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0712)
隨著社會進程的加快,城市化空間的加劇,生活方式的便捷,幼兒身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被大幅度壓縮,導致幼兒身體活動量不足,身體素質下降,多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幼兒階段作為人生中的啟蒙階段,其基礎動作的習得,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形成都是關鍵期,其基本動作技能的嫻熟、身體素質的優劣對今后成人后的身體活動,乃至競技活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位兒童能夠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與發展,幼兒教育學者福蒙臺梭利、盧梭都鼓勵幼兒發揮玩樂的天性,從游戲中學習與生活相關的知識。 Rubin、Watson、Jambor(1978)認為游戲可以提升幼兒的身體發展,認知發展和社會技巧發展。幼兒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愉快地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同時獲得身體、認知和情意的學習。因此本研究通過功能性游戲,結合各年齡段動作發展的特點,設計符合幼兒鍛煉方法的游戲,進行實驗干預,皆在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豐富幼兒體育活動的內容,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功能訓練是指以提升身體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表現的一種身體練習。尹軍(2015)認為功能訓練強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作用,強調動作的穩定性和關節運動靈活性,強調軀干支柱力量、動力鏈的傳遞速度和效率,強調大肌肉群帶動小肌肉群的發力順序。而依據Gallahue(1988)所提及的功能性游戲是指有無目的的重復性肌肉移動,提升身體各項機能,基礎動作技巧范圍中的穩定性技巧、移動性技巧、操作性技巧和體適能等活動,以增加幼兒身體機能與體適能。ACSM對功能訓練定義為使用力量訓練來改善平衡、協調、力量、力量和耐力,以及提高一個人日常生活的能力。綜合以上對功能訓練以及功能游戲的定義,作者認為功能性游戲是指通過游戲的方式在運動環境中訓練運動模式,使身體實現良好的運動表現。
本研究在重慶市某私立幼兒園進行,本實驗采取中班和大班分別抽取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隨機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為期12周的實驗干預,其中中班實驗組32人(男孩15人,女孩17人),對照組30人(男孩 14人,女孩 16人);大班實驗組35人(男孩18人,女孩17人),對照組34人(男孩17人,女孩17人)。在實驗前對隨機分組的實驗組和對照組,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選取10m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投擲以及雙腳連續跳四個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進行配對檢驗,發現p>0.05,因此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身體素質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同質性,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對象身體素質基本情況
(1)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的過程中,以功能訓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功能性游戲等為關鍵詞,通過萬方、知網、維普以及PubMed、EBSCO、Elsevier上搜索引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在學校圖書館等查閱有關幼兒體育活動和體育教育方面的專著,結合本研究需要對所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為本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依據。
(2)實驗法。
本研究實驗對隨機分組的幼兒進行為期12周的干預實驗,實驗組按照功能性游戲的教學內容進行每周3次的針對性教學,對照組則按照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課堂教學。
(3)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數據處理軟件Excel和SPSS 20.0對實驗前后兩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結果用平均值和標準差表示。
速度素質是人體基本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速度素質的體現不僅指位移的速度,還包括快速反應速度以及動作完成速度,三者構成了速度素質。靈敏素質是指在突然變換的條件下,人體能夠迅速、準確、靈活地改變自身運動的方向和空間位置,以適應變化著的外環境的能力,它需要擁有良好的快速判斷力和決斷力,10m折返跑則正是反映幼兒的速度和靈敏能力的重要指標。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組中班的男孩和女孩10m折返跑平均值分別為7.1s和7.5s,成績較實驗前分別快了0.6s和0.7s,而對照組男孩和女孩平均值分別為7.3s和7.9s,成績較之前都快了0.2秒,實驗組中班男、女孩與對照組男、女孩在最后的數據結果上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功能性游戲更有利于幼兒速度和靈敏素質的提高。此外實驗組大班男孩和女孩成績分別快了1.1s和1.2s,而對照組大班男、女孩成績分別快了0.2s和0.3s。實驗組大班10m折返跑成績比對照組提升明顯,且數據顯示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功能性游戲對提高幼兒10m折返跑成績有著積極作用。兒童時期是神經發展的關鍵期,速度與靈敏素質的增長主要體現在神經肌肉適應能力的提高方面,功能性游戲通過在教具上顏色、形狀以及聲音的變化來創設運動環境,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觸覺以及本體感覺,促進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啊,提高其神經肌肉適應能力,達到提高速度與靈敏素質的目的。

表2 實驗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10m折返跑變化分析
力量素質是人體進行各項運動的基礎,也是評價基本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立定跳遠反映了下肢肌肉的爆發性力量。從表3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經過12周的干預之后,實驗組不論是中班還是大班的幼兒在立定跳遠這項指標上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實驗組中班的男孩和女孩平均值都增長了11cm,而對照組男孩增長了4cm,女孩增長了2cm;實驗組大班男孩平均值增長了12cm,女孩增長了8.4cm,對照組大班男孩平均值增長了3.6cm,女孩增長了2cm。實驗組幼兒立定跳遠的增長幅度與對照組相比較而言,增長的幅度大,不論是實驗組中班男、女孩與對照組中班男、女孩,還是實驗組大班男、女孩與對照組男、女孩,從測試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都可以看到,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功能性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立定跳遠的發展,同時也說明功能性游戲對幼兒下肢力量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功能性游戲是基于動作完成質量而進行設計,能夠將運動負荷控制在一個適宜幼兒力量發展的科學合理范圍,而適宜的運動強度能夠有效提高肌肉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幼兒肌肉力量的增強,與此同時,重視動作質量,能夠建立更多的優質基本運動技能資源庫,有利于成熟動作模式的形成,有利于“運動鏈”的發揮相應的功能和作用。

表3 實驗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立定跳遠變化分析
網球投擲是上肢力量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操作性性動作發展成熟的標志之一,它不僅體現了上肢的爆發力,也展示了投擲動作模式,是基本動作技能中操作性動作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從表4實驗后所得到的數據可以看到,實驗組中班的男孩和女孩平均值分別增長了1.7m和1.4m,而對照組男孩增長了0.4m,女孩增長0.3m;實驗組大班男孩和女孩平均值分別增長了2.5m和2.1m,而對照組大班男孩平均值增長了0.8m,女孩增長了0.6m。實驗組網球投擲的增長幅度比對照組高,不論是實驗組中班男、女孩與對照組中班男、女孩,還是實驗組大班男、女孩與對照組男、女孩,從測試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都可以看到,說明功能性游戲對提高幼兒上肢力量有著顯著性成效。實驗組大班幼兒網球投擲成績提升幅度遠遠大于中班,分析其原因:一是力量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二是基本動作的發展會朝著更加成熟化、更加熟練化發展,動作模式會更加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的特征,高效地利用力的產生與傳導,這正符合功能性游戲強調的提升身體在游戲中的運動表現,即重視動作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表4 實驗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網球投擲變化分析
雙腳連續跳是力量和協調素質的集中體現,一方面它需要參與者擁有良好的耐力力量;另一方面它要求參與者具有良好的動作控制力。肌肉耐力力量和協調素質是人體進行身體活動的基本能力。從表5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組中班男女生雙腳連續跳分別快了1.2s和1.6s,而對照組男生快了0.2s,女孩快了0.5s;實驗組大班男孩雙腳連續跳快了1.2s,女孩快了1.6s,而對照組男孩快了0.2s,女孩快了0.4s。實驗組比對照組在雙腳連續跳指標上增長幅度大,實驗組與對照組中班男女生之間的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大班男女孩之間的p<0.05,同樣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功能性游戲能夠提高幼兒力量與協調素質,對雙腳連續跳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會逐步的發育完善,動作技能的合理性和嫻熟度都會有所增強,在功能性游戲中通過對動作的指導和引導,幼兒動作不斷得到完善,基本動作技能會達到熟練程度,而這種自然習得更加符合生物力學原理;二是通過不同的運動環境,基本動作技能得到鞏固,進而建立合理的動作模式,形成豐富的感知動作庫,預判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

表5 實驗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雙腳連續跳變化分析
功能性游戲作為一種還原身體本體功能,提高運動表現,結合幼兒發育特點有目的性體育游戲,能有效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特別是對幼兒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靈敏協調素質都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是增強幼兒體質健康的有效途徑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