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摘 要:培養和提高計算能力則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渠道和應有內容。本文以“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為例,提出從生活情境入手引導學生從想算到會算、速算、精算,進而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提高
引言
數學學科要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計算能力,然而作者通過多年在一年級教學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偏低。本文旨在通過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學生經常出現的錯題,“把脈診斷”其出錯原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避免此類計算錯誤的再次發生,從而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提升。下面作者以在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為例,探討新時代小學低年級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問題。
一、情境激趣、貼近生活,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情境---想“算”
一年級的學生認知事物以具體思維為主,上課自律能力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的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知道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并且生活中的很多常見問題都要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數學不只是存在于課本上,要積極學習數學,理解其中的運算規則與計算方法從而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如在教學9加幾時,作者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比賽得紅旗并從第一小組獲得紅旗數9和第二小組獲得的紅旗數8直接提出問題:“兩組同學一共獲得多少面紅旗?”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引導學生將注意力盡可能的投入到課堂計算教學中,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算理---會“算”
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學生不僅要會算,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算,從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完全掌握算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計算的起點,同時它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經濟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不自覺的遇到此類一位數加減法問題,因此一位數的加減法是學生必須要切實掌握的重要內容。作者在教學9+8時,讓學生兩人為一組進行合作,一人拿出9根,一人拿出8根,讓學生自己發現既可以從8根里面拿出1根與9根湊成1個十,也可以從9根里面拿出2根與8根湊成1個十從而引出“湊十法”這個計算方法。整個過程應該讓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擺一擺,從而充分理解算理,并引導學生直觀看、動腦想、大膽說,最后學生自己總結出算法并寫在學習單上。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學生對算理理解深刻,內化于心,從而達到提高計算準確率的良好效果。
三、實訓強化,游戲助力,快速提高計算能力---速“算”
學生是在大量的計算練習中掌握計算方法并形成計算技能的。一年級是小學的開始,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打牢學生的數學基礎。如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后續學生學生兩三位數加減法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知識就會影響后續的數學學習。所以作者每天課前2分鐘都會出15道基礎口算題進行口算搶答或小組比賽,并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鞏固學生的基本計算能力。此外,還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口算速算練習,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內完成一頁練習;課間同桌互相口算對答練習,答題正確數量多的給予小紅花獎勵。家校合作、家長配合也很重要,作者建議學生每天回家后與家長進行口算對答練習,不僅鞏固已有知識而且增進親子關系。
但大量的計算練習容易形成題海從而使學生對計算形成恐懼和厭惡,教師應該根據學情和所要教學的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出能切實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與水平的練習。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愛玩的特點,可以增加游戲環節,如“奪紅旗”、“小組比賽“、“開火車”等具有挑戰性或趣味性的形式多樣練習,激發學生的參與樂趣,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快樂,與此同時在游戲比賽中每個同學的競爭意識和創造力被激發,思維更加活躍,計算的更快。
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夯實學生計算能力---精“算”
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計算能力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年級學生由于存在記憶時間短、注意力比較難集中、思維容易定式、心浮氣躁等特點,從而導致計算錯誤。比如有些學生急于求成,經常不看題目,找到數字就開始計算,造成錯誤率極高;有些學生字跡潦草,數字書寫不夠規范,造成計算錯誤;很多學生出現抄錯、漏寫的現象;有些同學以為做完就萬事大吉就不再檢查了……這些不良學習習慣導致他們本應做對的題目卻做錯了,不僅影響自身成績還容易打擊自己學習信心。
為此,作者計算前會向學生反復強調要認真仔細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作答、計算的時候要有耐心、防止抄錯和漏題等低級錯誤并提醒學生字跡清晰、規范書寫。在題目完成后,對已經算好的題目進行再次檢查,題目和答案都要再看一遍、再計算一遍。此外,作者還要求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把做錯的題目收集起來,在復習的時候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找出錯誤原因、避免相同的錯誤再次出現,提高復習效果。
結語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尤其在一年級打基礎的時候,需要教師悉心教導和科學引領。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唯有各方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雨.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學段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名師在線.2019(14):62—63.
[2]唐文松.小學數學低段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基礎教育.2019(108):135—136.
[3]湯滾波.關于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探討.中國農村教育.2019(2):66.
14935005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