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在中國人民的傳統佳節——春節來臨之際,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環繞器3000N軌控發動機點火工作約15分鐘,探測器順利進入近火點高度約400千米,周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的大橢圓環火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實現“繞、著、巡”第一步“繞”的目標,環繞火星獲得成功。這份來自約1.92億千米之外的過年禮正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并運送的。
回首2020年,集團航天重大工程任務取得輝煌成就。實施34次發射任務,將80顆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高分專項工程按時全面收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并即將著陸火星,空間站建設全面展開,深空探測進入關鍵階段。長征五號B、長征八號火箭成功首飛,長征五號火箭正式進入應用階段,我國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升,航天強國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當前,十四五迎來開局之年,航天科技集團在完成國家航天工程任務的同時,一如既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自主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集團公司在多維度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位于湖北武漢的航天科技集團九院航天電工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勠力同心、共克時艱,在停工停產兩個半月的情況下,通過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大市場開拓步伐和成本管控等多項措施,實現了逆勢增長,不僅圓滿完成年初設立的利潤指標,更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在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的同時,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2020年1月25日,農歷大年初一晚9時,航天電工收到緊急任務:向施工中的火神山醫院供應電纜。從接到任務,到冒雨連夜將3000米的大規格優質耐火阻燃電力電纜運抵施工現場,航天電工只用了4個小時。
隨后,在武漢疫情危急時刻,航天電工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克服封城和交通不便等困難,連夜調配裝運物資,先后8次緊急馳援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艙醫院建設,第一時間將39.7公里電纜、95公里電線及時送達醫院施工現場。
疫情逐步平穩后,航天電工作為武漢市第一批復工復產的企業,積極協助新冠疫苗研發企業拓建疫苗生產線,持續為抗擊疫情貢獻航天力量。
2020年10月22日,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京舉行,100個集體被授予“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航天電工成為集團公司唯一的獲獎集體。

疫情的沖擊并未阻擋航天電工的改革進度。
2020年,航天電工在轄屬4家子公司全面推行了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共建立職業經理人團隊4個,繳納履職保證金500余萬元。
面對疫情困難環境,航天電工各子公司職業經理人團隊化壓力為動力,爭分奪秒,搶抓經營,用9個半月的有效工作時間,全面完成了2020全年經營指標。
長天科技公司鋁包鋼單月產量超過5500噸,光纜單月產量超過900公里,雙雙刷新歷史紀錄;武漢電纜公司搬遷后,在設備安裝調試、疫情防控等多重困難環境下,6月該公司單月產量近4500噸,創歷史新高;航天瑞奇公司連續3個月簽約破2億元,市場開拓成效明顯;湖北航天公司工業總產值大幅增長,逾期款同比大幅下降。航天電工職業經理人改革成果初步顯現。
航天電工在2020年初搭建了集約化平臺,統招分采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各子公司按需采購,實現了供應商資源共享、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控制經營風險的根本目的。
航天電工友云采網上招標系統運行9個月來,開展物資采購、物流服務、設備維修等詢價定標約4600余次,基礎基建項目、大宗原材料等招標近30次。其中,物資采購基本實現全覆蓋,多種類多批次詢價達3200余次,詢價中標總金額過億元。
按照集團公司成本管控工作的總體部署,航天電工在成本管控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規范成本核算管理。通過專項成本調研,形成航天電工“1+N”精細化成本管控體系,出臺精細化成本管控方案,建立以財務為核心的數據鏈閉環管理體系。
其次,搭建成本分析模型。各子公司根據自身成本特點,逐步建立和完善生產成本分析模型,開展責任指標考核舉措降本增效。
第三,突出費用預算管控。嚴格落實“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一般性管理費用支出,加強非生產性效能管理,努力將一般性費用控制在預算范圍內。
回首2020年,航天電工從公司所在地武漢封城76天、停工停產兩個半月的艱難開局出發,通過苦練內功、外拓市場、激發人才活力三管齊下,獲得了抗擊疫情和經營發展的“雙豐收”,有力推動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0年,航天科技集團實現利潤總額241.1億元,同比增長11.7%;營業收入2677.4億元,同比增長7%;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9.5%。通過成本管控,全集團取得成效42億元,形成利潤16億元,夯實資產及經營發展質量6.4億元,投入到創新發展、信息化建設、技術基礎提升等方面19.6億元。同時,集團公司加大投資力度,完成股權投資13個項目,一批建設項目實現竣工,夯實了發展基礎。在國資委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集團公司連續16年保持央企考核A級,連續7年保持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