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清 趙文華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開啟了新一輪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大幕。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著眼于“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待遇保障公平適度,基金運行穩健持續,管理服務優化便捷,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實現更好保障病有所醫的目標”任務,加強基層醫療保障人才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以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為例,研究分析基層醫療保障人才隊伍的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目前,長治潞州區醫療保障局及下屬經辦機構共有在編職工46人。其中局機關編制6名,在編4人;所屬事業單位潞州區醫療保險服務中心編制51名,在編人員42人。經辦機構三類崗位人員結構比例為3:6:1,其中,管理人員14人,專業技術人員27人,工勤技能人員1人。全日制中專學歷人員占比46%,全日制大專學歷人員占比41%,全日制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占比7%,中專以下占比4%,研究生學歷占比2%,比例最小??傮w來看,該區醫療保障人員隊伍存在人員總量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等情況。
1.人員隊伍總量不足。該區現有醫療保險參保人員444646人,其中城鄉居民醫保參保415538人,城鎮職工參保29108人;監管的“兩定”機構近600家,經辦人員與服務對象數量之比將近1:9700。隨著“三醫聯動”改革的深入推進和上級部門各項業務的逐漸下移,醫療保障經辦負荷不斷加大,經辦力量明顯不足。轄區19個鄉鎮、街道(中心)的醫療保障工作主要依托基層勞動保障所人員隊伍開展,尚無健全的醫療保障經辦服務隊伍。
2.高學歷專業人員缺乏。目前,該區專業技術人員以大中專學歷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所占比重較小;由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僅占4%,由藥學專業畢業的僅占4%,由其他專業畢業的占92%。這一結果從側面表明了當前該區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具備醫療衛生管理、臨床規范診療等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較少。同時,隨著社會對醫療保障人才專業素質要求的逐漸提高,在醫保待遇核銷、基金管理等實際業務工作過程中也將不斷出現更加錯綜復雜的難題,這就需要具有更豐富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醫療保障人才來承擔相應的工作。
3.人員隊伍年齡偏大。目前該區醫療保障局機關及經辦機構,35歲以下人員僅4人,占總人數的8.7%,45歲以上人員21人,占總人數的45.7%,人員隊伍年齡偏大問題比較突出。由于醫療保障業務的專業性強,相關從業人員需經幾年的學習積累才能了解掌握基本業務,成為業務行家里手則需更長時間的培養。鑒于目前的人員年齡結構,改善醫療保障經辦隊伍年齡問題,最直接、最現實的是科學合理地加強年輕干部的儲備,確保醫療保障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
4.職稱評聘比例不甚協調。因區劃調整和機構改革,潞州區醫療保障局機關及經辦機構現有工作人員全部由原城區、郊區人社局及所屬事業單位轉隸而來,醫療保障經辦機構現已評聘專技人員27人,其中,初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6人,副高級職稱2人,已評職稱主要是醫師、護師等醫學類,經濟師、統計師等經濟類專業技術職稱,現聘高、中、初三級職稱的比例約為1:6:3,與專技崗位高、中、初層級核準最高控制標準2:3.5:4.5不甚協調,尚需根據醫療保障經辦機構事業發展要求和隊伍狀況等逐步改進。
醫療保障事業的發展,人才是先行。國家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意見的出臺,為近、中期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與目標。面對機遇挑戰,醫保部門亟須加強基層醫療保障人才隊伍建設。
1.拓寬人員供給渠道,健全基層醫保經辦隊伍。“構建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經辦管理體系,大力推進服務下沉,實現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是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意見中加強經辦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解決基層醫保經辦人員總量不足,鄉鎮、街道、社區(村)醫療保障經辦機構不健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結合醫療保障經辦服務的工作內容、服務人口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基層醫療保障經辦機構人員數量。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購買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納入“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等方式,擴大基層醫療保障經辦機構人員供給,加強基層經辦力量建設,建立鄉鎮、街道、社區(村)基層醫保經辦服務平臺。同時,要把好經辦人員“入口關”,優化醫療保障經辦隊伍年齡和專業結構。
2.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提升醫保經辦服務能力。研究制定醫療保障經辦隊伍培訓中長期規劃,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制定培訓規范,突出思想政治、政策法規、業務經辦、服務意識等內容,適應醫保制度改革發展需要。通過采取集中培訓、崗位輪訓、實踐帶教等方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結合醫療保障經辦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和輪崗換崗活動,科學確定比武范圍和內容。通過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綜合考評政策運用能力、業務操作能力,激發醫療保障經辦人員學政策、鉆業務、練技能、強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以比促練、以練促用,著力培養一批業務精、技能強、能力優的基層醫保經辦隊伍。通過開展輪崗、換崗活動,使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對每一項醫保經辦業務都能了解、熟悉和掌握,著力培養一批“提筆能寫、開口能說、問策能對、遇事能干”的全能型人才。同時,應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逐步提升移動式、信息化學習服務能力,了解和掌握實現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必需的前沿知識和基本技能,打造與新時代醫療保障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專業隊伍。
3.加強專技人員管理,激發專業人才活力。按照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分開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取得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后續管理工作,根據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各崗位的職責任務,實行競爭上崗,擇優聘任。專技人員聘用期滿實行嚴格的考核,對專技人員的思想品質、業務能力水平、業績成果、服務滿意度等進行量化考核,形成客觀公正的考核結果,嚴格按照考核結果實施續聘,建立能上能下的動態激勵管理機制,打破職稱終身制,逐步優化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對取得職稱后,不能履行工作責任、不能完成工作任務、消極怠工等情況,根據情節,采取降低考核等次、解除崗位聘任、取消專業技術資格等措施,從而調動專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醫療保障經辦隊伍充滿生機和活力,為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促進醫療保障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推進醫療保障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人才隊伍建設要先行。本文通過對長治市潞州區醫療保障隊伍現狀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拓寬渠道,健全基層醫保經辦隊伍;建立機制,提升醫保經辦服務能力;規范管理,激活專業人才活力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