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央視春晚“牛技術”? 8K、AR點燃萬億市場
本報訊 2月11日除夕夜,一年一度的春晚如期而至。不得不說,2021牛年春晚可謂“牛技術”多多:劉德華通過AR、云技術與王一博、關曉彤三人一同上演《牛起來》,跨時空表演毫無違和感;武術節目《天地英雄》將山水自然融入武術場景,AR技術營造出清奇意境;時裝走秀《山水霓裳》,MILO技術、鏡面虛擬技術使李宇春秒換18套華服,舞臺效果更是美輪美奐……
應用特效吸人眼球,虛擬現實技術牛氣沖天
本屆春晚又將虛擬現實技術用出了新花樣:通過XR技術與云技術的融合,周杰倫的一首《莫吉托》將舞臺搬至濱海城市,樂隊和粉色跑車將觀眾盡享夏日風情;在全息投影技術的支持下,18個李宇春完美詮釋了“中國風”;AI與VR裸眼3D演播室技術的結合,使得傳統舞臺空間突破物理形態,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被重構,新穎炫酷、科技感十足。
中國虛擬現實產業發展重點已由單一技術突破轉向了多技術融合。多項政策支持鼓勵虛擬現實賦能各產業和重點場景,實現創新發展。2020年1月工信部發布的《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將深化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作為推動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的重要手段,加快恢復制造業產能。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發布的《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堅持技術賦能,推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應用普及,深入推進旅游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此次牛年春晚,科技感十足的舞臺效果和觀眾的熱烈反響更是證明了多技術融合是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虛擬現實市場將保持較高速增長態勢。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為413.5億元,同比增長46.2%。技術驅動硬件升級、虛擬現實在教育等行業應用范圍拓展、一體機等虛擬現實設備性能不斷優化等因素將大大提升用戶體驗,吸引更多用戶進入虛擬現實市場,進一步加快整個市場發展。其中,硬件和軟件環節作為目前已經相對成熟的環節,二者發展較為穩定。內容與服務環節則出現新的發展特點,兩環節的界限逐漸模糊,定制化服務受用戶青睞程度提升,帶動內容和服務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賽迪顧問預計未來中國虛擬現實市場仍將保持年均30%~40%的高增長率,到2023年將超過千億元。此次牛年春晚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舞臺效果美輪美奐,或將大大提升虛擬現實產業服務與內容環節的關注度,兩個環節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牛年春晚8K直播,超高清視頻產業加速“犇”跑
本屆春晚是繼2020年4K直播后,央視春晚在全球首次實現8K直播:春晚舞臺中央布置了61.4米×12.4米的巨型超大8K屏幕,同時上百臺超高清攝像機組成的拍攝陣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等9個城市公共場所共計30多個超高清大屏實時直播……這些超高清視頻技術都為牛年春晚打上了“文化+藝術+科技”的最新標簽。
超高清視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制定””廣電應用”等成為熱點。2020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組織制定了《超高清視頻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0版)》,在堅持標準先行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背景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協同發展,制定了涵蓋采集、制作、傳輸、呈現、應用等全產業鏈的超高清視頻標準體系。《廣播電視技術迭代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推動有線電視與廣電5G建設一體化,推動有線電視網絡“云、網、端”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融通共享和智能協同,著力構建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新型有線電視網絡。實際上,廣電在超高清視頻領域的應用早有布局,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廣播電視臺開播4K頻道外,截至2020年,國內已有5個4K超高清電視頻道。此次牛年春晚的8K直播更是加速了廣電與4K/8K技術的深度結合。
廣播電視、文化娛樂等應用有望成為拉動超高清視頻市場的重要驅動力。2020年,在中國超高清視頻市場,終端顯示設備規模占比超過了50%。雖然以電視為代表的終端設備市場可能會隨著5G以及社交、娛樂、游戲等進一步增長,但增長空間依然較為有限。相比之下,無論是從《超高清視頻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0版)》《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頒布的情況,還是從目前超高清視頻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不難發現無論是2B還是2C端應用,這部分市場仍然未得到充分釋放,整體市場占比仍然偏小。另外,牛年春晚的8K初嘗試以及2020年抗疫時期4K頻道、4K紀實MV的相繼上線都已將4K技術甚至8K技術拉入公眾視野并引起大家關注。賽迪顧問預測,未來廣播電視、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為代表的超高清視頻下游應用將成為拉動整體市場的重要驅動力,到2023年,中國超高清視頻市場規模將突破四萬億元,其中應用及服務市場占比提升至20%。
投融資專區
貝銳科技
獲4000萬美元新一輪融資
本報訊 SaaS遠程連接解決方案提供商上海貝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完成4000萬美元新一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騰訊跟投,老股東高成資本繼續跟投,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于高端人才的招募、核心技術研發和海外市場拓展。
激光雷達研發企業洛微科技
獲5000萬元A輪融資
本報訊 近日,純固態芯片級激光雷達研發企業洛微科技宣布5000萬元A輪融資,由輕舟資本領投,財通資本、華蓋南方、布谷天闕跟投,由中科創星科技服務公司投行部擔當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激光雷達及芯片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團隊建設。
黑湖智造完成近5億元
C輪融資
本報訊 黑湖智造近期宣布完成C輪近5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淡馬錫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光速中國以及包括金沙江創投、BAI資本、GGV紀源資本、真格基金在內的所有老股東跟投。泰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本輪募集資金將用于加大市場擴張和產品技術打磨。
深圳壓力傳感器技術公司
紐迪瑞科技完成近1.5億元融資
本報訊 近日,柔性壓感觸控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圳紐迪瑞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銀投與越秀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深圳前海基礎設施基金和廣州謝諾辰途跟投,總融資額近1.5億元。本輪融資后,紐迪瑞科技將持續圍繞廣闊應用前景的Mobile智能手機、Wearable可穿戴、Measurable力測量等三大核心產品線,繼續拓展更多的柔性壓感觸控應用前景。
上海數庫科技完成Pre-B輪融資
本報訊 近日,中國金融及產業大數據智能企業數庫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獨家完成。據了解,該公司將在3月份正式啟動B輪融資。數庫科技成立于2009年,以人工智能技術驅動,專注于在金融及產業領域提供基于產業邏輯的智能數據產品與系統服務,以成熟的數據方案助力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及科技升級。
區塊鏈專區
興業消費金融
正式上線區塊鏈電子存證系統
本報訊 近日,興業消費金融正式上線區塊鏈電子存證系統,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手段,在充分保護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打通金融機構業務系統和法院金融案件辦理系統的數據對接,完成貸后處置線上一體運行,開啟了金融案件糾紛化解新模式。興業消費金融此次上線的區塊鏈電子存證系統,運用區塊鏈技術將全流程的信貸電子數據上鏈,使電子數據成為電子證據,提升數據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同時,與司法機構打通,通過線上化的訴訟流程提升債權糾紛法訴的效率。
上海地鐵站內部分販賣機
可使用數字人民幣付款
本報訊 上海地鐵站內部分販賣機已上線數字人民幣付款功能,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成功付款。相關銀行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在上海處于推廣階段,商戶開通了數字貨幣收款功能或公司數字貨幣錢包就可以交易。
騰訊公開基于區塊鏈的
物資捐贈專利
本報訊 近日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關于“基于區塊鏈的物資捐贈數據處理方法及相關設備”專利信息被授權公開,公開日為2021年2月12日,公開號為CN112001663B。該專利摘要顯示,本公開提供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物資捐贈數據處理方法及相關設備;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方案,通過聯盟鏈技術實現物資捐贈數據的處理,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
數字人民幣可視卡“硬錢包”
本報訊 北京市于春節前夕啟動了“數字王府井 冰雪購物節”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面向在京個人以“搖號抽簽”的形式發放5萬份數字人民幣紅包,每份金額200元。此次活動中,中國銀行、中國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了數字人民幣可視卡“硬錢包”。
區塊鏈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本報訊 從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獲悉,該所張振峰團隊聯合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唐強團隊,在區塊鏈核心技術的拜占庭容錯(BFT)共識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在國際上提出首個完全實用的異步共識算法“小飛象拜占庭容錯(DumboBFT)算法”。這項研究成果,可為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強安全、高性能、可擴展的新一代核心技術。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正式發布
本報訊 2月19日,國家信息中心正式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這是自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的第六份年度報告。
報告認為,2020年,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表現出巨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約為33773億元,同比增長約2.9%。知識技能、醫療共享等領域的市場規模大幅增長,同比分別增長30.9%和27.8%;共享住宿、共享辦公、交通出行等需要通過線下活動完成交易閉環的領域市場規模同比顯著下降,降幅分別為29.8%、26%和15.7%;生活服務領域同比下降6.5%。
報告指出,共享型服務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提升經濟韌性和活力的重要力量。從共享型服務的發展態勢看,2020年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約為36.2%,同比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在線外賣收入占全國餐飲業收入比重約為16.6%,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約為6.7%,同比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從居民消費的角度看,2020年人均在線外賣支出在餐飲消費中的占比達16.6%,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人均網約車支出占出行消費比重為11.3%,與去年基本持平。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費中的占比4.9%,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報告提出,2020年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在業務布局、營銷模式等方面持續創新,亮點紛呈。一是企業服務市場成為競爭新戰場;二是共享經濟與網絡直播營銷深度融合;三是共享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全面發展;四是大型平臺企業的生態化擴張進一步加速。
報告認為,考慮到宏觀經濟可能出現的強勁復蘇,預計2021年增速將有較大回升,有望達到10%~15%;未來五年,我國共享經濟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未來監管將更加重視維護各方合法利益、著力預防和制止大平臺抑制市場創新活力的行為、加強對平臺協同行為的監管。反壟斷監管的加強將對平臺企業的合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也會影響互聯網行業的投資方向,未來大型平臺的“燒錢”競爭將會變得更加謹慎,為爭奪市場份額進行的惡意收購現象也會越來越少。此外,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將使得平臺企業國際化擴張面臨更大挑戰和風險。
上海市與地平線集團
在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本報訊 2月20日,上海市政府與地平線集團在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政府將與地平線集團進行戰略合作,建設車載AI芯片全球研發總部和智能汽車中央計算平臺全球總部,開展AI芯片生態建設,繼續發揮軟硬結合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底層核心技術突破和底層計算平臺建設。
微盟集團設立數據智能產業基金
布局云計算和AI、大數據
本報訊 近日,微盟集團聯合一村資本有限公司、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北京市四季青農工商總公司共同成立一支專注數據智能領域的產業基金,即北京微智數科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基金第一期規模5億元,基金將聚焦于數據智能領域的投資機會,重點關注云計算和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形成有機結合、并在商業上取得一定成功標的。
全國醫保電子憑證用戶突破5億
本報訊 國家醫保局2月20日消息,截至目前,醫保電子憑證全渠道用戶量已突破5億,覆蓋全國近40%參保人。當前,醫保電子憑證支付功能可在208個城市使用,覆蓋超過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22萬家定點零售藥店。
春節期間微信里的外賣活躍度
同比增長163%
本報訊 2月19日,微信發布首份“原年人”春節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大年三十至初五,微信用戶人均擁有7.37款紅包封面;春節期間微信里的外賣活躍度同比增長163%,百貨及購物中心、餐飲小程序訪問次數同比增長6倍、4.5倍。此外,報告還顯示,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和河北省成為春節期間收發紅包次數最多的5個省份。
春節7天移動互聯網流量
比去年春節增長23.4%
本報訊 今年春節假期7天(2月11日至17日),移動互聯網流量達到357.3萬TB,與2020年春節7天相比增長23.4%;其中,除夕和初一兩天的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分別增長28.7%和26.1%。云上互動、娛樂、購物等“云上生活”方式備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