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納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10)
本項目基地設在天河區天河北路的廣州國際科貿中心,改造的A 棟、C 棟地塊周邊主要是住宅區與辦公區,其中,地塊西側為商務區和住宅區和主要交通路,近用地西南側的天科路目前為地鐵施工封閉路段,用地北側為曜一城商業區,用地東南側為高科大廈,用地東側為信源大廈。地塊與地鐵3 號線華師站直線距離僅150m,與五山公交站僅80m,交通便利,同時地處高校集中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如圖1 所示。

圖1 項目區位圖與改造建筑A 棟、C 棟
廣州國際科貿中心建筑物于1995年3月動工建設,2004年5月竣工驗收,科貿中心總用地面積約16300m2,其中,C 棟地上9 層,總建筑面積約8708m2,現狀為寫字樓。A 棟-國際會議中心地上2 層,與C 棟連通,總建筑面積約2221m2,目前已基本空置。地下室1 層,連通A 棟國際會議中心、B 棟和C 棟,主要為地下車庫、設備用房。
(1)不開闊的空間,低矮的空間體驗。
層高不足、進深過深帶來了空間的壓抑感低矮的入口空間不利于大氣、現代化的形象展示。
(2)單一的功能布局,單一寫字樓設計。
科貿中心原設計為商業寫字樓,其中C 棟為會議辦公區,功能單一,未含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等服務功能無法滿足科技轉化成果的需求。
(3)消極的空間體驗,缺少人性化的空間體驗感。
原平面布置緊湊,狹長的廊道帶來了采光不足的問題,以及較呆板的空間體驗,辦公空間缺少活躍的空間體驗感。
(4)混雜的色彩,空間色系未協調統一。
原裝修風格用色較為濃郁,軟硬裝用色不夠統一與協調,空間感受較為無序。
科貿中心現狀為整棟商業寫字樓,使用年限較長且未進行大型維修工程,建筑及設施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已經不滿足新時代科技轉化成果展示的需要,需要原結構基礎上對內部功能進行升級改造。
本項目擬在科貿中心打造以“活化投資環境運營空間”和“打造科技創新的示范空間”為目標,結合“產學研”鏈條,形成“創業、創新、試點、引資投資、市場化運作”的科技生態圈基地,聯合周邊高校和科研院所,制定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扶持政策,引進國際化的運營團隊,打造集國內外科技成果路演展示、洽談對接、交易合作、項目孵化等功能以及相應的融資、政務等全方位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成為立足廣州、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國際的戰略性、綜合性高端創新樞紐。
(1)整體統一的風格:統一風格,視覺感受上協調一致。
(2)靈活多變的功能:功能合理分區,布局緊湊,復合空間的多樣化設計滿足不同功功能需求。
(3)開敞舒適的體驗:改善原設計壓抑的空間體驗,以開闊的空間融入趣味的休閑空間創造開敞舒適的體驗。
(4)開放共享的空間:人性化空間設計化解了單一固定的空間帶來的枯燥,更符合現代化發展。
(5)兼容并蓄的發展:模塊化設計,響應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
整體改造設計在C 棟首層新增的綜合服務大廳位于東北側,在臨近天河北路增設主入口及主入口廣場,便于人流引導、集散。在用地東側、中心廣場旁增設地面臨時停車區,主要人流來向為北側,主要臨時停車來向為南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車分流,如圖2 所示。

圖2 改造后人車流線
A、C 棟改造設計堅持以人為本、功能復合、靈活多變、開放共享、可持續發展、綠色節能等方面進行項目設計。
(1)以人為本:室內改造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關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領域感、歸屬感以及開放性、私密性等方面內容,將人文關懷貫穿科技創新的各個領域和環境的細節考慮,如增加共享空間,設置屋頂花園及休閑空間最大程度提供給使用者一個舒適的感受,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
(2)功能復合:通過多樣化的空間設計,高效的組織科技流線,整合空間一體化,緊湊布局,滿足包含綜合服務、成果展示、成果發布、交易洽談四大功能為主的公共空間需求及科技企業孵化加速器、孵化服務區、科技金融集聚區為主的辦公空間,各功能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協調。
(3)靈活多變:將單一空間設計重新組合規整,滿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科技創新區域靈活多變融入模塊化設計,或兩兩組合,或大空間開放式設計滿足了新時代多變的辦公形式,復合型設計更加適應現代化的科技創新需求。
(4)開放共享:改造門廳現狀低矮的高度,通過兩層同高及適宜的比例,改善使用感受,每層通過趣味的休閑空間將公共空間與辦公空間有機結合,局部空間適當開放共享,將功能緊密相連,營造更多人性化的空間設計,讓使用者在枯燥單一的辦公環境中得到解放,推動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及舒適的空間體驗,如圖3 所示。
(5)可持續發展:項目改造融入模塊化設計,可綜合亦可獨立使用,設計力爭體現如今科技創新建筑最先進理念,做到先進與適用并舉,達到經濟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圖3 門廳改造
(6)綠色節能:項目在限制條件下通過內造環境,結合屋頂花園及開放的錯落布置的趣味空間,營造一個休閑舒適的創新科研環境,樹草兼植,考慮地下室的改造。整體改造設計充分考慮立體景觀,凸顯科技創新基地的人文特色,同時充分考慮自然采光通風等節能、環保措施,減少科技創新基地的運營費用和成本。
(1)A 棟國際會議中心:
改造后的A 棟功能復合高效,首層改造為多功能會議廳,多功能會議廳可設置多種體驗模式:①會議模式,可用于企業發布新產品與技術,舉辦講座與論壇及其他系列少動;②宴會模式,可租賃企業開辦大型自助活動;③演奏模式,中部上升舞臺,可滿足演講,演奏需求;④路演模式,中部上升舞臺可增設臨時搭架,可租賃創意型企業開辦T 臺展示活動。二層結合屋頂花園,引入開放式辦公;提供辦公空間組合的多種可能性;與C 棟通過空中花園連接,辦公環境綠色健康。外立面玻璃幕墻更新為Low-E玻璃,節約能源和降低光照對室內溫度的影響。
(2)C 棟區域:
改造后的C 棟功能復合高效,首層改造為政府科技成果展示,二層改造為企業科技成果展示,三至九層改造為高校、企業孵化器及相關配套服務。
首層政府科技成果展示廳改造設置兩層通高寬闊的大堂空間,給予開敞舒適的體驗,展示廳入口正前方即為雙層通高的LED 展示曲屏,通過曲線環繞、兩層通高的LED 屏設計,打造沉浸式體驗,同時展示了高端、大氣的政府科技成果,展示廳的形象面。政府科技成果展示廳舊貌煥新,入口處設形象墻,以新的科技形象向公眾展示。沿游覽路線前行,經過印象廊道,了解天河區科技創新發展歷程、取得成效與愿景展望。成果展示廳重點展示:①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重要講話精神;②天河區科技創新發展歷程、取得成效和遠景展望;③廣州市和天河區科技創新政策;④天河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服務機構等各類創新資源,如圖4 所示。
二層企業科技成果展示廳:設置靈活雙側布展的成果展示區域,同時輔以體驗區、互動展示區及室外體驗區。咖啡廳、科技發布平臺設置于二層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易達。
企業成果展示廳重點功能:①通過LED 屏,形象墻等方式,構筑多樣化、可轉換數字多媒體的展廳,滿足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不同需求;②企業成果展示廳含展示、互動、體驗區三大部分,重點展示轄區內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前沿科技技術;科技成果明星示范項目;重點企業觀賞性、互動性強的科技產品,如圖5所示。

圖4 首層政府科技成果展示廳改造

圖5 二層企業科技成果展示廳功能布局與流線
三層以上綜合辦公部分:
開放式多功能休息區:辦公區每2 層設置一個開放式多功能休息區含訪客接待區、開放式茶水間、多功能休息區及室外休閑平臺兩層空間通過旋轉樓梯進行空間共享。辦公區每1 層設置一個開放的樂享空間,含開放茶水間、休息座椅,兼顧一定的私密性。
模塊化辦公室空間:以45m2的單元為一個模塊,通過賦予模塊不同的功能屬性,可組合出不同的空間布局形式的孵化器。有利于不同類型的企業靈活租賃,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效益最大化。
組合1:適用會客辦公+緊湊開敞辦公組合:適用于含會客需求但人員較多的創業公司,可租賃2 個或以上的辦公模塊。
組合2:適用含會客需求的人員較多的創業公司:適用于含會客需求及需獨立辦公室的創業公司,可租賃2 個或以上的辦公模塊。
組合3:適用人員較多功能復合的會議型創業公司:適用于含會議需求及需獨立辦公室的、人員較多的創業公司,可租賃3個或以上的辦公模塊。
組合4:適用人員較多的會議型創業公司:適用于含會議需求、人員較多的創業公司可租賃3 個或以上的辦公模塊。
組合5:適用含會客需求的人員較多的創業公司:適用于多個人員密集的創業公司分別租賃單個或多個辦公模塊,同時共用一個會議模塊。
組合N:模塊化孵化器辦公空間組合模式,空間靈活,可變性高,滿足創業公司根據不同選擇定制相應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