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江
(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江西 南昌 330000)
隨著地質災害防治力度的不斷升級,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建設地的地質災害進行可靠性評價,為擬建工程防災減災提供地質依據。根據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因素和條件,構建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評價對象模型,采用災害的可能性及擬建場地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分析的方法,進行地質災害的分布環境描述,分析地質災害防治區域的水文和氣象環境,結合地形地貌分步描述的方法,進行地層巖性特征分析,構建地質構造和地震層分布結構模型,通過分析巖土工程地質特性,實現綜合評價決策[1]。根據工程建設過程,將地質災害進行評估分析。根據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因素和條件,進行防治措施分析,采用各評估區拐點坐標分析的方法,根據地質環境條件分析,引入氣象水文條件因素,得出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2]。
本文研究的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評價對象SEI挖填方工程,研究地質區域坐標一覽表(80坐標系)見表1。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4′00″~113°55′36″;北緯:27°41′04″~27°41′47″。擬建區地形以崗地為主,河谷平原次之。隨著擬建工程的推進,目前擬建區已基本整平。各擬建區擬填方邊坡情況分布如下:

表1 研究地質區域坐標一覽表(80坐標系)
(1)填方邊坡編號為BP1,填方高度為3-12,填方長度為1800,填方位置為:擬建區北側。
(2)填方邊坡編號:BP2,高度為3-10,填方長度為300,填方位置為:擬建區北側。
綜合評估區的地質環境條件,本次評估范圍為擬建場地界線外擴700m~1000m,范圍受分水嶺控制,總評估面積約為9.92km2。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評價區南部為構造剝蝕崗地形,地形標高110m~180m,相對高差一般20m~40m。擬建區為構造剝蝕崗地,地形標高110m~160m,相對高差一般20m~30m。地質巖性結構為白堊系南雄組下段(K2n1)、白堊系周家店組(K1z),在評估區北部沿河流分布位置,因沖積,上部為黃色、灰黃色粉質粘土,底層的巖性特征為粉砂巖、灰質礫巖,較差風化,地層產狀280°∠24。據區域資料反映,擬建場地受新華夏構造體系改造,結構特點可劃分為松散巖類和碎屑巖類兩類。
根據上述環境和巖性特征描述,在評估區內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在地質災害危險性性區域,存在2處滑坡,穩定性較差,引入斜坡編號、殘坡積位置、切坡長度、斜坡高度、切坡坡度、切坡高度、坡向、巖性、殘坡積厚度、強風化厚度、巖層產狀扥估參數為約束指標,得到參數設定為:YQP1、135、25、85、3~12、275、粉砂質泥巖、1~2、1~2、180°、∠10,根據參數設定,得到工程切坡穩定性量化評判標準表(巖土混合斜坡)見表2。

表2 工程切坡穩定性量化評判標準表(巖土混合斜坡)
根據表3的工程切坡穩定性量化評判標準,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評價,擬建區南側距滬瑞高速公路及黃泥坑高架橋60~90m,黃泥坑高架橋為樁基礎,橋面高于擬建區地面10m~15m。結合評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模型,在擬建區巖溶易發地段周邊1000m范圍內控制開采巖溶地下水,實現填方邊坡失穩性分析。在擬建區局部填方區內,通過斷裂構造分析,進行評估區內地層參數分析,得到泉流量0.01L/s~0.03L/s,單位涌水量0.00048L/s·m~0.0084L/s·m,逕流模數2L/s.km2。水位埋深4.37m~9.09m。根據對評價區域的含水性特征分析,得到單井涌水量99.681T/d~128.28T/d,水位埋深0.m5~3m,水位高于河水位。填方范圍多集中與擬建區西部及中部,由此,可以通過擬建場地周邊崩塌、滑坡現狀分析,實現擬建區無危險性評估和決策,得到評估收斂性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評估收斂性曲線
根據人工切坡的穩定性預測以及邊坡穩定性分析的方法,實現地質災害的危險性綜合評價,實現建設場地適應性及危險性分析評價,由于擬建區局部可能遭受巖溶地面塌陷災害,在擬建區范圍內加強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以查明擬建場地范圍內巖溶發育特征及規律[3,4]。擬建區巖溶易發地段周邊1000m范圍內,根據評估區地質環境特點,并結合擬建工程的危害性,進行適用度評價,得出擬建區及周邊已有人工切坡穩定性較差,由此,可根據評價決策結果,得到災害評估等級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災害評估等級分布
根據圖2的災害評估等級分布,得到災害防治建議為:
(1)評估區內存在2處滑坡,無其他不良地質現象。對擬建區危險性小。
(2)擬建區及周邊存在1處自然斜坡,其穩定性為較差,斜坡在坡體開挖及降雨等條件影響下,存在發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對擬建場地危險性較大。
(3)擬建區及周邊存在1處人工切坡,其穩定性為較差,在降雨等條件影響下,存在發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因該邊坡為臨時邊坡,隨著場地整平的推進,該隱患將消除。
(4)擬建區周邊溝谷短淺,溝內無松散物質堆積,溝谷無堵塞現象,不具備泥石流的形成條件,擬建區遭受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性小。
(5)評估區內未發現巖溶地面塌陷現象,評估區周家店組地層為弱可溶巖地層,該地層與其他碎屑巖地層接觸帶附近巖溶發育可能性大,工程建設應注意防范;接觸帶區域內及周邊一定范圍內過量開采巖溶地下水,亦可能引發地面塌陷。
針對巖溶地面塌陷較易發區,在工程建設時采取防塌陷工程措施,本文根據建設工程,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評價。根據建設工程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因素和條件,擬建場地地質環境條件較復雜,自然狀態下,地質災害一般不發育,本次評估認為擬建場地建設適宜性總體為基本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