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樹所產葉質的好壞和產量高低與桑樹品種、土壤質地、桑園水肥管理、施用肥料種類等密切相關。因此,桑園的科學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
桑樹是土壤適應性很強的植物,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能排水能灌溉、集中成片、遠離污染源是桑園選址和建設的首選,主要是減少和避免廢氣、灰塵和治蟲農藥等污染桑葉,造成蠶兒發育不良或中毒。優良桑樹品種在生產中應選擇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發芽力強、枝條粗細中等、葉肉厚、葉型中等,豐產性能好,抗病力強的桑樹品種。河南省目前栽植的桑樹品種主要有農桑14、育71-1 和強桑系列。
按照等行距2 m,株距30~50 cm 栽植,每667 m2栽植800~1000 棵,每667 m2有效條8000~10 000 根。按常規水肥管理每667 m2產葉1000 kg 左右,按每張種需桑葉650 kg 計算,每667 m2可養蠶1.5 張左右。栽植行在向山地與等高線一致,在河灘地與水流方向一致,便于灌溉和排澇。按照規劃好的株行距,確定栽植點,先把修剪過的桑苗放入栽植溝內適當的位置,把苗的根系向四周伸開,縱橫位置對應整齊,用細沙土填埋苗根,并稍提苗木,用腳踏實。整行苗木栽好后,用新土填滿栽植溝,并用腳踏實。栽植深度以苗木青黃交界處埋入地面6~8 cm 為宜。
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促進桑樹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增強桑樹的抗逆性。為提高桑苗的成活率,桑苗栽植后應加強桑園管理,如栽植前施用基肥,栽植后澆水、除草等。土壤里的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對桑樹的生長有影響,桑園里土壤水分過少時,體內酶活性受到抑制,桑樹生長緩慢,提早殺頂,葉質差,硬化快,易落葉。一方面,遇到長期干旱的天氣時,要及時對桑樹進行灌溉,有條件的桑園最好用噴灌,不僅可以節約用水,還可以減少桑葉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做好桑園排澇工作。當桑園里長期有積水時,會造成根系呼吸困難和爛根的發生,同時影響桑樹營養吸收,光合作用不好,桑葉不易成熟,含水量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相對少,蠶兒食下易誘發蠶病。所以在日常的桑園管理中,要提前做好桑園的排灌溝建設。
桑園因用葉的季節和需求不同,施肥的種類也不同。要改變偏施化肥的習慣,增施有機肥,以保持土壤中桑樹所需營養元素的平衡。春施催芽肥,一般在3 月上中旬施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可促進芽、葉的生長,施肥量約占全年的25%。夏肥在桑樹夏伐后進行,可結合夏耕施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氮磷鉀合理搭配,施肥量約占全年的45%。秋肥一般在早秋蠶結束到8 月下旬施入,以速效肥為主,施肥量約占全年的10%。冬肥在桑樹落葉后土壤封凍前結合冬耕施入,以遲效性肥料(有機肥)為主,冬肥施肥量約占全年的20%。
桑園的除草結合耕耘進行,桑園的春耕、冬耕不僅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還有利于桑樹的生長,提高產葉量,同時對防治病蟲害也有很大的作用。桑園除草不僅可以清除桑樹害蟲和病原體的寄生繁殖以及棲息地,還可以防止雜草與桑樹爭水爭肥。春除發芽草、夏除生長草、秋除結籽草。
摘心就是把新梢頂端的嫩葉摘去,抑制其向上生長,讓養分集中供給新梢頂端嫩葉生長,使新梢頂端葉片快速成熟。春季在5 齡蠶用葉前10~12 d 進行摘心,可增長4%的產葉量。
疏芽一般在桑樹春伐或夏伐后,經過一段時間其定芽、潛伏芽大量萌發,造成強弱混生現象,不利于樹形養成,所以要及時疏去止心芽、弱小芽以及過多的生長芽。要根據桑樹的品種特性和實際生長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在新梢長到18~20 cm 時進行,合理疏芽可改善通風透光的條件,有利于新條生長。按照去弱留強,密集處多疏少留,稀疏處多留少疏的原則進行疏芽。
在生產上,桑園的合理采葉也直接關系到桑樹的生長和產葉量的多少。主要是從春蠶5 齡用葉和夏蠶用葉開始的,春蠶5 齡用葉,要邊采葉邊夏伐,夏蠶用葉要結合樹形養成疏去細弱側枝,保證疏芽后新梢生長平衡健壯,有利于增強桑樹的通風透光性。采桑時間根據當時的氣候狀況而定,一般春期以下午傍晚采葉為主;夏秋期氣溫高,應以上午采葉為主。上午采葉時要在10:00 前完成,下午采葉要在16:00 后開始。要落實隨采隨送、少裝快運的原則,以保證桑葉的新鮮,越新鮮的桑葉營養價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