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霞, 張崢, 劉艷清, 張欣
(1.張家口市沙嶺子醫院 精神科, 河北 張家口 075131; 2.張家口市沙嶺子醫院 功能科, 河北 張家口 075131; 3.康保縣人民醫院 內科, 河北 張家口 076650; 4.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 老年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腦卒中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高致殘率、致死率居神經系統疾病的首位,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抑郁,常表現為患者睡眠質量差、不與人交流、躁動難安及溝通能力差等,患者在短期內的心理變化比較難以辨別,2~3個月之后,容易出現恐懼、自責、擔心、焦慮,甚至自殺等行為[2]。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又名百適可)是治療此類并發癥的常用藥,因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被臨床廣泛應用[3]。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夠提高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降低致殘率和自殺率,防止復發,減輕腦卒中后抑郁帶來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4]。有研究顯示,百適可或者心理治療單獨應用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均有其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夠理想[5]。因此,本研究選擇腦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使用百適可治療,同時結合心理治療的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觀察患者的治理效果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18年1月—2020年1月診斷為腦卒中并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頭顱CT或者MRI檢查確診,符合《各種腦血管疾病的診斷》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和腦卒中后抑郁的診斷標準,年齡60~79歲,無語言和表達障礙,意識清晰,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20分,本人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同時排除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有惡性腫瘤、肢體障礙者,有嚴重的認知障礙和語言障礙,無法表達和配合治療,嚴重抑郁病史,對百適可藥物過敏者及生命體征不穩定者。共納入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0~78歲、平均(68.65±4.30)歲,腦梗死13例、腦出血27例,病程1.5~9.8個月、平均(4.2±1.9)個月;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60~79歲、平均(69.02±4.25)歲,腦梗死23例、腦出血17例,病程1.4~9.3個月、平均(4.1±1.8)個月。2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案,對癥治療處理,并予以百適可治療,即百適可(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99),口服、1 次/d,常用劑量為10 mg,根據患者的個體反應,最大劑量可以增加至20 mg,治療持續3個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對癥處理和百適可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干預,即由經培訓的專業心理治療師進行治療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行為性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持續時間同為3個月。支持性心理治療是向觀察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如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各種癥狀、心理訴求,耐心地向患者和患者家屬講解腦卒中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案等等,讓患者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和康復的信心,并指導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照顧,積極配合治療;行為性心理治療是對觀察組患者指定一些適中的合理的康復方案,對訓練過程中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如放松訓練模式(比如看小說、聽音樂、下棋等方式)和系統脫敏療法幫助患者緩解和對抗抑郁情緒,同時鼓勵患者參與下棋、養花等活動,出去參與小團體性的社交活動,轉移注意力。
1.3.1臨床療效評價 評價治療后2組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下[6]:顯效為腦卒中后抑郁明顯減輕、睡眠質量明顯改善,有效為腦卒中后抑郁有所減輕、睡眠質量有所改善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為腦卒中后抑郁并未減輕、睡眠質量沒有改善、甚至比治療前加重,其中將顯效和有效合并為總有效。
1.3.2HAMD 采用HAMD評估治療前后2組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狀態、程度,得分范圍為0~53分,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7]。
1.3.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采用NIHSS評估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時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度,得分范圍為0~45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8]。
1.3.4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arthel index rating scale,BI) 采用BI評估治療前后2組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強弱進行評分,得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強[9]。
1.3.5簡易智力狀況檢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采用MMSE評估治療前后2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級別,得分范圍為0~3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認知功能越正常[10]。
1.3.6不良反應 觀察2組患者治療期間頭暈、腹瀉、惡心、嗜睡等藥物不良反應。

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P=0.03)。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n(%)]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n(%)]
治療前2組患者間HAMD和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后HAMD和NIHSS評分均分別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AMD和NIHSS評分均低于同時段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和NIHSS評分Tab.2 Comparison of HAMD and NIHSS score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before
治療前2組患者的BI評分、MMSE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BI評分、MMSE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的BI評分、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BI和MSSE評分Tab.3 Comparison of BI and MSSE score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4,P=0.39)。見表4。

表4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n(%)]Tab.4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n(%)]
腦卒中并抑郁是常見的腦卒中并發癥,不僅傷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家庭生活[11-12]。針對腦卒中患者多為老年人,治療原則上采用百適可治療,百適可作為卒后抗抑郁的首選藥,對患者的煩躁不安、失眠及抑郁等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對重度抑郁效果顯著,見效快,但長期服用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從而對患者的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傷[13-14]。鑒于腦卒中并抑郁的發生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對于腦卒中患者,有必要采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另外,患者及其家屬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患者因為肢體功能的殘疾使其對生活失去信心,部分患者缺少家庭及社會的支持而缺少安全感,所以心理治療不可缺少,已經成為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5-16]。研究發現,藥物治療的同時施以心理治療干預,有利于腦卒中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并積極地、主動地配合治療[17-18]。
本研究中,采用百適可聯合心理治療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的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其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的結論一致[19-20],提示百適可聯合心理治療干預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抑郁癥狀改善。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心理治療師通過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各種心理訴求和癥狀定制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案,不僅可以建立與患者的良好關系、增加患者的信任,而且還快速和有效地緩解他們的緊張和焦慮,從而使患者保持心態平和,改善飲食和睡眠效果。通過心理干預,教會患者家屬與患者溝通技巧,讓患者家屬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波動,并鼓勵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所取得的進展,給予支持,給予表揚,讓患者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負面情緒,從而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睡眠質量差的癥狀[21-22]。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智力改善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這是因為抑郁癥狀也是影響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因素之一,二者能互相影響[23-24]。在心理治療中,通過支持性心理治療,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使患者保持心態樂觀積極,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康復治療,主動進行日常生活功能練習,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而通過耐心地向患者講解腦卒中的基礎知識、臨床表現以及護理過程的注意事項,提升患者對腦卒中康復的正確了解、有效地完成康復訓練,可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改善[25]。
綜上所述,百適可聯合心理療法治療老年腦卒中并抑郁患者有效,促進神經功能的修復,有著明顯的療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