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麗區教育局 黃佩玲

2016年,東麗區區委、區政府將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列為重點工作,并作為對區教育局進行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區教育局總結前兩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的成績與不足,以學校自主申報為基礎,編制了《東麗區實施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2016—2020年)規劃方案》,下發了《關于啟動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2016—2020年)達標工作的通知》,明確相關責任,有序啟動了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
區教育局不斷加大對學校的投入,在優化資源配置和學校信息化建設上,優先落實重大項目,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改革實驗項目,30多所中小學校設立了Ipad教室,20多所學校配備了數字電子鋼琴、數字美術教室、數字圖書館和數字博物館等。區教育督導室、裝備站和電教中心等部門針對存在的問題,協同制訂解決方案,狠抓落實,下大力氣整改提升,實現了區級教育資源平臺與天津市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數字化設備齊全,資源豐富,更新及時,能夠滿足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需求。
區教育局高度重視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級巡回督導的反饋報告,召開班子專題會議,解讀分析反饋的意見、建議,深入研究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各專項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及個性問題,進一步細化舉措,充分吸納督導組提出的改進建議,制定了我區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責任目標和責任清單。同時,對機關科室、相關單位以及學校的主體責任和工作目標等提出明確要求,強化跟蹤服務,緊抓工作落實。組織開展全面培訓,扎實推進各項問題的整改落實,成效明顯,穩步推進了各專項建設和區級督導評估工作。
區教育局在各學校專項建設過程中,指導學校進行自查自評、制訂計劃,建立臺賬管理制度、學期目標考核制度和區級評估驗收結果公告制度,激勵先進,鞭策落后,推動創建工作持續發展。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調研,深入了解各校專項建設的真實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實際困難,并給予精準指導,為學校專項建設提供專業引領和服務。創新督導評估機制,探索建立由天津師范大學專家領銜、由區域外的多領域評估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開展區級評估驗收,以提高評估工作的專業性、客觀性。為進一步引導學校實現主動發展,探索建立校長“互看互查互評互學”制度,組織開展相關活動,為各學校搭建相互交流、學習、促進的平臺,實現了專項建設水平的“再提升”。
通過第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學校在創建活動中的定位逐漸清晰。隨著創建活動的不斷推進,學校在優化資源配置與信息化、學生素質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學校在創建活動、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上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果,具備了培育典型經驗的基礎。
1.優化學校資源配置,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
各學校注重結合自身辦學特色,積極開展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實驗,以有效彌補深化應用的短板。區教育局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高級研修活動,以及形式多樣的教科研評比活動,如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課例、微課、課件、網絡空間以及學生電子繪畫、創新實踐等評比展示,不斷提升師生信息素養,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的深化應用以及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提升。
2.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各學校注重對《天津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評估驗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的持續、深入學習與理解把握,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以新一輪現代化標準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于自身辦學理念,堅決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積極開展特色育人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全方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根據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中的土壤酸堿度分級標準[16],對本區土壤酸堿度進行統計(表6),由此可見,本區主要分布有強酸性土壤,占調查區面積的97.06%,pH值變化范圍為4.09~4.9;次之為酸性土壤,占調查區面積的2.94%。由此可見,本區土壤酸性較強,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土壤對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大多營養元素的有效度。
3.完善培訓培養機制,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各學校均注重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學習,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保障。同時,注重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引導教師自覺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全面拓展個人學習空間,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專業能力的整體提升。
4.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各學校圍繞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學校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各學校文化建設定位準確,體系清晰,既堅持文化傳承,又注重創新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
5.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各學校緊緊圍繞自身辦學目標,認真制定發展規劃,完善學校章程,加強學校制度建設,健全學校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提高辦學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各學校均注重依法辦學,重新修訂學校章程,結合自身發展實際,不斷加強自主管理,完善民主監督。重視社會參與,積極挖掘社會資源和力量支持辦學。
區教育局組織機關各科室和電教中心等單位,學習建設標準和評估細則,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查找義務教育學校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通過專項調研、培訓、交流等形式,為學校提高現代化建設水平服務。組織各學校按照要求,對照建設標準和評估細則反復學習和研讀,結合學校實際,嚴格進行自查,挖掘優勢,補齊短板,為更好地完成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我區創新督導評估機制,在全市選聘優秀專家,組建了多領域專家團隊,開展區級評估驗收,進一步提高了評估工作的專業水平。高標準的督導評估,指導學校準確挖掘自身優勢,明確找準存在的不足,使學校開闊了視野,汲取了經驗,對學校更好地完成現代化標準建設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現代化標準建設成果鞏固是否到位,關系到學校能否持續性發展。為此,我區進一步發揮責任督學作用,加強跟蹤復查和指導服務。進一步強化督導結果的應用,把督導結果整改情況作為考核學校和校長的重要依據。努力促進達標創建工作的常態化,使學校逐漸形成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今后,我們將繼續鞏固第三輪義務教育現代化標準建設成果,對照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標準,找準短板和努力方向,攻堅克難,確保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國家級督導評估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