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廷敏

天天站講臺,站出了情感,也站出了故事。盡管沒有動人的情景、離奇的懸念,我還是把這些故事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有人說一個故事就是一個腳印,那么一串腳印意味著什么呢?從稚嫩到成熟,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從教20年來,我一直以高效嚴謹的工作作風、鮮活有趣的教學風格為孩子們帶去自己全部的教育力量,用不斷思索、多元百變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享受學習,提升數學素養和能力。下面以三個小片段分享我的教育小故事。
故事一:溫暖“冷”課堂
這段時間班上出現了“冷場”現象。不管你在講臺上講得多起勁,學生一律不理你,一個人的“獨角戲”使我感到相當的郁悶。
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問一個叫王倩倩的小姑娘。
“學習沒有興趣吶。”小姑娘回答得很直率:“天天都在認數,煩死了。”
仔細一想,確實煩,每天重復不斷地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珠,在本子上寫數,相當枯燥。
怎樣才能讓課堂“熱”起來呢?我請教了重慶名師、特級教師張健老師,張老師很快開出了“題材、參與、成功”的“藥方”。
照這個藥方,先抓“題材”,我把教科書上的數都換成了現龍村的數,比如“你家去年收多少稻谷?”“全年收入多少?”用這些數來認識“萬以內的數”,學生一下子就來勁了。
接著是“參與”。這些數怎樣讀?怎樣寫?我不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看書研究。“看哪個同學先知道這些數的寫法和讀法?”這種激將法很靈,不僅課堂“熱”起來了,而且爭論得相當激烈。“我認為應該這樣讀寫……”一個孩子的觀點剛說完,另一個孩子馬上就提出反對意見,搞得有些不知情的老師,還以為我們班上的孩子在吵架呢。
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法后,我問學生:“這節課你有什么感覺?”這個孩子說:“感覺好啊,我可以寫出我家收入的一些數了。”那個孩子說:“今天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是我學會的,不是老師教的。”我說:“你敢于像老師那樣教其他的學生嗎?”孩子說:“怎么不能,只是我教他們前,我得先把這些知識學懂才行。”
從此以后,班上就沒有“冷場”的現象了,這是新課程理念溫暖了“冷”課堂,所以要加強課程理念的學習。我對課程理念的關注由“冷”轉“熱”,也是受這次教學影響的結果吧。
故事二:感受“大”課堂
“米和厘米”學習了一段時間,讓人感到不解的是,那天學生楊清新的爸爸拿著一條絲瓜問他這條絲瓜有多長時,楊清新居然回答有40米長。
聽到這件事,我的感受就是一個字“暈”。課堂上苦口婆心地給他們講了這么久,學生也討論得那么激烈,功夫居然全都白費了。
別人說有問題找警察,我有問題就找我的老師,老師這次給我說的是一句話,去感受大課堂。
老師說的大課堂就在我們教室后面的菜地里,這里頭頂藍天,一望無邊,典型的沒有圍墻的大課堂。我說,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米和厘米”來測量這塊菜地吧,你們覺得用什么作單位來測量比較好呢?學生說要用“米”作單位,我要求學生說一說理由,再按學生的想法進行測量。之后學生發現菜地里的豇豆好長,要求測量它的長度,我說可以,但是用什么作單位測量呢?我問楊清新。
“厘米。”這個小家伙的回答很肯定。
“為什么呢?”
“你看豇豆的長度不到1米嘛。”
“那么在家里你為什么要用‘米作單位來測量絲瓜的長度呢?”
“沒有把‘米的長度和絲瓜的長度具體比較嘛。”小家伙有點不好意思。
從這節課以后,學生就再也沒有在“米和厘米”的練習中出什么問題了,究其原因,孩子們說,菜地這個大課堂給他們的感受太深了。
故事三:用觸摸和買賣玩轉數學
在我看來,數學也是可以觸摸的。用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小方法,讓孩子們“摸一摸”“掂一掂”,一些抽象的知識也就變得生動具體了。
小學數學里有一節名為《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內容,盡管已經有了教學專用的人民幣,但為了讓孩子們的感受更真實,我專門跑到銀行,兌換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連1分、兩角、兩元等已經不再流通的錢幣也通通換來。課堂上,我將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發放給每個小孩,并帶來多種多樣的商品,讓孩子們化身“買家”體驗真實的銀貨交易。有的孩子特別機智,沒有零錢了,就找同學兌換,然后再來購買。這一場“商品交易”中,孩子們不僅充分認識到了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用處,還學會了討價還價、等值換算等,也算是財商啟蒙吧。
“觸摸”數學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帶領小朋友們去操場上走一走,在一圈、兩圈、五圈的實際奔跑中,感受米與千米的區別;或同學生們一起從一樓爬到五樓,在樓層穿梭間理解加減法……孩子們常常跑到辦公室問我,段老師,咱們的新課又有什么新玩法呀?就這樣,讓孩子們對數學充滿興趣與期待,在各種奇思妙想中,打破室內教學和課外生活的界限,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生活。
除了在課堂上,我在作業上也玩起了“花招”——學習平行四邊形時,讓孩子們放學后留意觀察并收集身邊的平行四邊形;學習克與千克時,讓孩子們去超市“掂一掂”各種物品的重量,感受區別;節假日商場促銷時,讓孩子們去各大商場調查促銷方法,并理清促銷力度最大的運算方法……
這些有趣的小作業、小任務讓孩子們放學后的生活也變得熱鬧非凡,連家長們也參與進來,在QQ群里相互討論。不少小孩回家后和爸媽說起,引得父母也興趣盎然,特別是上次促銷打折的事情,愛逛街的媽媽們特別激動,帶著孩子組團去商圈,孩子們邊調查,他們邊逛街,順便考驗孩子們的運算能力是否準確,真正將數學教育融于生活中。正是一些有趣的小作業的引導,很多父母也逐漸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們學習數學,逛超市便利店、家庭日常支出計劃、生活用品采買等都是他們的“教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