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蒙霞
摘 要:寄宿式學校具有一定的封閉性特點,學生的衣食住行都與學校存在密切的關系,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充分協(xié)調到一起,為學生打造更加舒適且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挑戰(zhàn)自我。對此,本文也將以寄宿制中學的建設為切入點,從數(shù)學課堂設計出發(fā),分析寄宿制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并探討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方法,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寄宿制中學;數(shù)學課堂設計;改革方法
引言: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技能的延伸和拓展,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數(shù)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初中生來講。
一、分析寄宿制學校和學生的特點
寄宿制學校的創(chuàng)辦主要是為了解決人口居住分散這一問題,能夠改善學生上學遠,路途困難的現(xiàn)狀。就農村地區(qū)的寄宿制學校來講,有將近2/3的學生都是住宿生,他們的學習和娛樂生活都集中在校內,而且數(shù)學基礎也相對薄弱。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寄宿生在學校的時間也有了明顯的延長,學生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之外,也要獨立自主的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而教師作為陪伴學生成長的核心主體,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家庭看管和監(jiān)護的責任。
從學生的發(fā)展情況來看,農村寄宿制學校具有一定的封閉性特征,學生大多都來自于農民家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留守學生。他們的探究熱情和求知欲望是明顯的,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會產生畏難和恐懼心理。盡管學生都抱著從農村走向城市這一學習目的,但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人生經(jīng)歷相對有限,所以認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再加上,大部分農村寄宿制的學生都缺少家庭的關懷和溫暖,他們沒有得到家長正確的引導和鼓勵,所以也受到許多外界的干擾和限制,產生了諸多錯誤的認知,養(yǎng)成了不良的習慣。除此之外,寄宿制學校的課節(jié)多,學習時間相對較長,所以學生并沒有擁有過于充足的課外活動時間和余地,久而久之,他們也產生了厭學和抵觸情緒。總的來看,寄宿制學校的班級人數(shù)偏多,而且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薄弱,個體差異明顯,學生的學習興趣薄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過于有限,學習適應能力欠缺,焦慮現(xiàn)象明顯,整體優(yōu)化難度較大。
二、分析寄宿制中學數(shù)學課堂設計的方法
(一)調節(jié)觀念和思想
教師應當激發(fā)出學生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產生更多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參與度,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且認真的心態(tài)去迎接前路的挑戰(zhàn),懂得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在這里,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要始終保持積極奮進的態(tài)度,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讓學生能夠集中課堂注意力和思維,克服內心的厭學心理和畏難情緒,最終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要熱愛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和鼓勵,讓學生感到溫暖和支持。由于農村寄宿制學生遠離家庭,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到學校上,如果沒有獲得及時的疏導,就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教師要承擔起監(jiān)管的責任,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和信任,盡可能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讓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tài)度,正確的處理前方的挑戰(zhàn),解決情感困惑,意識偏差,糾正行為中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學校也應當加大投入力度,塑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數(shù)學是嚴謹性和邏輯性兼具的學科,如果教師只是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設計課堂,必然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由此,教師可以積極引進先進的設備與工具,讓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1]。
(二)借助現(xiàn)代化手段
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極大改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在這其中,教學領域也自然不會例外,以多媒體的使用最為突出。對此,教師就可以發(fā)揮出現(xiàn)代化技術的優(yōu)勢和特長,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直觀的形式感受到知識運用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出生動的圖片或者是視頻,用清晰的思維導圖去梳理知識結構,刺激學生的感官,做到化繁為簡。而且,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出不同類型的游戲,讓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例如,在學習與平行線有關知識的時候,由于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線的判定關系密切,兩者是將已知和結論進行了位置上的調換,具有互逆關系。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為小組設計課前預習的游戲,展示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按照回答問題闖關的形式,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激發(fā)出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搭建合作學習小組
筆者在上文中已經(jīng)提到過,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分成是相對明顯的,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差異也不容忽視,但由于班級授課是以整體學生為基礎的,所以教師就可以設置合作小組,讓學生能夠取長補短,互相借鑒,構建互幫互學的全新格局。在這里,不同的學習小組可以立足于自身的風格,以一幫一,多幫一或者是一幫多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學習的經(jīng)驗和心得,借鑒有用的經(jīng)驗和教訓,拓展彼此的知識點,解決知識量儲備不足的問題,而小組的合作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在這里,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做好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過渡,處理好關鍵的問題,突破重難點知識[2]。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計,開放練習的應用,比較和類比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分組合作,使用不同的方法論去驗證自己得到的結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層次,讓學生在比較和辨析中總結出有用的經(jīng)驗,讓學生受益終身。而且,學生也需要整合零碎的知識點,將其歸納到同一個結構中,形成完整的認知網(wǎng)絡,把握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積極繪制思維導圖,提高知識組織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xù)性推動寄宿制中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調節(jié)學生心態(tài)的應有之策,也是端正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動機的激發(fā),現(xiàn)代化技術的應用,小組合作探究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寄宿制中學數(shù)學改革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寄宿制中學學生的特點,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jù)。在未來,教師也可以利用分層教學的理論,縮小學生之間的發(fā)展差距。
參考文獻:
[1] 楊春霞. 東鄉(xiāng)縣農村寄宿制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J]. 知識文庫, 2019(24).
[2] 郭興. 互補式教學法在農村寄宿制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 知識文庫, 2020(10).
“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2020年度重點課題“農村寄宿制中學生研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01409)成果之一
307250033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