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會詠
濮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河南 濮陽 457000
對沖性顱腦損傷為常見損傷,致殘、致死率高。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交通事故多發,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隨之增多,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手術是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的主要方式,但缺乏統一手術規范,多根據挫傷、血腫、水腫等占位效應選擇手術位置,進行去骨瓣減壓治療,但可能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影響治療效果[1]。而雙側去骨瓣減壓術可有效降低顱內壓,緩解患者病情。本研究以濮陽市人民醫院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行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術治療,探究其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濮陽市人民醫院82例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CT 均示對側額顳部腦挫裂傷或硬膜下血腫并伴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無著力部位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或粉粹性顱骨骨折,中線均向著力部位偏移,甚至腦疝形成。按照手術方法隨機分組,各41例。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3.87±8.62)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7分,平均分值為(5.43±0.48)分。對照組男25 例,女16 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4.12±8.45)歲;GCS評分3~7分,平均分值為(5.62±0.51)分。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GCS評分、著力部位側別、血腫大小、術中去除骨瓣大小)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符合《外科學》中診斷標準[2];經CT 檢查確診;符合手術適應證:對側額顳部挫裂傷和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腦出血、腦梗死患者;長期使用激素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3.1 對照組:行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對側大骨瓣減壓術:先清除對側腦挫裂傷或硬膜下血腫,去除骨瓣,硬膜減張縫合;然后清除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探查硬膜下無出血,無腦挫裂傷,硬膜減張縫合,骨瓣復位。
1.3.2 觀察組:行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術:先清除對側腦挫裂傷或硬膜下血腫,硬膜減張縫合,去除骨瓣;然后清除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探查硬膜下無出血,無腦挫裂傷,硬膜減張縫合,去除骨瓣。
恢復良好:術后生活正常,可存在輕度缺陷;中度殘疾:術后可獨立生活,但存在明顯缺陷;重度殘疾:術后無法獨立生活,需他人照顧;植物生存;死亡。總有效率=(恢復良好+中度殘疾)/總例數×100%。
(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2)對比兩組手術前后GCS評分。(3)對比兩組術后1 d、3 d、7 d顱內壓。(4)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腦膨出、皮下積液、腦脊液漏、顱內感染。
數據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70.73%較對照組48.78%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術前兩組GC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7 d 觀察組GCS 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GCS評分對比(±s) 分

表2 兩組手術前后GCS評分對比(±s) 分
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P術前5.43±0.48 5.62±0.51 1.737 0.086術后1 d 7.89±0.82 6.37±0.69 9.082<0.001術后7 d 10.43±1.28 8.96±1.07 5.642<0.001
觀察組術后1 d、3 d、7 d顱內壓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顱內壓對比(±s) mmHg

表3 兩組術后顱內壓對比(±s) mmHg
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P術后1 d 20.43±2.86 26.57±3.15 9.241<0.001術后3 d 16.82±2.45 23.17±3.08 10.331<0.001術后7 d 14.32±2.13 17.96±2.71 6.762<0.001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2.20%較對照組31.71%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例(%)
顱腦損傷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作用于患者頭部,導致患者顱腦發生損傷[4]。對沖性顱腦損傷多為著力減速傷,沖擊點作用力大,對沖部位易出現腦挫裂傷、硬膜下血腫等,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故需及時對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特別是伴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的患者,需行雙側開顱手術。
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對側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可有效清除血腫,快速降低顱內壓,但對于中線向著力部位移位的患者,是否應該行雙側去骨瓣減壓術尚無定論。無論是否行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術后都有可能發生皮下積液、腦脊液漏、顱內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恢復[5]。單側大骨瓣減壓術雖可降低顱內壓,但減壓效果欠佳,而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可更有效降低顱內壓力,并使兩側顱內壓保持平衡。本研究結果提示,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術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可增強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顱內壓急劇增高是重型對沖性顱腦外傷患者殘疾、死亡的重要原因[6]。重型對沖性顱腦外傷患者若存在雙側顱內血腫,且有嚴重腦挫裂傷時,需盡快行雙側去骨瓣減壓術,緩解腦血管受壓,防止缺血再灌注損傷,改善腦組織供氧、供血。由于重型對沖性顱腦外傷患者雙側腦組織損傷程度存在差異,壓力不一致,導致雙側腦組織水腫程度不同[7]。故在手術時行雙側去骨瓣減壓,避免腦中線移位,消除雙側顱內壓差。胡均賢[8]研究發現,預見性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可降低顱內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顯示,術后觀察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術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狀況。
綜上所述,與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加對側大骨瓣減壓術相比,預見性平衡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著力部位硬膜外血腫清除術治療重型對沖性顱腦損傷患者,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狀況,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