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益軍
[摘 要] 學校內涵發展關鍵在于管理,學校要與時俱進,通過整體設計推動工作落實,讓學習真正發生,讓活動伴隨體驗,讓家的味道更濃一些,最終形成學校品牌。
[關鍵詞] 管理;與時俱進;品牌
學校的內涵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在于學校的管理,學校如何把握時代需求做到與時俱進,通過整體設計推動工作落實,最終促進學校辦學品牌的形成,需要管理者精心思考。本文試從管理的角度談談如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一、“讓學習真正發生”,是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立足點
學校是師生學習的地方,提倡師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高效學習,應該是學校的辦學追求,若是沒有學習發生,學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本來價值和意義。為此,學校管理者應將“讓學習發生”這一學習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1.推進智慧課堂建設,讓個性化學習成為教學主流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數據分析、精準化教學、個性化輔導已成為教學的主流,學生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明白自己需要學什么,知識架構還缺什么,從而主動去完善、去修補。因此,利用電子技術,開展智慧課堂建設就顯得迫在眉睫。
2.實施分層教學,讓選擇性學習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學習基礎有好有差,學習能力有強有弱,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吃不下”“喂不飽”并存成為一種課堂常態,本身就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壓制。因此,分層走班、分層作業等分層教學形態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學校,應積極探索各種分層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班級”、作業,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3.開展閱讀教學,讓自主學習的氛圍彌漫校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為此,作為學校,我們應開設閱讀課,指導學生怎么閱讀;開展閱讀考級、讀書筆記評比、分享閱讀故事等引導學生讀什么;通過校刊校報發表、閱讀之星激勵學生閱讀。通過家長學校,進行好書推薦、好文共賞等指導家長讀什么,提高家長的閱讀興趣與教育水平;通過學習型家庭評選鼓勵家長閱讀。同時開展“讓老師走進經典”系列活動——閱讀沙龍、閱讀競賽、閱讀感悟評比等,要求老師閱讀,有反思、有交流。從而形成“校長帶教師、教師帶學生、學生帶家長”的良好閱讀氛圍,激發師生、家長的閱讀興趣,讓自主學習成為每一位師生、家長的學習常態。
二、“讓活動伴隨體驗”,是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著力點
現今的中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自我意識強,缺乏敬畏意識、社會意識,缺乏對他人的體諒與感恩。單獨的依靠說教,德育工作就似空中樓閣,因此,要想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就必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生存體驗,讓他們在活動中迸發自身的道德精神。
實踐證明,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他們渴望被人看見,渴望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渴望被人表揚。因此,學校要把“活動”作為開展德育工作的平臺,以系列活動為載體,建立有體驗、有價值的生態德育系列課堂,而不單單是枯燥的說教,讓學生有親近感,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從而達到育人的效果。我們可以堅持開展一項學校的“核心活動”,比如我校開展的“義工活動”,讓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社區,體現學校辦學思想,呈現辦學理念;通過開展學校的“特色活動”,比如我校開展的“鄉村學校少年宮”,讓學生加入社團、融入課程,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展現教育成效;通過開展學校的“主題活動”,比如我校開展的“讀書文化月”“科技活動周”“體育嘉年華”“文化藝術節”,體現學科教學特色,展示教學成果。
三、“讓家的味道更濃一些”,是促進學校優質發展的出發點
一個人對家的向往與依賴程度是非常高的,一所學校能否成為讓師生向往的地方,如何能讓學生安心讀書,教師安心教書,如何能讓師生愛護、關心學校的每一處、每一人,學校就應該有“家的味道”,學校時時處處為全體師生著想,師生時時刻刻為學校增光添彩,為此,學校可以通過:
1.美麗校園建設
校園環境體現辦學特色與育人思想,讓人向往。首先,校園規劃要合理,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功能用房配備齊全,教學設施完備;其次,校園環境要整潔,衛生區域責任到人,衛生評比公開及時,衛生督查分級立體,讓整個校園整潔、清爽;最后,校園景觀要和諧,學校綠化、美化、亮化及文化布置等要追求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的和諧、共生,從而達到育人的效果。
2.溫馨班級創設
班級建設溫馨和諧,讓人留戀。一是要建設班級硬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整齊、文化布置溫馨,使學生在班級中能直接感受到安全、整潔、溫暖;二是要建設班級軟環境,樹立與素質教育相一致的教育理念,營造向上、向善的班風、學風,促使學生文明習慣養成;三是要構建尊重、信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法律,樹立敬畏意識,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3.善美個人培育
追求真善美是一個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向上向善”是學校育人的根本追求。學校首先要做好“善美教師”“善美班主任”培育,積極開展師德師風建設,通過經典閱讀、業務競賽、最美系列評比等活動,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其次要做好“善美學生”培育,在課程教學目標上融入真善美理念,在日常行為規范、主題教育、社會實踐等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師生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與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中小學的管理方式也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只有追求以人為本,以文化管理為基礎,強調人的能動作用,發揮師生的主動性,才能促使學校內涵發展,真正達成管理精細、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的辦學目標,最終形成學校的辦學品牌。
參考文獻:
[1]金朝輝.“以學生為中心”的區域校園空間重構行動與思考[J].中小學管理,2020(07):21-23.
[2]張東嬌.學校文化管理叢書:學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3]陳蓓蓓.學校管理:從“制度治理”向“文化立行”的嬗變[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20(10):6-9.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廣西:漓江出版社,2014.
[5]毛劍東.踐行“生長力”教育培育“全人格”學生[J].中小學校長,2019(03):29-30.
[6]王朔,李爽.“群文閱讀”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8):92-94.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