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見楊瑞清校長,是在2003年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以下簡稱“董總”)一場內部教育交流會上。楊校長在會上娓娓講述其實踐行知教育的心路歷程,飽含著教育激情的談話,深深撼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也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原來這就是“如沐春風”的感覺。不過,當時由于沒有進一步交流,所以那時候我們并不真的“認識”。
讓我和楊校長有更進一步熟絡的契機有二:一是2016年至2019年期間,我在南京師范大學修讀教育學博士學位,因地理位置之便,我有多次機會到南京行知教育基地協助馬來西亞團隊的活動進行;二是在莫泰熙先生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故事中國大陸巡回講座活動中,我作為此活動的全陪與協調人員。(莫泰熙,自2006年從董總退休后,積極在國內外巡回為年輕人講述海外華人與華文教育的生命故事,為馬來西亞華社的“華教園丁”。曾任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老師、校長,董總會首席行政主任,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秘書處秘書長。)此行也讓我有幸見識了各地行知教育工作者的熱情和認真,還到訪了陶行知先生的故鄉——歙縣,參觀了陶行知紀念館和黃山的行知亭。對于陶先生和行知教育,增加了不同層面的了解和體會,還產生了一股滿滿的無法言喻的教育能量。
2016年,我以45歲“高齡”脫產并且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返回校園修讀博士學位,主要是為了想對“獨中”教育該何去何從有更正確的認識及深層的了解,作為“獨中”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更明確的依據。[馬來西亞華文中學因拒絕接受《1961年馬來亞教育法令》改制建議,從此失去政府的經濟資助,成為“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中”)。獨中在辦學經費上需要獨立籌措, 但同時也意味著其辦學從此“獨立”自主。]很幸運的是,在南京修讀博士期間,可以重新聯結上楊校長和行知教育,最后也讓我有勇氣重回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服務,并為丹中量身定制一份教育藍圖。
“把丹中辦得如詩如畫”這句話,是當我向楊校長分享自己打算借鑒行知教育基地經驗與經營模式,作為丹中籌措辦學經費的主要經濟來源時,他給予我的期許與勉勵。他后來還以實際行動支持,答應擔任丹中教育改革顧問,并帶我加入“曙光行知教育共同體”一起學習。
同時,楊校長也提醒我不要把“賺錢”作為基地唯一或第一目標,應把它視為以教育文化和他人結緣的平臺,要學會用“聯合”的方式辦大教育,思考其格局、機制、結構,并適時調整與持續改善之。
最后,他還特別語重心長地說道:“大教育是終生、全員、有效和快樂的。”此外,得知我也借鑒北京市十一學校的“選課走班”的學分制課程體系作為丹中課程改革的參考模式之后,楊校長提出他很欣賞李希貴校長辦教育的理想與抱負:“辦一所偉大的學校”,以此勉勵我向他學習。

陳美環
新加坡行知學院創辦人
2003 年9 月7 日,我有幸認識了中國當代教育名家楊瑞清校長。楊瑞清校長師承中國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創新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其堅持獻身教育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2005年,我兩次前往南京行知學校參與教學實踐,參觀南京陶行知紀念館,深受陶行知先生與楊瑞清校長杰出專業素養與熱心教育的精神所影響。
2005年,楊瑞清校長受邀來新加坡參加讀書會,同年 8月 21日,楊瑞清校長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我們深度交談,我抉擇獻身教育事業,注冊一所華文語文中心,取名“行知”,感恩楊校長鼎力支持。
創辦初期名稱“行知學苑”,2020 年改名“行知學院”。
不由得記起當年楊瑞清校長對想從事教育行業的我說的“從小做起,用心陪伴”,正是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日后的教學理念,也正是這句話成為新加坡行知學院一貫秉承的辦學宗旨。
自 2006年以來,我已在行知路上行走了15年。期間,南京行知學校和新加坡行知學院就教育課題進行了諸多的交流項目,雙方互相借鑒學習,共同進步。我也有幸多次帶領新加坡的親子團到南京行知學校參加浸濡活動,讓同為炎黃子孫的新加坡人從中深切地感受到華夏氣息,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華文化的美好與奧妙。
行而知之,知而行之。遇見最美的自己與大家。讓我們一起同頻共振創造愛的傳奇故事!

譚 粼
美國行知教育負責人
2014年6月,我非常有幸通過江蘇省僑辦的介紹,去到了南京浦口區行知學校參觀學習,就是在這次學習中我認識了楊瑞清校長。楊校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實實在在做教育,把教育做踏實的好校長。當楊校長給我介紹學校和辦學理念的時候,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這也是我這些年在工作中一直追求的,希望我們的學生不但在學術上有長進,更需要在生活中、在社會中有不同的參與,把課本里面的內容活出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3月份開始,美國所有的學校就開始陸陸續續停學了。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只能呆在家里參加線上網課。不少家長不想孩子們因為疫情而停止學習中文,他們都在咨詢我應該如何繼續學習?在家長們的鼓勵下,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希望最大化利用網絡教學的便利性,能夠聘請中國最優質的語文老師來給美國的學生們授課。我也趕緊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與楊瑞清校長分享,很快便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和推薦。因此,我創辦了美國行知教育中文課堂。
行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美教育理念的結合體。陶行知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美國教育家杜威,這段特殊的經歷對他后來推動中國教育變革起到了重要作用。陶行知更深受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為此甚至三次改名,知行,行知,“彳矢口亍(gàn)”。而幾十年后,我們在美國開辦美國行知中文課堂,同樣也是中美教育思想的結合。在楊校長的引領下,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行知教育不但延續到海外,也必將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