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廣

因為新冠病毒,進出公共場所要測體溫,正規醫院都設有發熱門診與發熱篩查體系。人類的核心體溫在靜息狀態下維持在36.7℃~37.3℃。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體溫稍有差別,超過37.3℃是發熱,37.4℃~38℃是低燒,38.1℃~40℃是高燒。
新冠病毒的侵襲讓許多人都更加了解免疫系統的作用。抵抗外來侵略,就會耗費人體許多能量。當人體免疫力下降后,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便會乘虛而入,如侵入呼吸系統,那就是感冒。在病理狀態下(就是生病的時候),幾乎任何一種炎癥狀態,都會導致發熱,即老百姓常說的發燒。
這就是為什么發燒時,我們會覺得全身乏力。因為人體免疫系統的能量全力以赴都用來對付病毒了,我們當然會沒有力氣了。這時,如果人體能量不足,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也會下降,所以有人說感冒或發熱時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多補充營養物質,這可以幫助我們的免疫系統有更多的能量去對付病毒。
注意,病毒自己沒有調控人體體溫的能力,所以,體溫就可以作為監測疾病的重要手段,體溫升高是人的機體對疾病的反應。這時,人體的水鹽代謝、血液循環等功能都出現異常改變,從而降低人體皮膚和血液的溫度,你會感覺寒冷,四肢冰冷,多穿衣服也無法改善寒冷狀態。同時人體體溫調節系統會自動通過打顫、四肢肌肉不自主收縮等方式增加代謝率,以達到機體的升溫。所以,在體溫升高早期,寒戰和畏寒是最典型的表現。發燒大多經歷的過程就是寒戰畏寒—發熱—大汗,體溫先從低到高,后從高到低。
特別說一下,嬰幼兒和兒童調節體溫的能力差,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體溫過高,甚至達到40℃以上的情況。此時,如果家人不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四肢肢端溫度,孩子可能就會出現高熱驚厥。因此在孩子患病期間,一旦四肢變暖就不能再蓋厚厚的被子了,要放開四肢,幫助散熱。同時要大量飲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發燒是好事還是壞事?這要一分為二來看。體溫過高是不行的,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把腦子燒壞,引起一些神經組織的破壞。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不發燒也不好,因為發燒會使人體溫升高,而病毒就怕熱,人的體溫升高后,病毒的繁殖功能就會大大下降,從而控制病毒,使其不能無限制地復制。
有三點大家要切記:
1.退燒藥僅僅緩解癥狀,不能治愈疾病。有人發現自己體溫超過37℃,就吃退燒藥,這種做法是盲目的、不可取的。正確的方法是,通過醫生確定患上了何種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需要找到病原和病灶,腫瘤性疾病需要定性、定位,對癥下藥,治好了病,體溫自然恢復正常。
2.消炎藥物不是抗生素。抗菌藥、抗病毒藥、抗真菌藥都是抗生素,并不具備消炎作用。
3 . 發燒時, 病毒可隨血液流經心臟。如果攻擊心肌細胞,那對心肌炎患者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怎么辦呢?國際及國內常用臨床指南建議,心肌炎患者在癥狀消失后需休息至少6個月才能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