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和護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供稿

自在安和如皋護理院內景效果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養老服務項目日益成為資本的熱土。“自在安和”——安和護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旗下專為高齡老人提供專業醫療、康復、護理服務的品牌,誕生于2013年12月。截至目前,其國內管理機構已達23家,運營床位達5000余張,成為行業翹楚。
社會力量投身國內養老服務業起始于2013年,并于2016年達到高潮。2016年,僅社區及居家養老行業的融資金額達8758萬美元。在一波瘋狂的投資熱潮褪去之后,許多投資者開始反思,對項目的投入更為謹慎。
在這樣相對冷靜謹慎的投資環境中,自在安和憑借10余年對海內外50余家養老機構的投資運營經驗,成功拿下紅杉資本在養老行業中的首個投資,并借助紅杉資本的大力支持,進一步深挖中國養老行業需求,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適合中國市場的老年照護機構投資運營模式。
在風起云涌的養老市場大潮中,如何建立符合市場剛需的運營模式,自在安和做出了不懈努力。
首先,自在安和以提供可持續的服務為目標,總結經驗,認為好的服務一定不是針對于某一個人、某一段時間提供的某一個服務,它應該是一個標準化的、可持續的,隨市場變化而靈活變化的過程。
其次,基于對企業可持續化發展的戰略需求,自在安和將服務科學分類,分為基礎服務a和個性化服務x、y。基礎服務定義了服務內容,按照服務頻次,可分為8個等級。在基礎服務a的基礎上,再根據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提供護理增值服務x和醫療增值服務y,打造“a+x+y”的服務模式,再按照相應的服務標準收費。所以,自在安和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控制了成本,做到服務科學分類和標準化。
第三,機構內部的整體薪資體系同樣如此,以利潤為中心,衡量所有員工的表現。建立護工的評價機制、廚師的評價機制,等等。設立不同崗位體制的衡量標準,每一位員工都可以按照各自的貢獻,多勞多得。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優秀人才,更讓員工愿意與安和一起成長,激勵員工主動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責。
和同行對比,自在安和投資成分相對較重。最初,自在安和通過收購進入養老行業,投資了15家機構,使用15個牌照,沒有一家失敗,體現了自在安和的核心能力。在項目選擇性投資方面,自在安和目前以輕資產模式為主。經過對海內外尤其是美國50余家機構的重資產投資,結合國情及國際先進、成熟的養老市場經驗,自在安和確定了在國內以輕資產為主的投資模式,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中國養老行業的發展潛力很大,而相對于重資產投資,輕資產有更多的整合機會。對比中國養老市場,美國的養老行業并不集中,但在輕資產運營和重資產持有方面,美國很多上市公司較為成熟。以護理院為例,美國在早期投資方式已非常成熟,而中國目前許多城市尚在起步階段,服務供給仍然不足。
二是中國輕資產投資養老的抗風險能力非常強。借鑒美國的投資經驗,金融危機時,大部分業態嚴重虧損,銀行層面的壞賬率極高,但養老行業仍能維持比較平穩的收益率,抗風險能力較強。這次疫情也讓自在安和看到,之前自在安和在美國投資的56處養老資產的表現都非常好,基本沒受到影響。其他資產如酒店、辦公樓和公寓受到的影響比較大,銀行貸款違約率很高。而國內的輕資產養老運營與美國的狀況基本一致,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整體影響并不大。
三是通過輕資產可以更好地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國內存在很多剛性養老需求未得到滿足的情況。從這個角度出發,自在安和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整合市場,把真正缺位的產品和服務通過良好快速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帶給中國的剛需老人,更快速地承擔起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
從投資的角度考慮,自在安和的房型、出床率也與此相關。例如,一個單床面積40平方米的機構,與一個單床面積20平方米的機構,床位費設定是有差異的,從給客戶做好服務及實現自身效益兩方面出發,對部分項目做出合理改進。
自在安和始終致力于打造住得起的高品質連鎖照護機構,以幸福老年、幸福家庭、幸福中國為企業愿景,希望在穩健發展的同時,能夠逐步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為中國社會解決養老難題貢獻力量。對內,自在安和也大力推行安身、安心、和己、和人的價值觀,希望公司內部員工通過遵循價值觀的職業發展,在自在安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奮斗目標。

安和護養創始人/合伙人兼CEO張嚴

自在安和合肥護理院內景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