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彤,田 帥,高華國,李吉人,高 松,孫 暢
(遼寧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遼寧鞍山 114051)
傳統的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強度實驗是《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中的一個教學環節,該項實驗旨在學生掌握鋼筋混凝土梁的破壞全過程,并觀察其破壞現象及破壞特征(見圖1),使學生能對鋼筋混凝土受力構件有直觀的感性認識,是土木專業學生入門級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實驗,但由于此類設備非常昂貴,而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認證要求是每個學生都參與實驗,目前現有實驗廠地及設備數量不能滿足要求,另外現有學生層次不齊,現有的教學方式不能夠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成長,也不利于學生向應用型人才方向成長。

圖1 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壞形態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普及,00 后被稱為新生代和網生代,因為他們是在互聯網的環境里面長大,他們每天面對的是手機屏、電腦屏、iPad 屏等多屏生活。他們獲取知識渠道的也是多樣化的,因此,他們已不滿足于線下被動接受老師傳授,更加喜愛線上主動搜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方面能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因此將現有的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領域內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自己學習程度及需求進行學習,且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隨地可以學習,并可以選擇更多地參數進行訓練,先行線上熟悉鋼筋混凝土梁實驗的全部過程,通過多次反復觀看,會在頭腦中形成三種梁型的破壞特征,為線下實驗室實驗打下基礎。這樣線上線下同步實驗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與理解。
(1)建立線上資源,即建立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強度實驗平臺系統(包括鋼筋混凝土梁三種梁型的正截面強度實驗的視頻),該系統中分為學生系統(見圖2)與教師系統(見圖3)兩部分。

圖2 實驗平臺學生系統界面
(2)設計、構建實現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強度實驗虛擬仿真軟件實驗平臺系統(見圖4)的建立。
(1)在建好的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強度實驗平臺,將鋼筋混凝土梁實驗全部內容(實驗報告的全部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展現,學生注冊自己的賬號,登錄到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點擊對應菜單了解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設備、加載裝置、實驗步驟、實驗數據整理的內容、實驗結果內容,為線下實驗室實驗做好知識儲備。

圖3 實驗平臺教師系統界面

圖4 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強度實驗虛擬仿真軟件界面
(2)利用鋼筋混凝土梁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自己學習程度及需求遠程線上進行學習,且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隨地可以學習,并可以選擇更多地參數進行訓練,了解和掌握不同情況下三種梁的破壞特點,為線下實驗室實驗做好了充分準備。
(1)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時,學生按實驗要求整治數據,圖表、實驗結論等,以電子文件的形式存檔。
(2)學生在圖2 實驗平臺學生系統進行線上提交實驗報告,教師登錄教師系統,根據學生提交的報告給出成績。提交后學生可以在學生系統中查看實驗成績。
首先,學生需要先完成“虛擬仿真軟件實驗平臺系統”中的線上內容,達到要求的學習百分比。
其次將線上學習達到要求的進行學生分組,按照分組到實驗室進行實驗。
實驗成績考核由“虛、實”兩部分構成,占課程總成績的30%。
(1)“虛”部分考核,借助超星平臺系統可以準確確定學生的學習百分比率,根據學生的學習百分比給出線上學習成績。
(2)“實”部分考核,根據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及實驗報告中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案、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論和思考題及實驗課時學生簽到(對未能參加實驗課的學生本次實驗項目記零)最終給出線下成績。
(1)避免了單一的考核標準。
(2)改變了單一的考核方式。
(3)激勵了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學習相結合的興趣。
(4)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即“虛、實”相結合的深度與廣度。
通過“虛、實”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實驗成績的評定方法更加合理,這種方法更加傾向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使學生比以前更加重視實驗環節。改革后的實驗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及綜合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