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王曉鵬,文 科,孫薛亮,陳映輝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蘇州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9)
肛周膿腫是肛門周圍皮膚下的膿腫,大多數肛周膿腫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發生在肛腺所在的括約肌間隙。臨床中對于膿腫,通常采取肛周膿腫切開引流的手術方式,而對于一些內口明確的膿腫,則多采用一次性根治術[1]。但在采用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膿腫后,術后創面較大,愈合時間較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科在結合現代技術的基礎上,運用傳統中藥熏洗聯合窄譜紅光照射的方法促進肛周膿腫術后創面的修復,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7 月在蘇州市中醫醫院肛腸科行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的42例住院患者。全部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1 例。治療組,男20 例,女1 例,平均(36.05±9.23)歲;對照組,男19 例,女2 例,平均(35.14±6.55)歲。2 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中肛周膿腫的診斷標準:肛旁腫脹、疼痛,指診可觸及硬結或腫塊,有波動感,一般無全身癥狀,穿刺可見膿液流出;依據膿腫與提肛肌的關系,分為低位肛周膿腫(肛周皮下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等)和高位肛周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黏膜下膿腫等)。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中低位肛周膿腫診斷的患者;2)年齡18~55 歲;3)行低位肛周膿腫一次性切開根治術;4)術前血常規、凝血全套以及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者;5)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 1)既往有肛周疾病手術史患者;2)合并有心、腦、肝、腎或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患者;3)有炎癥性腸病、結核、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4)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既往有中藥外用過敏或光療過敏史患者。
1.5 剔除標準 1)不愿配合使用中藥坐浴或窄譜紅光照射,依從性差的患者;2)治療時出現其他特殊情況而影響創面愈合的患者;3)因自身原因要求退出研究或出院后無法聯系者。
1.6 方法
1.6.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規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后均在椎管內麻醉下行肛周膿腫一次性切開根治術。
1.6.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術后第1天開始清淡飲食,第2 天可自行正常排便。其中治療組患者術后第一天開始外用本院自制中藥煎劑熏洗坐浴,主要成為為:土茯苓20 g,生大黃10 g,馬齒莧20 g,魚腥草20 g,蛇床子20 g,芒硝10 g,黃柏20 g,苦參20 g。上述中藥由本院制劑室統一煎至200 mL/袋,使用時先在1 500 mL 熱水中加入200 mL 中藥煎劑,混合均勻后,予以熱氣熏蒸肛門局部,待水溫低至37 ℃左右,再坐浴10 min,每日2 次;坐浴結束后再使用窄譜紅光治療儀(Carnation-86E,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照射15 min,其中光功率密度調在220 Mw/cm2,距離皮膚15~20 cm,每日1 次。對照組患者術后第1 天開始予以1:5 000 的高錳酸鉀(國藥準字 H37022233,濟南康福生制藥有限公司)坐浴,每次10 min,每日2次;坐浴結束后同治療組一樣,再予以窄譜紅光照射15 min,每日1 次。2 組患者照射結束后均至換藥室統一換藥。
1.7 觀察指標
1.7.1 療效性指標 1)分別觀察2 組患者術后第1、7、14 天創面疼痛、肉芽生長以及滲液情況。2)創面愈合率:觀察2 組患者術后第3、7、14 天創面愈合情況,通過對創面拍照,再將圖片導入計算機CAD 軟件中計算各節點的創面面積,再進一步通過計算得出各節點的創面愈合率,其中創面愈合率=(術后第1 天創面面積-第n 天創面面積)/術后第1 天創面面積×100%。3)創面愈合時間:2 組患者經治療后自術后第1天開始,直至創面完全上皮化所需要的時間。
1.7.2 科研性指標 觀察2 組患者術前以及治療后第3天、第7 天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表達情況,主要包括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分別抽取2 組患者術前以及治療后第3 天、第7 天空腹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RP、TNF-α 和IL-6 水平。
1.8 評分標準及療效
1.8.1 評分標準 1)創面疼痛情況評分,采用通用的VAS 評分法[3]。2)創面肉芽生長情況評分,采用四分法進行評分[4],創面完全上皮化,無肉芽為0 分;創面肉芽鮮紅,生長旺盛為1 分;創面肉芽淡紅,生長較慢為2 分;創面肉芽晦暗,生長緩慢的為3 分。3)創面分泌物評分,采用12 h 患者紗布分泌物浸潤情況進行評分[5],紗布無明顯分泌物為0 分;少量分泌物未浸透4 層紗布為1 分,分泌物浸透4 層未超過8 層紗布為2 分,大量分泌物浸潤超過8 層紗布為3 分。
1.8.2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制定: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創口完全愈合;好轉:局部癥狀明顯減輕,創口明顯縮小,創面愈合率>50%;無效:局部癥狀無改善,創面久不愈合,創面愈合率<50%。
1.8.3 安全性觀察 觀察2 組患者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若患者用藥后肛周皮膚出現水皰、濕疹以及瘙癢不適等情況時,應記錄并及時中止臨床研究,同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1.9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8.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臨床療效比較 2 組患者的治愈率均為100%,臨床療效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2 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n=21) 分

表1 2 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n=21) 分
注:與同組術后第1 天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 2 組創面愈合率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創面愈合率比較(,n=21) %

表2 2 組創面愈合率比較(,n=21) %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2.4 2 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n=21) d

表3 2 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n=21)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2.5 2 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4。
表4 2 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21)

表4 2 組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21)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 <0.05
2.6 不良反應 2 組患者用藥過程中未見明顯水皰、瘙癢等不良反應,僅對照組有2 例患者使用高錳酸鉀坐浴后肛周有燒灼感,考慮可能由濃度過高引起,建議降低高錳酸鉀濃度后癥狀緩解,未影響臨床研究。
肛周膿腫根治術后的創面多為開放的感染性創面,又因其部位特殊,常會有大量細菌定植到創面上,從而進一步加重局部的炎癥反應,影響創面的愈合。
中醫學認為肛周膿腫屬“肛癰”范疇,多因飲食肥甘、辛辣刺激之品,致濕熱內生,下注大腸,毒邪阻于肛門肌肉腠理而發病,《丹溪心法》云:“醉飽房勞……,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其病因多為熱毒、火毒,通常發病急驟,來勢迅猛,疼痛劇烈。我院江蘇省名老中醫黃禮主任中醫師認為肛周膿腫術后患者熱毒火毒仍未離去,此時仍以熱毒、火毒為主要病因。黃老提出臨床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同時,可予以清熱解毒類中藥熏洗肛門局部。中藥熏洗療法不但可以讓藥物直接接觸傷口表面,使藥效直達病灶,減少了口服中藥對肝腎的損傷;還能夠通過藥液的熱力和藥力作用改善肛周血液循環,緩解括約肌痙攣,從而減輕肛門疼痛。本方土茯苓、苦參清熱解毒除濕共為君藥,馬齒莧、魚腥草和生大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共為臣藥;佐以黃柏、蛇床子、芒硝以清熱燥濕消腫。全方配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散瘀止痛之效。
窄譜紅光療法,通常被稱為“光生物調節”,由遠紅光到近紅光-光譜的紅外區域(630-1000 納米)調節許多細胞功能,是治療感染、缺血和缺氧創面以及其他軟組織損傷的良好治療工具[7-8]。實驗研究表明窄譜紅光治療可降低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1β、IL-6 和IL-8 的mRNA 和蛋白水平,能夠上調抗氧化防御和減少氧化應激[9]。同時有研究發現其通過增加ATP 和TGF-β 的表達來刺激Smad 通路,從而刺激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促進傷口愈合[10]。因此,光生物調節具有全面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其對于關節疾病、創傷性損傷、肺疾病和大腦修復顯得尤為重要[11-12]。
為進一步研究其可能作用機制,我們還進行了血清炎癥細胞因子的科研指標檢測,發現中藥熏洗聯合窄譜紅光照射治療組的血清CRP、TNF-α 和IL-6 炎癥細胞因子水平下降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熏洗聯合窄譜紅光照射治療能夠抑制創面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創面的炎癥反應,從而促進感染創面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