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丹丹
(廣東省重工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變得更加嚴重,城市地區的養老住房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改善城市地區老年人居住環境的宜居性方面,全球已達成共識。由于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城市地區的老年人口正在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在原定居點的人口構成中的比例逐漸增加,特別是在長期建設的定居點中,社區性質也從普通社區變成了老年社區。與住在有護理或公寓的老年人住所相比,住在這些居住區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度過剩余的生活。但這些地區的生活環境往往不足以適應老齡化,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數據,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口中有10%的60 歲以上或7%的65 歲以上的老人,那么該國家的人口模式就進入老齡化模式。2008年,我國60 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接近1.6 億,占總人口數量的12%左右。老年人數量在2011年達到了1.85 億,已占我國總人口的13.7%,形勢十分嚴峻。人口老齡化是社會保障服務體系改善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有包括許多方面其他問題。根據當時的預測,國內一些城市的老齡化水平將在30年內達到30%??偠灾?,我們發現解決老年人的條件和環境是每個城市都必須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對大城市來說,這個問題更加緊迫。三代人居住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已經從社會舞臺上逐漸消失。對老年人而言,如何提供合適的居住環境也是許多社會學家的重要課題。
在傳統孝道文化的影響下,由于“孝道”“撫養老人”等傳統觀念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家庭結構、年齡、身體狀況和收入的差異,多代人同住在一個房子中,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且沒有考慮到家庭裝修的功能性和靈活性。單身老人的數量正在增加,因為一些孩子為了生存而離開父母謀生,導致老人陷入無人供養的困境。社會養老通常是一個老人獨自一人住在養老院、療養院或其他社會設施中,在孤獨中度過了暮年。排號進養老院顯示出了養老院設施嚴重短缺。養老院是一層的宿舍,可以解決老年人的所有生活問題。普通的房間可以容納兩個人或三個人,費用昂貴的房間通常有一個單獨的客廳和浴室,并且缺少公共場所用于交流,例如公共餐廳客房和活動場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出臺了基于家庭長期照護、社區長期照護和機構長期照護共同支持型老年住房政策,這也是當前主流的養老模式[2]。
在宅養老這種模式主要由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著對老年人進行照料的責任,因此可以減輕子女和社會養老機構的負擔,確保老人在家中能夠接受照料。大多數居住方式是公寓,因此有必要將老年人作為設計的基本前提,把對老年人身體和心理特征的簡要分析相結合,以將其需求與當前狀況進行比較。特別是視覺、聽覺、觸覺和力量等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包括失落、孤獨和沮喪等負面情緒。因此,有必要改善環境,使老年人能夠順利、快樂地繼續獨立的生活。老年人公益性住宅設計如圖1 所示。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指出,我國的社會養老護理體系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新形勢、新挑戰和新需求下,仍然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資源分配不合理,政府投資不足和私人投資規模有限。我國政府已經建立了以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和機構護理為基礎的老年人居住政策。同時,提出了“9073”的退休養老居住模式,指的就是90%的老年人在社會服務的支持下進行家庭照料,7%的老年人購買老年人社區養老服務,3%的老年人選擇養老機構服務[3]。對于此,在較短的時間內,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在家養老照料,這也充分表明適老性居住環境的設計將是房屋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

圖1 老年人公益性住宅設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房屋建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以前的“能住就行”“夠住就行”到現在的“住得好”,使生活環境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房屋設計中,對“適老性”的意識較弱,幾乎沒有考慮老年人的居住環境。他們認為老年人有一個居住的地方就行,而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實際需求。隨著老年人口的持續增長,這一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國現行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于2017年發布并實施,從實施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數年,雖然基本上能滿足現在的需求,但是著眼于老年人建筑設計發展的新形勢,相關設計規范仍有待完善。
居住地的地理位置應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并應具有優雅的自然環境。此外,處所的城市基礎設施應相對完備,居住環境的地形應平坦,不能高低不平。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城市污染源和不便利的公交路線,城市中有高速公路的地區不適合老人生活,因為嘈雜的環境不利于老人的健康?,F代老年人思想獨立,但也不想與社會相隔離。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通常不那么復雜,通常以家為中心,但許多老年人需要社交,需要距離老年人活動中心較近。從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考慮,活動范圍不應太遠,因此,有必要選擇步行5min以內或有便利交通工具的住宅區。老年人需要與鄰居交流,這樣才不會在心理上感到孤獨。此外,居民區必須有快速安全的道路,老人的身體比較不穩定,如果道路阻塞并且疾病得不到及時處理,后果可能非常嚴重。
如今,大多數城市建筑的設計都能夠滿足年輕人的生活條件和需求,而老年人的房屋則需要進行設計以適合其年齡。因此,在建造商業或建筑物時,必須適當考慮老年人并增加不同生活方式的多樣性??梢詮姆块g的隔離和預留著手,但是最好使用可伸縮的窗簾、家具等來改造房屋,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和服務目標。當要適應老年人時,其必須是一個簡單、方便的正方形格局,這樣就不會因為復雜的空間而給老年人帶來不便[4]。
對一個社區來說,其是否適合老年人居住直接關系到整個服務業項目的完善。從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出發,適當步行可以達到商業服務的基本范圍,還可以豐富老年人的休閑生活,并通過老年人學習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老年人娛樂中心等為老年人提供更舒適和貼心的生活環境。此外,開發人員可以在其他領域提供更多人道服務,例如社區醫療站、家政服務和老人健身館。老年人天生就生活不便,如果條件允許,開發人員還可以向住宅社區添加智能設備,以使老年人的生活更便捷[5]。開發人員需要采取一套全面的措施來應對人為或自然災害,例如火災、醫療救援和煤氣泄漏等。
老式住宅的建筑形象設計應采用更嚴格的建筑設計和布局,總體而言,采用現代簡約的設計方案,建筑調整將得到加強,還可以強調適合年齡的建筑設計的優雅和簡約。在適老性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仔細地進行整體規劃,使該區域分散的空間變得靈活,以便創建更靈活、自然的建筑空間和舒適的居住環境。整個建筑必須基于建筑模型考慮,并且還必須遵守經濟原則,主樓主要使用灰色磚墻,并添加少量石材,在整體建筑風格中起著重要作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年齡友好型建筑,其經濟性、實用性和美觀性將非常出色。
總而言之,結合老年人口的當前需求,研究設計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和住房需求。通過對適老性的房屋設計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展示理論對實踐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