凝神解乏調息療法 凝神解乏香料包成分:百合、沉香、艾蒿各10 g,茯苓、迷迭香、小香果、藿香各5 mg,薰衣草精油3 ml,按上述比例取香料制成復合精油,取3~5 滴置于插電式香薰燈中,加入適量冷開水,將香薰燈置于床沿10 cm 處。預熱,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并閉目,按“鼻吸1.5s-屏息1s-口呼1.5 s,心中默念“吸、停、呼”,控制呼吸節律,反復練習8~10 min。
干預1 周后,比較以下指標:①癌因性疲乏程度:借助Piper 疲乏評估修訂量表(RPFS)實施評估,量表有行為疲乏、情感疲乏、軀體感知疲乏、認知疲乏4 個維度,共有22 個條目,各維度對應條目數分別為6 個、5 個、5 個、6 個,均采取11級評分法,分值為0~10 分,0 分表示完全無疲乏,10 分表示疲乏,量表總分為220 分。根據條目平均分劃分疲乏程度,0 分則無疲乏,1~3 分則輕度疲乏, 4~6 分則中度疲乏,≥7 分則重度疲乏。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14,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891~0.932[8-9]。②希望水平:借助Herth 希望量表實施評估,分為面對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度、采用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密切關系3 個分量表,共有12個條目,分量表對應條目數分別為4個、4個、4 個,均采取4 級評分法,分值1~4 分,1 分表示完全同意,4 分表示完全不同意,總分48 分;≤23分,表示低水平;24~35 分,表示中等水平;≥36 分,表示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1[10-11]。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癌因性疲乏中重度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較
觀察組中高希望水平患者比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希望水平比較
癌因性疲乏是以主觀因素為主訴的多維癥狀,其形成與腫瘤有直接關系,且受手術、放療、化療等因素影響[12],當前臨床尚無客觀評價指標,通常采用正念冥想訓練、音樂療法等綜合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乏癥狀,但效果仍有待改善[13]。
對老年胃癌化療患者實施積極因素作用,以數據、案例形式呈現正性信息,通過直觀展示法、對比分析法向患者介紹信息;良好預后案例能強化患者對預后效果的認知,增強治療信心;通過間歇性傳遞積極因素,能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提升其希望水平,緩解認知、情感及行為疲乏[14]。吳茱萸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效用,粗鹽有松弛肌肉組織、促進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的效果,采用吳茱萸、粗鹽對局部實施推熨,借助熱力作用促進藥效深入深層組織,能有效調節機體功能,改善臟器功能,有效緩解癌因性疲乏。凝神解乏調息療法中,復合精油氣味獨特,清新氣味有平和、鎮定、凝神作用,配合調息,能增大機體供氧量,通過節律性呼吸訓練能促進鼻腔吸收精油有效成分,強化其緩解疲乏的效果[15]。結果顯示,觀察組癌因性疲乏中重度患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高希望水平患者百分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積極因素作用聯合解乏安神護理在老年胃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能緩解癌因性疲乏,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