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威
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353000)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在城鎮中人口越來越密集,日交通流量逐步變大,從而導致城市內出現交通擁堵現象頻繁,市政道路承擔的分流壓力越來越大。高架橋作為城市內快速通道,其作用日益突出,安全性和工程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市政工程中道路和橋梁工程一般交通運輸量大,屬于公共基礎建設工程,建設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解決擁堵的交通,達到便民生活的作用。工程建設完工后,作為緩解公共交通壓力的高架橋,其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民生效應是巨大的,與民眾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工程本身也是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橋梁工程在運行過程中一旦發生意外,對人們的財產和安全產生的損失不堪設想。 因此要求橋梁工程在設計階段對圖紙嚴格審查,施工過程中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工程建設的首要任務是避免建設過程中及運營過程中存在安全問題。存在質量問題的工程不僅不能滿足建設規范要求,嚴重的將損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因此進行道路和橋梁工程質量管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城市中的高架橋梁是為解決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及人口向城市轉移導致的城市內交通擁堵問題。 在有限的土地上開發立體空間,可緩解人們出行的擁堵,節約時間成本。 故城市內高架橋梁一般建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段,對工程建設質量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建設人員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施工課程培訓,對施工圖紙內容不能完全理解,導致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時產生誤差情況,工程施工技術與設計資料技術不一致。 與其他工程不同,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周期的要求較為嚴格,但施工單位管理人員主觀認為市政工程出現問題可以再解決,為滿足檢查只做表面文章,未按技術規范施工,忽視工程質量。
2.2.1 橋梁施工
高架橋梁在施工過程和完工后常出現的問題表現在橋梁基礎、橋墩結構、橋面鋪裝等部位。 橋梁基礎的穩定是保證橋墩的穩定,也是保證整個橋梁安全的基礎,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橋梁基礎建設的精確度。 橋墩結構的剛度、強度、設計合理性直接影響橋梁上部結構的穩定性和工程的整體質量。如立柱設計不夠密集,將降低橋梁的穩定性,縮短其使用年限。 橋面鋪裝作為結尾工程, 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橋面施工厚度不夠、不按規范施工及防水效果不好等。 長期使用后橋面會產生裂縫,影響橋梁使用壽命,對過往行人和車輛產生安全隱患[1]。
2.2.2 道路施工
道路施工常見的問題主要出現在路基的回填土、壓實及水泥穩定碎石三個方面。 道路工程的強度和穩定性體現在路基建設上。 市政道路不僅肩負運輸的作用,同時也肩負管線的鋪設,在二次開挖后溝槽回填土的土質、厚度、碾壓效果都將影響后期道路的使用壽命。 如密實度達不到或者回填土內夾雜其他大顆粒,在后期降雨后會產生沉陷,破壞路面平整性、穩定性及壓破地下管線。 路基壓實質量不合格會產生路面兩邊、中間出現裂縫,嚴重的還會出現路面沉陷。 壓實效果較差主要原因是碾壓次數和力量不夠、道路平面內碾壓不勻稱、回填土厚度較大等。 道路基層水泥碎石不均勻會使地面產生裂縫。 其主要原因是底基層表面存在高程超過標準、碎石攤鋪前利用鋼絲放樣存在過大誤差、水泥與碎石攪拌不均勻、水泥碎石在攤鋪前出現離析或者表面松散、碾壓力或次數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穩定后碎石養護期間保濕不足等原因[2]。
高架橋是在城市道路的基礎之上建設的,高架橋主要作用是分散每日的交通流量, 減少城市擁堵,增加城市道路面積。 但是在錯綜復雜的城市道路中如何合理選擇高架橋建設路段,減少工程投資和建設周期,將社會效益最大化是設計工作面對的難題。 設計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和掌握該城市發展規劃、線路部署,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從長遠角度對工程進行優化設計[3]。
2.4.1 市場管理問題
工程建設市場亂象叢生,應引起重視,加強管理。 許多建設公司為本地注冊公司,從本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工程招標單位委托部門直接接受項目,忽視或未采用工程項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監理制,未按照國家工程建設程序明確責任。 如在工程招投標前對評委和業主進行資金交易,擾亂招投標市場規則,營造不良風氣,最終讓施工能力不足的單位全權負責,對工程質量存在不負責的態度。 一部分領導人只關心政績而盲目將施工周期縮短,導致工程質量不斷出現問題。
2.4.2 工程質量問題
市政道路和橋梁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嚴謹、全面的質量監管是對工程質量的保證。 但是在很多地方工程缺乏行業監理監管或監理不履行自己的職責,忽視建設過程中監督管理在市政道路和橋梁工程的重要性。 施工單位內部對于質量控制存在缺陷,在公司內部實行承包制,在這種制度下工程的質量管理難以穩步推進和落實,容易出現質量不合格的問題。 還有一些承包單位不具備健全的資質,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理解存在誤差,不按圖施工。 根據一些項目數據,分包工程施工質量整體要落后于總包企業工程質量。
直方圖法適用于工程施工過程中工序質量問題的預測和檢驗。 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是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收集大量的實測基礎數據資料,利用頻率分布圖的方式展現出來。 主要的優點是這種方法很直觀,易于理解。 缺點是直方圖法需要大量的實測數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且無法顯示隨時間的變化,導致其使用的局限性[4]。
這種方法是對工程存在的缺陷進行數量上的統計分析,找出原因,對各種缺陷按類型進行歸納,依次排成條,先處理頻率高的缺陷,如圖1 所示。
圖1 ABC 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通過工程建設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表面現象對其根本進行剖析,是一種由粗到細的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包括散差分解型和工作分類型兩種。 散差分解型因果分析也稱之為魚刺圖,其特點是圖中有很多分支。 魚刺圖會有一條主線,確定影響工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分支上分解次影響因素,層層分解,逐步剖析,橫、縱因素相互聯系,直觀地發現質量因素之間的聯系,如圖2 所示。 工作分類型因果分析是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工序進行細化,從細微處出發,一級一級查找對工程質量不利的因素[5]。
圖2 工程質量管理的魚刺圖
某高架橋梁工程是環線的延伸段,為城市內快速路,設計車速80 km/h,橋面總寬度是25 m,采用雙向六車道。 高架橋下部是結構獨立式承臺、雙柱身橋墩和挑臂式蓋梁,上部是預制箱梁結構,橋面為瀝青鋪裝。
該工程建設前制定了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其主要核心是思想保證、組織保證、標準保證、制度保證、技術保證和方法保證。 從各個方面進行管理切實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 界定責任界限,任命小組長為責任負責人,依據規章制度進行事務處理,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將部門、小組工作內容、目標、質量進行量化,明確任務分工。 科學合理的分工能避免因任務量分配不均衡導致員工負面情緒,有助于團結員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6]。
建立全過程施工質量監管制度, 包括事前監管、事中過程監管、事后監管。
1)事前監管要做到對建設單位和人員資質、資格的審查。 重點審查施工人員是否具備勞務資質,是否本人到現場施工,是否符合道路和橋梁施工技術要求, 組織人員架構和工程所需設施是否合理。對工程建設所需的材料進出廠進行嚴格的管理,準確、詳細、實事求是地記錄材料的使用情況。 材料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存放并對原材料數量、質量進行檢驗。 工程建設機械設備需經正規渠道采購合格產品,操作人員應進行專業培訓,將機械使用效益最大化。
2)事中監管主要是依靠施工人員和監理監管。施工人員按照規范和圖紙施工是內在的自我控制,其重點在于施工人員的個人職業素質。 同時加上監理的外在監管,相互促進,共同保證施工質量。 建設過程中需按要求認真做好相關質量檢驗,減少工程出現錯誤的概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進而保證工程整體驗收合格。
3)事后監管是對工程完成后驗收階段的監管。在工程驗收時需保證無論主要工程還是次要工程,都應嚴格對待,認真核實竣工圖紙,規范處理施工技術檔案[7]。
此次施工過程中應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中的魚刺圖,整理建設過程中發生的質量問題,找到影響施工的因素并進行深入分析,取得了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如圖3 所示。
圖3 質量管理方法魚刺圖
市政道路和高架橋工程是惠民工程,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保證人們生活質量的工程,同時這也是一個復雜的工程。 工程建設的質量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做好市政道路與高架橋梁工程質量管理問題的分析與監控工作, 采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保證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保證行人和車輛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