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雙循環核心:建立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2021-03-10 02:59:02芮明杰
上海經濟 2021年1期
關鍵詞:價值鏈體系發展

芮明杰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上海 200433)

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分裂以及新一輪科技競爭全面展開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現行產業體系面臨嚴重挑戰,迫切需要轉型調整。為此,中央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建立內需導向的“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現代經濟體系。因為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是現代產業體系,因此建立面向未來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適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產業體系是關系“雙循環”是否能夠有效暢通這樣一個理論與實踐都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現行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問題

(一)現代產業體系的概念與本質

中國有14億人口,市場很大,中長期看則完全可以支持一個門類齊全的高端領先的現代產業體系。但是我國現有人均GDP才1萬美元,雖然擺脫了絕對貧困,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卻依然有9億人口的收入水平不高,總消費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消費結構也有待優化調整。同時,近年來以5G通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創新已經全面展開,推進著全球產業發展新一輪競爭,新的發展格局已經呈現雛形。因此,認清現行產業體系的問題,從現實出發,根據“雙循環”戰略要求來建設面向未來的、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顯得十分緊迫。

所謂產業體系,就是所有產業相互關聯銜接的系統。它既是全社會所有產品投入產出相互關聯的體系,也是所有產品供給流通與消費的一體化體系,還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現代產業體系本質上是低碳環保、數字智能化、互聯網平臺化的投入產出體系,是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技術與實體產業的融合,并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大規模、智能化、定制生產方式為主導的體系。現代產業體系是與環境友好的、城市發展相互依賴的,是以低碳、環保為特征的體系;同時,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已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性產業,滲透到各個產業。同時,生產方式需要及時的數據信息交流、處理與溝通,包括人跟人、人跟機器、機器跟機器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從而支持大規模定制化的生產模式。

現代產業體系是一個動態的、與時俱進的概念。現代產業體系是在現行產業體系不斷變革創新、不斷發展進步的結果。影響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消費需求個性化、集成化、便利化的變化和新一輪數字、智能、互聯網等技術進步是現代產業體系形成與發展的兩個最重要影響因素。客戶需求導向下的新一輪技術進步已經引起了產業之間的邊界消失,虛擬與現實相互連接,產業生產與服務組織方式發生重大轉變。這些變化使得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戰略與實現路徑逐步清晰。

(二)現行產業體系的結構性問題

201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經濟學中爭論不休的問題。世界銀行曾經進行了一項研究,觀察了二戰以后工業化的歷史進程,先后有幾十個國家進入了工業化階段,但大部分都是在中等收入階段就很難繼續發展,落入了不同類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十三個經濟體進入了高收入社會。但這十三個經濟體的發展歷程展現出一個共性,就是他們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當人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這里的國際元使用的是麥迪森數據)時,增長速度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回落,幅度大概在40%~50%,有些甚至達到一半以上。這就是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陷阱是存在的,那么原因是什么?實際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后是經濟體的結構性問題,筆者稱之為產業體系的結構陷阱。

現行產業體系由兩類產業組成,一類是以勞動密集型、部分資本密集但以低端技術為主的傳統產業,其中既有制造業,也有農業與服務業;一類是以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產業,如航空航天、機器人、智能裝備、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業,也包括現代農業與高端服務業。研究發現,到了中等收入階段,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由于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價格上升導致商務成本增加后,幾乎勞動密集型產業盈利能力下降致使全球競爭力減弱,傳統產業基本上都呈衰落態勢,于是,這些產業進行區域性轉移,本地產業空洞化開始。雖然新興高技術產業在中等收入經濟體有市場需求,且需求增長速度也很快,但這一類產業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困難:一是缺乏技術需要創新,但研發需要資本與時日,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讓這些產業迅速發展的;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他們自然要封鎖技術,因為這類產業恰恰是他們的優勢產業,他們一定要保持競爭優勢。因此中等收入國家要發展起本國的、在全球有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是十分困難的。

可以發現,凡是沒有進入高收入行列卻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都是因為新興產業發展不起來,傳統產業又全面衰落,導致經濟增長長期下跌或停滯、失業與其他社會問題嚴重的狀況。這就是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后產業體系存在的結構性陷阱,見圖1。

圖1:產業體系的“結構性陷阱”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憑借自然稟賦及勞動力優勢,加入全球的產業分工體系。我們的產業發展戰略主要是出口為主,基本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低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傳統的勞動密集產業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原來憑借人口、土地等資源紅利的優勢逐步消減,以至于這些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盈利能力和全球競爭力下降,產業開始下滑和衰落。從近些年我國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一些數據中,可以發現傳統產業下行明顯,新興高技術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但在整個GDP所占比重較小,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如此巨量的GDP增長。實際上,我國新興高技術產業總體上還是處在成長中的幼稚性產業,產業鏈不完整,缺少關鍵技術,缺乏全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高技術產業恰恰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優勢產業。美國自然要阻擊我國新興高技術產業發展,他們的策略就是一方面美國從經濟和產業發展打壓中國,試圖把中國的產業包括新興高技術產業長期鎖在產業價值鏈低端;另一方面就是通過關鍵技術的封鎖以及科技上的競爭使我國新興產業發展缺乏技術支撐,發展不起來。

我國現行產業體系已經面臨如此結構性困境;更何況,隨著新一輪科學技術進步,新一輪工業革命展開,現行產業體系中所有產業還面臨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挑戰。數字經濟最核心的東西是催生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產生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這個生產方式就是以互聯網為平臺支撐的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的生產方式,這一新型生產方式就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需要5G通信技術,需要大數據技術,需要人工智能,需要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需要智能裝備,等等。可以說,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其實是新一輪科技攜同產業創新與應用的發展和競爭。

二、全球產業發展競爭新格局已經顯現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產業的狀況直接決定了經濟發展的狀況。特別當技術發生根本性變革時,產業革命就會爆發,而產業革命直接導致了生產力的更大規模發展,導致了經濟大規模的增長。進入21世紀后,各類科學技術取得了驚人的、巨大的進步,以至于許多學者開始討論新一輪工業革命爆發的可能。盡管,全球對此尚未取得共識,但大家已經充分認識到,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未來對謀求未來全球經濟、政治、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發達國家紛紛啟動了科學技術發展、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戰略。全球產業新一輪競爭已經箭在弦上。現在至不遠的將來,新一輪全球新興產業競爭格局會有以下幾個新特點:

(一)產業標準制定的競爭。新一輪產業競爭的最大特點是新興產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建立的爭奪,即誰能夠建立起新興產業的標準尤其是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生產標準,并獲得足夠大的市場,那么這個國家的產業就贏了,企業就贏了。一些國家圍繞對華為公司的阻擊,主要是因為華為成為全球采用非獨立的3GPP-5G新無線標準制定的主要公司,且擁有一系列相關技術專利,是因為5G通信技術及其應用將會對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影響。過去,中國一直是發達國家產業標準的遵循者、使用者,進而只能在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位置上發展;現在,隨著技術進步,我們開始成為重要產業技術標準制定者,這當然是競爭對手不愿意看見、也是不愿意接受的事實。

(二)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治理權的競爭。所謂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治理權是指能夠掌控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業與供應商的軟實力。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全球分布的今天,產品尤其是高端高技術產品的生產與研發實際上是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上相關產業供應商合作的結果。雖然這種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場與多邊貿易信用的,但擁有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治理權的企業就掌控了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上的關鍵資源、核心技術和廣闊市場,例如半導體產業鏈上的芯片加工設備、芯片設計、高端芯片制造技術等就是如此。因此一旦競爭力趨于惡性,誰擁有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治理權,誰就可以卡他人脖子。

(三)產業發展的平臺競爭。平臺已經成為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組織者。產業發展的競爭已經表現為平臺的競爭。平臺是產業發展的各種要素交易、信息數據交互、創新等的一個重要的組織者,平臺的競爭已經展開。雖然我們有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但是BAT只是在消費領域,在工業、制造及其他的平臺領域,我們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距離,例如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的最重要的平臺,工業互聯網的標準制定者、領先者是GE公司。工業互聯網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最重要平臺,我國只是從2018年才開始推進這一平臺的建設發展。而未來另一個重要的平臺就是C2M,即顧客直接對接制造商的商業模式平臺,這樣的平臺我們才剛剛開始起步。可以發現,全球產業發展的平臺競爭已經全面展開,未來會更趨激烈。

(四)產業技術創新的制度競爭。新興產業發展與競爭的背后,首先是產業新技術與創新的競爭,是新技術、新產業創新的效率競爭,也是推動新技術、新產業創新發展的制度效率的競爭。好的制度可以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新合作巨大積極性,激勵多出創新成果快出成果。例如,自20世紀90年代起,日本政府開始對其科研院所等開展“獨立行政法人”改革,使其由“國家機構”轉變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行政法人”。其核心特征是轉變政府職能,下放權力、賦予用人單位自主權,結果取得了顯著技術研發成果。在此基礎上,2015年日本政府對《獨立行政法人通則法》進行了修訂,首批31家“國立研發法人”被正式批準設立,其目標是提升日本產業技術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目前,日本又在積極探索“特定國立研發法人(超級法人)”制度的設立,以期打造具備世界最高研究水平的研發機構,出更多新產業新技術成果,保持日本產業未來領先地位。又如美國的國家實驗室科技創新體制與管理方式也在不斷變革完善中。美國的國家實驗室有720多家,類似我國的科學院體系,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其建立以來,一直以滿足美國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戰略為使命,以“任務導向”為原則,根據美國的戰略性科技創新需要,由美國國家資本介入到國家實驗室的籌建與運營,實施一套完整的預算與績效評估管理體制,成為美國國家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為科技與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國家實驗室經費全部來自聯邦政府的職能部門,如能源部、國防部、國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等。其中,預算與績效評估管理體制是國家實驗室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為績效評估結果決定著實驗室獲得撥款的情況,決定了實驗室科技創新成果質量的判斷。

(五)產業創新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已經從爭奪產業創新人才、產業高科技人才演變為在高技術產業領域設置障礙隔離競爭對手國家的人才。不接受其教育、不接受其工作這樣的競爭手段以保護技術的領先性,盡管這不利于全球科學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但至少保護了本國的技術秘密。從美國的近期表現可以看到,對產業創新人才的競爭已經到了如此階段,因此,我國必須對現有教育體系與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培養未來科學技術與新興產業技術人才;同時,建立新的人才引進、使用體制機制,如深圳已經宣布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可以減免(補貼)個人所得稅至15%。

三、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持續國際競爭力

(一)現代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的表達

現代產業體系是一個開放的雙循環體系,是一個具有持續國際競爭力的體系。這樣的體系具有較高全球產業價值鏈控制力,具有一定的價值鏈治理權,能夠發揮知識溢出效果、產業關聯帶動作用;具有持續的、以我為主的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體系不斷地進行技術迭代更新,產業結構可以不斷優化和高級化;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能夠獲取和高效整合全球資源,有助于形成低碳、循環經濟、環境友好的產業生態系統。見圖3:

圖2:現代產業體系的競爭力

1.全球價值鏈治理能力

全球價值鏈治理能力是現代產業體系應該具有的關鍵能力之一。現代產業體系中,大部分產業應該成為全球價值鏈領軍者,應該有強大的全球價值鏈的控制力。現代產業體系的價值鏈治理能力是指通過價值鏈上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生產技術標準掌控鏈上其他的合作供應商為之配套合作,共同創造價值。因為有控制力,就具有未來相關產業的戰略引領性,即一方面意味著產業體系本身具有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能夠帶動其他價值鏈上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和產業的升級;同時,能夠在為消費者生產服務的過程中獲得高的附加價值。

2.持續自主創新能力。現代產業體系之所以為現代,是因為它是新技術發展的結果,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結果。現代產業體系的新應該是持續性的新,不是今天一時的新。為此,現代產業體系就需要強大的創新發展能力,能夠不斷使產業的技術、工藝、產品、服務進行迭代,持續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向標。現代產業體系的強大創新發展能力不光表現在能夠出成果,還表現能夠高效率地出成果,快速地出成果,這樣才能一直保持全球領先。

3.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現代產業體系是一個開放合作的體系,應該具有強大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既能夠獲取全球優質資源,又可以高效率低成本進行配置,還可以給全球消費者提供契合個人偏好的、最滿意的產品與服務。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其實還有賴于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與全球其他國家與地區進行科技合作、產業合作與企業合作。

(二)競爭力提升的“揚長補短”戰略。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在最新一輪產業國際競爭的背景下,提高我國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需要根據“雙循環”戰略的要求對我國現行產業體系進行深刻的結構性調整。在關鍵技術上,創新突破,抓住數字經濟轉型機遇,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使新興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上,進行“揚長補短”,從而建立高質量發展、安全的現代產業體系,并形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揚長補短”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1.從產業體系的“底部”選擇。實質上就是對新基礎產業進行優先布局與發展。所謂新基礎產業,即支持未來社會高質量發展、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智能產業發展的現代基礎產業。這樣的產業可以從“硬、軟、聯”三個方面來說明:一是以5G通訊、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的“硬基礎”;二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IT軟件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的“軟基礎”;三是以工業互聯網、智能物聯網、智慧電網等為代表的“互聯性基礎”。其中軟基礎十分重要,未來產業運行沒有操作系統是寸步難行的。

這些新基礎產業,一方面已經成為決定全球未來社會與生活、經濟與產業競爭力的基礎,因為這些產業的發展與應用將廣泛影響所有居民的工作生活,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與運行、社區網格化管理、教育知識傳播等。另一方面,這些新基礎產業的發展對現行產業轉型升級與未來新興產業發展都將起到重大的基礎性支撐作用。面對未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新基礎產業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上海應在新基礎產業的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IT軟件、工業互聯網中選擇引領功能培育突破口,特別要注意“軟硬”結合,不能只考慮“硬核技術”產業,因為沒有相應軟件操作系統,“硬核技術”產業幾乎舉步維艱。

2.從產業體系的“頭部”選擇。頭部產業指最終產品產業,包括兩部分:最終消費品產業,如汽車、服裝、食品、旅游、制表、珠寶、化妝品等;最終生產品產業,主要是指供最終生產使用的各類生產設備、現代生活設備、工作母機、工業軟件、辦公設施等。最終消費品方面看我們還是有許多短板,產品生產技術、產品品質、產品種類等都不適應我國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因此從需求側管理來看,如何在“頭部”產業方面進行補短揚長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從我國產業體系的轉型升級迫切程度來看,“十四五”期間上海在產業體系的“頭部”選擇上十分重要,主要考慮那些產品復雜、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產業關聯性大的產業。上海的產業中能夠形成引領功能的突破口應是作為最終消費品的智能互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和作為最終生產服務品的商用大飛機產業、智能生產設備產業、智能設備操作系統產業、高端醫療設備產業。

3.從產業體系的“腰部”選擇。腰部產業是生產中間產品的產業,簡單地說就是生產零部件的產業。一些零部件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非常高,是產業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有時甚至成為“卡脖子技術”。例如數碼照相機產業的高端光學部件、機器人產業中的伺服電機、大飛機產業中的飛機引擎。此外許多類似高端芯片的零部件也是我國產業鏈價值鏈的關鍵約束。因此,“十四五”期間,上海要在“卡脖子”的高端零部件產業方面進行補短揚長,努力爭取在某些領域形成突破,打造一個在國際市場有強大競爭力的“腰部”高端產業,引領我國產業體系的優化升級。可以考慮高端芯片制造、飛機引擎制造、伺服電機制造、氫燃料發動機制造等產業。這些產業的高端突破也能夠與上述底部產業和頭部產業形成配合,進而提高整體性的高端化,形成強大的產業引領功能,助力上海產業結構優化與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

上述三個方面的“揚長補短”,最終是否能夠實現產業高端化并發揮出引領相關產業創新發展強大功能的關鍵在于,在這些產業中是否能夠成長出一個或若干個世界級科技創新型企業,并成為全球相應產業領域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進而成為產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發揮引領功能的載體。

四、從現行產業體系轉換為現代產業體系的思路策略

(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新戰略思路

從我國現行的產業體系轉換成現代產業體系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假以時日的大量投入和全社會的努力,需要全新的戰略思路與策略。

1.基礎先行戰略。

現代產業體系是建立在全新技術、新基礎產業之上的。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新基礎產業先行,使之成為傳統產業有效轉型、新興高技術產業健康成長可以依賴的扎實基礎。某種意義上說,新基礎產業實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好的基礎要建設發展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是困難的。基礎現行的戰略就是我們應該對“硬、軟、聯”新技術基礎產業加大投資加快發展,形成生態體系,發揮推動現行產業體系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現代高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其中,推動以5G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為代表基礎性新技術的發展,并構建核心關聯生態系統(見圖3)的進程尤為重要。

圖3:新基礎技術的關聯生態

2.“彎道超車”戰略。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許多產品產量都位居全球前列,但面對全球產業競爭與發展和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新變化,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我國現行產業體系有長處也有短板。從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工來看,在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高端農業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差距,特別在某些高技術產業、零部件、工藝技術等方面尚有許多短板。有短板并不可怕,如果能夠充分認識短板,瞄準國際領先方向,找到技術創新突破路徑,采取有效的資源投入與創新組織,開展合作形成突破,那么就可能后來居上,實現彎道超車。因此,建設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一個十分現實的戰略就是“彎道超車”戰略,即如何進行高效率的合作創新,把現行產業體系、現行產業鏈、價值鏈的短板加速補起來,形成有效的產業技術迭代,進而快速發展成為領先者。

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總體戰略應該是“抓住機遇、基礎先行、彎道超車”戰略,實施這樣的戰略,要求我們進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要有跨越與趕超的勇氣與動力,抓住消費需求轉變的歷史時刻,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目前,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不僅在5G通訊方面擁有領先優勢,在高端智能設備制造、數字制造方面也表現不俗。面對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國需要通過“雙循環”,擴大開放,通過自主創新與合作創新并舉,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直接把握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高端、高新、高效”為主的產業體系,形成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尤其在制造業方面努力突破,重點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成為“制造強國”,進步成為全球產業體系的領先者。

(二)從現行產業體系到現代產業體系的實現策略

從我國現行產業體系如何轉變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全球領先的現代產業體系,不僅是理論的問題,更是實踐的問題。從目前的全球產業競爭態勢來看,可能需要有以下重要的實施策略。

1.新戰略實施的三路徑。筆者認為,我國從出口導向到“雙循環”戰略的轉型,建設領先的、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有三個重要的路徑:一是能否在自身基礎上,通過努力發展起我國現行產業體系中薄弱的核心產業,形成比較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二是能否在科技創新大國的基礎上,努力發展面對未來、有全球產業競爭力的領先技術與領先產業,取得突破;三是能否率先建立起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產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創新的制度規則,充分激發科技、產業、金融領域等人才的創新活力。

2.進行產業創新制度與機制的創新。制度創新的核心是實現產業創新資源配置更加有效,創新效率更高。筆者認為,目前的改革需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安排,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與執行。在開放式創新成為趨勢的條件下,是否有適合的知識產權制度十分關鍵。二是建立有效的產業創新激勵制度與機制,創新激勵不能光靠精神激勵,也需要經濟激勵。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版的建立與發展很重要,可以看作資本市場對創新的認可與鼓勵,但光靠這個還不夠,需要普及面更廣的創新激勵機制,讓更多的創新人才的創新主動性發揮出來。三是對現有的產業創新管理組織體系進行改革調整,目標是建立高效的創新組織管理體系,這種管理系統對應創新圖譜中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設定。例如,產業創新的組織與管理應該主要由市場機制配置為主,切忌“拉郎配”。

3.“雙循環”與協同創新并重。“雙循環”是我國的重要發展新戰略,“雙循環”是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循環為輔,雙向融合的循環。“雙循環”的關鍵是產業鏈可以循環起來,為此需要我們“揚長補短”。首先完善國內產業鏈供應鏈,補上關鍵技術、關鍵部件、關鍵材料等方面的短板。為此,產業體系的供給目標市場首先是國內市場,其次是國際市場。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成功最主要的是在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方面實現突破,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此,需要發揮各方力量,包括國際力量進行融合協同創新,其中務必促進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的聯動,形成“政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全面推動產業的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

4.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發展。制造業是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是現代產業體系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沒有制造業的轉型發展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雖然制造業對GDP的貢獻正在逐步下降。我國的制造業正面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關鍵時期。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爆發,全球制造業一直在醞釀變革,尤其是制造強國美國、德國、日本等一直謀求在制造業的創新領先。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論述、工業“4.0”對制造業變革的探討、“CPS”展開的虛擬制造研究等等均是制造業面向未來進步的探索。可以說,我國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方向是數字制造、智能制造、互聯網制造,是C2M,本質上是要形成新的制造生產新模式。

5.實現產業鏈、供應鏈之關鍵環節集群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高端高新產業的產業鏈由許多不同環節組成,產品價值由產業鏈上的某些關鍵環節所主導。這些關鍵環節對產業體系以及產業鏈上創造價值和推動整個鏈發展的作用很大,其在產業體系與產業鏈的發展中處于領導地位,是產業體系與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所在。為此,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應采取相應措施來促進我國高新、高端產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之關鍵環節集群式發展。在關鍵的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裝備生產、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互聯網C2M平臺、芯片制造新工藝技術等方面實現突破,助力現代產業體系中面向未來的新型高端產業快速發展。

猜你喜歡
價值鏈體系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上海包裝(2019年4期)2019-08-30 03:52:56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高清不卡毛片|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色婷婷啪啪| 色综合天天操| 亚洲伊人电影|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欧洲亚洲一区|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人人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在线a网站|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久操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欧美激情福利|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国产99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色综合狠狠操|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999在线免费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青青青草国产|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后式a一视频|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成人中文在线|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18| 日韩色图区| 日本www色视频| 伊人无码视屏|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99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第一页|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