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
【摘要】本文對疫情期間高三物理“線上教學”,從軟件選擇、互動形式、課堂教學、科組教研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總結經驗得失。思考常態化的教學如何借用“線上教學”的經驗,如何更好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備考效率。
【關鍵詞】高三;物理;線上教學;線下備考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各方面,高三師生極短的寒假變得格外漫長,沖刺高考的“戰場”從熟悉的教室移到了信息的“云端”。分析“線上教學”的得失,既為應對特殊情況下學生居家學習,更為線下備考提供“信息技術”支撐,促進物理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備考效率。
一、線上教學的經驗
(一)軟件選擇,優中選優
2020年春季線上開課,由于高三學習的特殊性,排除了電視教學、網絡平臺視頻課程等缺乏互動性、實效性、針對性的方式。在學校的協調下,師生試用了多款線上教學APP,依據界面清晰、使用便捷、視頻流暢等因素,選用了釘釘APP開展線上直播教學。同時使用騰訊文檔、班級小管家、騰訊會議等APP輔助教學。多款優質軟件的綜合運用,使線上教學順利展開。
線上課堂的具體實踐中,老師們靈活使用PPT、WORD、PDF、視頻播放器等軟件展示教學內容,配合使用仿真實驗室、3D畫圖、幾何畫板、思維導圖等工具軟件。有些老師用手寫板、平板電腦等輔助輸入;有些對電腦軟件不熟練的老師,用手機拍攝電腦屏幕,把電腦屏幕當作黑板直接用可擦除筆書寫。老師們結合自身實況,充分發掘軟件、硬件(疫情初期,無法購置電腦配件)、家用工具的潛力,創造性的開展線上教學。
(二)課堂直播,靈活多樣
高三直播課堂運用釘釘APP的群直播,經過實踐,老師一般提前8分鐘發起群直播;學生手機響起上課鈴聲,“喚醒”學生,個別學生可能由于居家的復雜情景沒有聽到上課鈴聲;老師和在線學生簡短互動,在課前3分鐘結束“喚醒”直播,立刻再次發起正課直播,幫助個別學生聽到上課鈴聲,有助于全班學生進入直播課堂,避免漏課、遲到等。
因為釘釘群直播功能的限制,老師無法看到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態,線上“盲”教,無法像教室教學那樣根據學生的表情、狀態,調整教學進程。“電學實驗”線上課堂中,我和11位學生分別進行直播連線,問答“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讀數方法”“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規則”“機械零點和歐姆零點”等;更多的連線提問,有效的促使學生專注聽課,避免“掛機”假聽課。
老師們通過教學實踐摸索出提高效率的各種方法。使用釘釘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通過騰訊文檔APP、問卷星APP等收集學生學習中的疑難知識點。學生線上提交作業后,老師不僅可以直接看到結果,更有自動生成的各種數據,高效直觀便于分析;比在校的課堂教學中,更快捷、更精準獲得學生的個性需求。老師們還通過釘釘視頻會議、錄制知識點微課、推薦網上優質資源等方式,更好幫助個別學生或部分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并用手機提醒、督促、反饋,用智能的信息手段代替人工監督。指導學生通過班級釘釘群、微信學習小組等途徑開展合作,比傳統的學習小組更有效。
(三)教學內容,重在專題
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內容充實,居家備考的學生自由時間多、自選程度高;老師們海量閱讀、體驗,幫助學生合理選擇、高效運用時間。學生在家學習容易受外界影響、沒有學習同伴、做題不少但效果不一定好;使用APP自動批改、根據錯題推薦學習內容的功能,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從習題到題型,形成解題思路和知識體系。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兩本書強調高中物理知識網格化、體系化,突出知識的關聯與延伸、拓展;強調學生提高綜合運用物理、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線上開展的二輪復習不同往年,重在專題。專題復習側重:“原子物理”“分子力與勢能”“氣體狀態”等難度不大的高頻考點。通過專題構建細化的知識點體系,提煉物理方法、升華解題能力。依據學情對“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等專題,總結形成個性化的答題技巧。
(四)教研活動,資源優選
高三下學期的備考,時間緊、任務重,是學生能力提升的黃金時期出。散落全國各地居家上班的老師,沒有“單打獨斗”,積極開展科組合作,視頻會議教研的頻次遠高于往常每周一次的教研例會。老師們根據網絡情況,既可參與“當面”交流的視頻會議,也可在網絡不暢時關閉視頻畫面僅保留語音。老師們積極主動,既開展全科組教研統一教學目標,又三三兩兩遇到問題立即交流。充分的教研,確保了“精選”教學內容、“精選”練習題目,讓高三學生“吃的飽”“吃的好”。
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研究制訂詳實的復習備考方案,明確復習進度、內容、要求和檢查、反饋的方式方法。在計算題專題復習時,物理備課組的老師們充分討論,研判2020年特殊情況下的高考,定出“不難”的基調;大膽預測:24題以力、運動為核心,25題以電磁為核心,進行針對性的選題。避免學生盲目求難求全,提升了復習效率,歷次模測成績均居全區第一。? ? ? ? ? ? ? ? ? ? ? ? ? (下轉第46版)(上接第45版)
二、線下備考的亮點
(一)線上作業
高三物理的備考過程中,學生要做大量的題目,其中選擇題特別適用線上的智能作業。老師命題、排版、印刷、發放試卷,費時費力費物;學生試卷的收交可能因為個別學生耽誤全班的進度;老師批改、打分、登分等一系列過各,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統計結果遲緩并且數據分析不全。使用線上教學的經驗,用APP的布置作業功能,學生線上答題,以上問題都迎刃而解;數據獲得更精準、更迅捷,數據分析更全面、更深入。老師省時省力,更可以“趁熱打鐵”,提升作業的效能。
(二)因題施教
好分數等APP,批改學生作業后,老師可以清晰看到每道題甚至每個選項的答題情況,答對的人數、百分比,其他班級的答題情況等;老師根據答題情況,決定是詳細講解分析,還是簡單提示,甚至跳過不評講。老師根據錯題情況,選擇同類型、同知識點的題目給學生再次練習,直到解決學生困惑。
(三)因人施教
傳統的課堂,不可能精確知道每個學生是否聽懂、會做、做對。使用智能設備的課堂,既可以避免同學口答的干擾,又可以快速得到每位學生的答案。老師根據每位學生的答案,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確定全班講解或者課后的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因人施教,不浪費“已知者”的時間,不放過一個“未知者”。
(四)密切溝通
高三雖短,假期仍然不少。很多學生回家后繼續刻苦學習,自學中難免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學生可以用微信發送習題圖片、視頻連線等方式向老師提問;老師根據情況選擇圖文回復、語音講解、視頻連線等方式答疑。學生也可以和學習小組中的同學用線上方式溝通、交流,以快速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
疫情期間學生居家的在線教學,是運用新技術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以點帶面的總結本次線上教育經驗,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特殊情況下的線上教學提供參考,也為線上教學經驗在常規教學中的使用提供借鑒。我們要繼續加強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融合,運用技術加強備課教研,提高課堂容量,作業及時反饋,開展因題施教、因人施教等,切實有效的提升高三備考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付衛東,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在線教育帶來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02):14-18.
[2]張學虎.中小學在線教育平臺 助力教育戰“疫”引發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04):1-3.
[3]張曦.從在線教育臨危上陣 談談教育信息化的“抗疫力”及發展建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04):7-9.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