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中最為肆意灑脫的繪畫方式莫過于寫意創作,寥寥幾筆就表達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中國寫意畫作強調線條感,線條感強硬的,給人硬朗堅毅之感,寫意畫作線條感柔和的,給人輕松流暢之感。畫家通過對線條的掌握,來表現物像,表達自己的情感。本文就將從寫意花鳥畫創作中情感表達方式、情感缺失、情感表達措施方面來闡述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通過對寫意花鳥畫的分析來探索在現代社會中繪畫作品如何融入個人感情,展現作品的靈魂,改變現在寫意花鳥畫創作中情感缺失的狀況。
【關鍵詞】寫意花鳥畫;情感表達;情感缺失;水墨畫;措施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4-173-03
【本文著錄格式】黃育松.論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追求與表達[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24):173-175.
中國寫意花鳥畫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現代依然深受人們喜愛。在中國原始時期,與人類為伴的就是自然中的景物,在人們看來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古代人會以飛禽走獸為圖騰,會在服飾和住房上雕刻花卉、祥云等,這是中國花鳥畫的起源。隨著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人們開始對身邊的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并采用礦石原料進行上色,形成形神兼具,色彩艷麗的花鳥畫作。畫師們不斷的交流和改善逐漸形成風格和影響力。所以在隋唐盛世,花鳥畫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畫業,熱門對花鳥更加深入的觀察,掌握形態舉止、形式技巧也日漸成熟。寫意花鳥畫是花鳥畫的一種,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唐朝時期,花鳥畫展現的多是生活場景,文人集會、雅士共聚,濃重的色彩也展示著大唐盛世的安穩繁榮。在宋朝,工筆花鳥畫得到極大的發展,這考驗的是畫師的技巧和整體構圖能力,展現以真實為主,能刻畫出花鳥的形態,栩栩如生。但在宋朝寫意畫也隨著水墨畫的興起開啟新的方向。水墨畫不重視顏色的艷麗,反而只是水墨的深淺來展現繪畫對象的形態,以簡約的線條展現出繪畫事物的特點。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對繪畫行業來說,更是需要沉淀下來,通過畫作也展現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更是要抓緊時代的脈搏,在文化的大熔爐中保持寫意花鳥畫的精髓。
一、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方式
(一)借物抒情
中國繪畫的難得之處在景中有情、借景抒情。講究“意在筆先”,是畫家在當時情景中有感而發,通過繪畫表達春季的盎然生機、秋季的蕭條肅穆,或是南方的江水繞云,亦或是北方的大雪壓城。景物是真實的物像,是情感創造的熔爐,是抒發情感的載體。有情愈發而轉為景,更加符合古人表達含蓄、內斂的性格。古人喜歡托物言志,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例如梅蘭竹菊,梅花不畏霜雪,蘭花品潔高雅,竹子高聳挺拔,菊花閑庭馨雅。通過對其姿態之美的勾勒和描繪將其靈動、優美、堅毅的品質表達出來,與創作者自身的品德結合起來,抒發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安君康在 《墨蘭》 這幅作品中通過根不著土、疏花簡葉的蘭花的描繪,表達出質樸的胸懷和高潔的品行。創作者在進行創作過程中,也要結合時代背景,通過景物表現不同的情感。寫意花鳥畫的創作可分為兩種,一是觸景生情,創作者可以在過往經歷和現在經歷中進行聯想,從而產生特定的情感,通過當前或者以前的景物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以花鳥畫的大寫意來表達情感。二是以情生景,人類的情感復雜,藝術家更加敏感,不管是自己的經歷,還是看到別人的遭遇,都容易產生更加具有張力與感染力的作品。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們身處的時代更多物像代表不同的品格和情感,也可以像梅蘭竹菊那樣成為某一面的代表作。借物抒情就是通過對花鳥的意象結合家國情感、社會情感和個人情感創作出具有靈魂的作品,讓觀賞者不僅感受到視覺的震撼,也能得到情感上的升華。
(二)景物造型組合抒情
有些特定物象在不同的場景中也會讓人體會到不一樣的感受,有些花鳥主題畫的描繪與現實也有很大的偏差,這是創作者通過主觀的意象讓有些景物組合在一起。通過這種形式抒發自我追求與情感。意象是藝術創作者充分運用自身的主觀意識、主觀精神、主觀情感對客觀事物進行勾勒和描繪時所產生的,并不是中國畫創作中意與象的簡單結合,是作品創作過程中物象與情感的綜合體,是創作者主觀意識、主觀精神以及主觀情感的間接表達和抒發。在中國寫意花鳥畫中,人們可以看到肆意綻放的荷花,其姿態倨傲,不畏酷暑,迎風招展。也有雨后殘荷,枯萎的荷葉與凋零的花瓣都似乎在述說可憐的遭遇。也就是說景物造型的不同也容易引起觀賞者的共鳴。中國寫意花鳥畫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追求“不似而似”的意境美。通過對其姿態神韻的領悟,轉而藝術化的進行刻畫,實際是著重抒發作者的情懷,注重意韻的表達。因為花鳥畫追求畫面美,會通過景物的組合、文字的搭配以及印章來達到畫面的整體和諧。中國文人酷愛蘭花,也喜歡畫蘭花,像蕭平的竹蘭圖,蘭花高度相對低,枝葉柔軟,為與竹子能搭配和諧,就采用石上蘭花、側枝竹。這樣的寓意可以從“四君子”中分析出創作者想借蘭竹的含義直接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說到畫竹不得不提鄭板橋,采用水墨畫的形式表達竹子的剛毅,他所畫的竹節如他的人一樣肆意灑脫,正氣凌然,但零星的葉子,也似乎訴說著他的郁郁不得志和家國情懷。他的蘭花是形似而非,但蘊含著強大的張力,有些像在狂風中亂舞,有些又安靜的舒展。雖然沒有色彩,但表現出超出上色后的神韻。在寫意花鳥畫中,景物的組合往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所以創作者可以通過意象造型和景物組合讓觀賞者更好的感受到作品中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讓情景交融、相互滲透。
(三)筆墨傳情
筆墨是畫作的基礎和重要媒介。寫意花鳥畫的創作過程就是筆墨相互配合的過程。寫意花鳥畫需要畫家通過筆墨的擦、點、染等方式去勾勒線條,作用線條的粗細、大小、方圓、虛實來描繪客觀的事物,在運筆的過程中,也是創作者情感抒發,通過筆墨就能看出創作者的心境和心情[1]。有人義憤填膺,下筆透粗重,作品自然精細不到哪里去,表達的就是激憤的心情。有人嫻靜舒適,運筆穩定,一點一滴都精心布局,展現出畫面的和諧感,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像是表達平凡生活中的一點意趣。所以創作者的心境也隨著筆的輕重緩急和色彩的深淺流露出來。相對于中國人物畫、山水畫而言,寫意花鳥畫在筆墨等方面所受束縛較少,因而在藝術表現上容易獲得更大的空間[2]。中國水墨畫的水和墨的比例是創作者可以自行調配的,下筆也是創作者自我施展,所以筆墨能夠展現出無窮的變化。因此,創作者可以靈活的筆墨來展現自己的情感,再加上景物和筆墨勾勒的線條,來表現寫意花鳥畫的意蘊。
(四)借色助于抒情
色彩是吸引觀賞者的重要表現手段,色彩也是創作者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色彩不僅是表現物象、營造畫面,也是創作者主觀的表達。不同的畫家拿到同一幅作品,通過上色能看出創作者的審美風格和內在情感,像黑白這種基礎色中水墨畫就是通過暈染的深淺為作品上色。色彩的冷暖也能表達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像深紅的荷花和綠色的荷花畫作給人的感受就會千差萬別。因為色彩的豐富性,所以創作者可以跟隨心境的變化來裝飾作品。在現代這個包羅萬象的社會,色彩上的變化更加豐富,人們對奇特事物的接受程度變高,所以創作者可以在創作中加入更為豐富的色彩元素來表達情感。任老在學習和創作寫意花鳥畫時其生活經歷和情感變化在色彩表現上更加明顯。任老通過對時代的主色調的把握,和對傳統中國畫、西方繪畫的融合,在寫意花鳥畫中在文人畫筆墨技法拓展的基礎上與民間藝術相結合,融文人畫的清逸雅致與 民間繪畫的通俗悅目為一體,開創了清新明麗、雅俗共賞的新畫風,改變了以往寫意花鳥畫偏重水墨的特點[3]。創作者在創作時可以將底稿復制幾份,不斷地練習,找到色彩本身的屬性,從而能在創作時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也是希望創作者能夠在進行寫意花鳥畫創作時能夠把握時代發展脈搏,通過對各方面的積極結合展現出現代的繪畫風格。
二、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缺失
蘇東坡提出的文人畫理論,認為繪畫與詩歌在藝術的本質上是一致的,注重的是抒情言志,一件好的作品,我們要追求她的筆墨情趣和在作品中表達的意志、情感[4]。討論當代中國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缺失,離不開大環境和創造者的個人文化素養。從目的上說,古代文人繪畫是作為一種高雅的文化,一種修身養性的愛好。現在寫意花鳥畫的創作中也不乏好的作品和將繪畫當成愛好的人,但整體上來說質量不高。首先是繪畫學習的低齡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很難在作品中展現出個人情感,多數處于臨摹階段。專業的畫家相對具有專業性和藝術性。但也不可避免的缺少情感表達,甚至有些作品的呈現具有濃厚的商業性,讓作品流于形式。中國寫意花鳥畫的鼎盛時期應該是宋朝到明朝,因為水墨畫的興起,將寫意花鳥畫推向高潮。因為前人已經表現出較高的成就,并且有相對完善的寫意花鳥畫繪畫技巧總結和教學,想要突破一個完備的體系較為困難。但創作者應當認識到因為單一的社會審美導致市場上流傳開來的作品千篇一律。如果此情況持續下去不僅是荼毒下一代有志青年,也是寫意花鳥畫自身的自取滅亡。從創作者的個人藝術修養上來說,現在繪畫屬于大眾愛好,真正對寫意花鳥畫研究的人員較少,很多學習者還要面臨升學的壓力,為了迎合社會和評委的審美,在有限的時間內最能展示的更多是繪畫技巧與構圖,導致學生崇尚技術而忽視繪畫內在情感的表達。外在的升學、就業壓力會壓縮專業學者的學習時間,沒有辦法做到博學多才、才情俱佳。目前人們急于展示技巧,將繪畫技巧、繪畫構圖、繪畫內容、繪畫意境都講得過去,但 整幅畫就會被破壞的一覽無余,而忽視最為重要的情感表達[1]。還有些人是守舊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也更不能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一定的閱歷對繪畫者的心境會產生變化,從而給作品帶來靈魂,但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是寫意花鳥畫“寫意”的很好解釋。不能只是局限在“物”,而忽略“人”的能動性。在寫意水彩畫創作時,應該重視內心的情感變化,嘗試如何表達個人情感,將自己真正的融入畫中,通過筆墨串聯現實與作品之間。
三、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措施
(一)重視感情積累與升華
人們所生活的社會是節奏變化快、信息發達、情感表達更加開放的社會,人們身處社會中,每天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作為藝術家、創作者應當去記錄生活中遇到的重要事情,將自我情感描述出來。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應當有真情實感,還可以通過平時的積累將相同的情緒強化,從而更好的進入狀態、將自己內心的情感注入到作品當中。創作者還要能夠將情感升華,在作品中可以通過上述情感表達方式將生活中的趣事與情感的流露進行提煉與升華,從而讓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張力,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自我認識和情感。
(二)體現當代文化內涵
藝術是現實的寫照,現實是藝術的依據。沒有現代社會的文化藝術觀念和價值走向,談何創造藝術作品。藝術是載體,是對現代文化價值的藝術化再現。寫意花鳥畫沒有現代主義、解構主義那般對現代社會有更加深刻的反映,但也應當是符合時代內涵和審美要求。宋元時期的寫意花鳥畫流暢自然、情感抒發多為人格品質、社會現狀和生活狀況。這是符合當時宋朝重文輕武、民風淳樸的社會環境,也符合元朝時漢人的不受重視,有志之才郁郁寡歡,政治抱負不能施展,轉而投向山間、自然、鳥獸花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所以寫意花鳥畫的創作應當是對時代的反思與精神核心的提煉。也可以是對社會現狀的反映。不要因循守舊,執著于原始理論和繪畫技巧,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繪畫理論與繪畫技巧,與現代材料和繪畫素材相結合,創作具有現代人思想和情感的作品。
(三)提高文學修養和繪畫涵養
繪畫作品的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繪畫創作者內在的文學修養和繪畫涵養。繪畫者要注重文學和藝術的修養,不斷提高個人品質,才能在作品中有更加明顯的體現。人們常說字如其人,繪畫也一樣。繪畫技術高超可以更加準確的表達情感,情感又為作品增添生機。例如任伯年的個人創作充分說明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個人精神觀念的外化,現代繪畫體現了現代人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和思索,只有蘊含豐富精神性與思想性的作品,才能保證持久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5]。
四、結論
繪畫作品是對技巧和情感表達的雙重考驗。創作者應當確立創作主題,通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感表達方式,將自我真實的情感傾注到作品當中。同時創作者要了解時代藝術走向,引導寫意花鳥畫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革新,不斷創造出更加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優秀作品。對創作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是沒有思想的堆砌和炫技,而是對作品有思考、有打磨才能更加準確地掌握作品走向,將情感與觀點融入到創作之中。
參考文獻:
[1]魯松敏.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分析[J].美術界,2015(8):90.
[2]蘇書兵.試分析當前寫意花鳥畫創作的情感表達[J].藝術品鑒,2015(9):167.
[3]葉芃.任伯年花鳥畫色彩研究[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14.
[4]蔡峰.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情感體現分析[J].河西學院學報,2019(3):101-106.
[5]陳小敏.淺談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情感因素的缺失[J].環球人文地理,2014(14):181.
作者簡介:黃育松(1976-),男,廣東梅縣,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
332550190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