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乃斌
《劉學鍇文集》10 卷22 冊1200 萬字,猶如漫漫學術路上的一座高山,令人肅然起敬,仰之彌高。收入《劉學鍇文集》的多數著作,當其初版之時,我都曾有幸獲得劉老師的親贈,讀后獲益良多,有的不止讀過一遍,在工作中經常翻閱,成為案頭常備之書。這些年來,看到它們一次次修訂重印,日益精謹完備。直至今日聚為文集,一方面深感其艱辛不易,一方面倍感親切欽佩。
劉老師是唐詩專家、資深教授,幾十年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對唐詩,特別是晚唐溫庭筠、李商隱的研究,是集大成式的、總結性的,格外系統深入,超越前人,引領潮流,在當代獨標高格,給我的幫助也最大。我在進行李商隱研究之初,就讀到劉老師和余恕誠老師合作的《李商隱詩歌集解》,后來又讀到劉老師的系列著作,真是一種幸運。如果說我在李商隱研究上略有成績,那么與劉老師他們的研究所奠定的學術基礎是分不開的。
除溫、李研究的具體幫助,劉老師學術之路給我的最大啟發是他認準目標,確定方向,鍥而不舍地把研究做深、做細、做全、做透的毅力和恒心。他的做法,從文獻資料的搜羅和考辨來說,是竭澤而漁、涓滴不遺,學風極為嚴謹;從義理、辭章的論析鑒賞乃至作家作品的文學史地位與影響研究來說,則是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和觀照,思維縝密,邏輯周嚴,把文章直做到題無剩義為止。這部《劉學鍇文集》是劉老師用一生精力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紙上,經過多年沉淀升華,才成為今天這樣的,這里面有太多的汗水,太多的心血,承載著劉老師對中國古代文學無限的熱愛和忠誠,也是留給后輩極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老師做學問,繼承了我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優良傳統。他學術功底深厚,做事又極為認真,絕不馬虎含糊,他謙稱這是笨功夫,其實,這才是真功夫。《劉學鍇文集》充分顯示,他的研究,既是向古典學術的深處開掘,又是在當代學術的前沿探索,比如,對溫庭筠、李商隱的歷史評價,特別是李商隱在唐詩史上地位的變化,就都與劉老師的學術貢獻分不開。而且他既關注學術的提高,也傾力于古代文學的普及,花大力氣寫了許多深入淺出的唐詩鑒賞文章,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還必須提到,劉老師對西方文論,對我國文學研究界的新動向新方法,也非常關心留意,而不是不屑一顧。對于后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哪怕僅是一得之見,也總是給予熱情的支持鼓勵。我在李商隱研究中,在李商隱研究會的活動中,就多次得到劉老師的幫助和指點。我的《李商隱的心靈世界》出版后,寄書向他請教,他還特地撰文評論,發表于《文學遺產》,以示對后進的提攜。
劉老師學問好,學術成就大,最關鍵的是人品好。學鍇學鍇,不愧為我們學習的楷模,我為之衷心一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