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時報》3月8日文章,原題:馬云告訴中國年輕人:“想花就花”,“想借就借”,但隨之而來的是賬單“年輕,就是花唄”,這是支付寶App上一種類似信用卡的消費信貸產品花唄的廣告語。
25歲的沈曉麗(音)接受了這種消費觀念。她使用花唄購買了自己的第一部蘋果手機。很快,從支付打車費到去超市購物,花唄覆蓋了她的所有開銷。賬單越積越多,沈的債務與日俱增。她說:“我覺得我永遠都還不完?!?/p>
去年秋天,當政府監管機構整頓這家金融科技帝國時,沈決定削減開支,恢復節儉的生活。從上個月開始,她將花唄從“優先付款方式”中剔除。
中國監管機構的信息很明確:科技巨頭和金融巨頭必須被約束。對此,一個令人意外的群體表示支持:中國的年輕人。在一個經濟增速放緩、消費壓力不斷增長的時代,他們對資本主義及其帶來的不平等產生懷疑。有人警告說,消費主義會讓中國年輕人成為“奴隸”。
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18歲至29歲年齡段的消費者中,86.6%使用貸款產品。這與愛儲蓄、較少透支消費的老一輩中國人形成鮮明對比。
在重慶工作的小王今年23歲。她從2018年開始使用花唄和借唄。去年6月,她失去了工作,幾個月沒有收入,但仍有4萬元網貸需要償還。她只能拆東墻補西墻。很快,她就開始收到催賬電話和短信,“早上醒來時,我都害怕睜開眼睛。心跳很快,喘不上氣”。
王說:“當我停止購物后,我發現我的許多消費都是為了滿足我的虛榮心,并非出于真正需求。”她將自己的債務歸咎于自己,而不是信用卡和網貸。但她打算只要還清債務,就馬上關掉花唄和借唄賬戶。“人的貪念很可怕”,她說,“好在我還年輕,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