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格登,1933年10月2日出生于英格蘭,英國發育生物學家,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畢業于牛津大學,主要以在細胞核移植與克隆方面的先驅性研究而知名,曾獲沃爾夫醫學獎、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等獎項。
2012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出通知,英國生物學家約翰·格登和另一位日本生物學家山中伸彌,共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可在面對前來采訪的媒體鏡頭時,這位79歲的英國老人卻把一張中學成績報告單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從這張已經發黃的紙片上可以看到,63年前,這位生物學最高獎項的得主,生物課成績曾經排名全班倒數第一,并且被授課老師評價為“非常愚蠢”。
“我相信他(格登)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但從他的表現來看,這個想法簡直是癡人說夢。”這位老師寫道,“他連基本的生物學知識都學不會,想在這個領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p>
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還是后來被譽為“克隆之父”、獲得國際醫學大獎,格登從沒忘記過這些嚴苛的評語。
“愚蠢”的學生在蛻變
那是1949年的夏季學期,550分的滿分,格登只得了231分,相當于百分制里的42分。他的名次,在全班18名學生中,排名倒數第一。
此前一年,在伊頓公學(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全年級250名男生中,15歲的格登的生物課成績同樣排名最末,并被授課老師評價為“非常愚蠢”。然而如今,他卻被評為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之一。瑞典皇家科學院毫不吝嗇給格登最高的評價,他們在發布的獲獎評語中說,格登的研究成果“革命性地改變了我們對細胞和組織發育的認知”。
這位差生的回擊開始于1962年。當時,距離老師給出嚴苛的評語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格登不僅沒被嚇倒,反而在牛津大學努力學習、努力做實驗,順利拿到了生物學博士的學位。在博士后的研究中,他完成了一個著名的實驗:把一只成年青蛙的體細胞核,移植到另一只青蛙的卵細胞里。這個全新的細胞經過孵化、發育,最終變成一只完整的、發育完全的青蛙。
多年后,人們評價說,格登的這一實驗震驚了整個生物界,也“顛覆了人們對細胞發育的傳統教條認知”。這一成果為之后的細胞編程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1996年,著名的克隆羊“多莉”得以誕生。
“差生”的叛逆基因在閃爍
15歲那年,除了“愚蠢”這樣的評語,還有老師在評語中毫不掩飾地建議他——放棄學習生物的想法。面對這樣的打擊,約翰·格登都有些懷疑自己,而幸好他的母親一直在鼓勵他,認為他有這方面的天賦。中學期間,格登前前后后養了上千條毛毛蟲,并且等待它們一一結繭化成飛蛾,也因為這樣,他的老師更加厭惡他。
中學畢業后,格登報考了牛津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然而在一番混亂的招生工作之后,他陰差陽錯地進入了牛津大學動物學系,他的人生因此得以向科學一路前進。有很長的時間,格登都在研究一種來自南非的青蛙“非洲爪蟾”;博士后期間,他開始關注“細胞核移植”,并且終生都為其深深著迷。
即便在這個時候,格登的叛逆基因依舊在不時“閃爍”。當時,他試圖證明,細胞在分化成不同的組織器官之后,并沒有丟掉那些“沒用上”的遺傳信息。他的觀點一直充滿爭議,因為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研究證明了截然相反的結論。
同時,很多人也不明白這一研究的意義何在,因為在當時看來,這個結論沒有任何價值。直到半個世紀后,隨著克隆技術和干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人們才真正體會到這一研究的開創性意義,“它讓基本的科學研究看到了光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質疑慢慢消失,贊譽開始撲面而來。1989年,56歲的格登參與創辦了維康信托基金會和CRC研究所,前者用于資助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工作,后者則致力于細胞生物學和攻克癌癥方面的研究。
如今,格登的CRC研究所已經更名為格登研究所。在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機構里,除了實驗器材、研究資料,那張中學時代的成績報告單也被裝裱起來,懸掛在他辦公桌的正上方。
格登說,即便擁有數不清的獎狀、成果,但這張言語刻薄的成績報告單,是他唯一裝裱起來的東西。
倔強的科學家仍在奮斗
在工作中,格登經常鼓勵年輕人:“找到你感興趣的東西,然后去追求它。它是什么并不重要,但不要被他人推向你認為無聊和無用的方向?!?/p>
幾十年間,格登開創的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生物學、醫學、園藝業、畜牧業等領域,如用基因療法治療遺傳性疾病,用克隆技術選育遺傳性質穩定的動植物品種等。如今,格登仍在劍橋大學繼續他的研究,雖然已到耄耋之年,他卻還沒有退休的計劃,他說:“我一直認為,推進人類知識的發展,看看自己能為此做些什么,是一件令人著迷的事情?!?/p>
格登每天都泡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堅持研究工作。那份中學成績報告單,掛在他辦公桌的正上方,它似乎給了他一些特別的動力?!坝袝r我會看著它告訴自己,幾十年前就有人說,你根本不擅長這個工作?!备竦钦f,“當實驗遇到困境的時候,拿這個方法激勵自己,真的太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