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奇 汪洋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300060)
姑息照護(palliative care)是向各年齡段生活在嚴重的健康相關的痛苦之中的患者提供積極且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這些痛苦往往由嚴重疾?。ㄈ魏渭毙曰蚵?,能帶來嚴重功能下降、功能殘疾或死亡的疾病,如癌癥、腦卒中等)帶來,特別是當患者接近其生命的終點。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家屬以及他們的看護者的生活質量[1]。全球疾病負擔癌癥合作中心(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Cancer Collaboration)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癌癥新發病例1 750萬,其中我國為429萬,約占1/4,過去10年間癌癥新發病增長了33%[2-3]。隨著癌癥患者的不斷增加,姑息照護作為癌癥4項基本處理(預防、早期診斷、根治治療和姑息照護)[4]之一的需求也日漸增長。與國外相比,我國姑息照護事業起步晚且尚處于初步階段,護理理念也有待成熟[5]。本研究采用共詞聚類分析方法,了解國內外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研究的重點和方向,以期為我國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1.1 檢索方法 通過查詢《醫學主題詞表》,確定檢索式為(neoplasms[Mesh])AND(palliative care[Mesh]OR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nursing[Mesh]),檢索PubMed數據庫,時限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納入腫瘤患者姑息照護主題相關的文獻,文獻的類型和語言不限,最終檢索到相關文獻9 083篇。
1.2 分析方法 采用書目共現分析軟件BICOMB 2.0對納入文獻的主題詞進行提取,并統計主題詞詞頻和納入文獻的一般信息,如發表年代、國家和期刊等;高頻主題詞的截取常根據公式計算或經驗判斷,考慮到聚類結果的可操作性,本研究最終將出現頻次為72次及以上,累積百分比達到35.7%的前38個主題詞作為高頻主題詞,并使用BICOMB 2.0對高頻主題詞進行詞篇矩陣分析;采用SPSS 20.0對高頻主題詞詞篇矩陣進行聚類分析;最后,結合具體的文獻對各類團進行解讀[6]。
2.1 納入文獻的一般信息 本次共獲取文獻9 083篇,平均每年發表文獻908.3篇。2010年發表文獻最少,為729篇。此后每年的發文量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2019年發表文獻最多為1 549篇。癌癥患者姑息照護的文獻來源以歐美國家為主,發文量前3的國家分別為美國、英國和德國。美國發表文獻數量最多,共發表文獻3 673篇,占40.44%;其次為英國2 669篇,占29.39%;德國為684篇,占7.53%。發文量前3的期刊分別為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其中,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發表數量最多,共發表了572篇文獻,占6.3%;隨后依次為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和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的517篇和421篇,分別占5.69%和4.63%。
2.2 納入的高頻主題詞 主題詞詞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研究領域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本研究共納入38個高頻主題詞作為熱點主題詞,前15位見表1。

表1 熱點主題詞分布(n=23 759,前15位)
2.3 高頻主題詞聚類分析 高頻主題詞聚類分析結果見圖1。根據聚類分析結果,并結合專業知識,共總結出5個類團,即5個研究熱點,分別為:腫瘤患者疼痛控制和生活質量、腫瘤患者姑息照護標準、腫瘤患者居家姑息照護、腫瘤患者及其照顧者心理、腫瘤患者癥狀研究。

圖1 腫瘤患者姑息照護高頻主題詞聚類分析樹狀圖
3.1 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發展不均衡PubMed數據庫作為生物醫學研究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數據庫之一,收錄了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 500多種生物醫學期刊的文摘和題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學術的發展水平。由發文國家的分布可知,全球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發展呈現不平衡、不同步的狀況,歐美國家尤其美國處于領先地位。分析原因可能與歐美國家的醫療政策、社會文化等均有一定關系。我國姑息護理研究的起步較晚,加上傳統觀念的制約,護理人員對于姑息照護的認識還不足,姑息照護的護理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姑息照護的教育課程及系列研究也有待進一步深入開展。
3.2 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研究熱點分析
3.2.1 重視腫瘤患者疼痛的管理和生活質量的改善 癥狀管理作為姑息照護的核心內容之一,腫瘤患者的疼痛管理一直是研究的重點;此外,生活質量作為姑息照護的目標,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樣備受關注。具體內容包括疼痛的評估、藥物管理和非藥物管理,生活質量的現狀、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的研究[7-12]。H?kk?M等[13]對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非藥物干預措施進行了系統評價,研究結果顯示目前針對晚期癌癥患者疼痛非藥物干預措施相關的研究數量有限,且研究設計不夠嚴謹,尚不能明確其干預效果;此外,缺乏相關患者認識或體驗的質性研究。Lam K等[14]對397名接受姑息放療的骨轉移癌癥患者進行了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Karnofsky功能狀態得分 (Karnofsky Perform ance Status,KPS)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最大。一般資料中年齡、教育水平和工作狀態與生活質量的部分維度存在相關關系。
3.2.2 突出腫瘤患者姑息照護標準的制定 腫瘤患者姑息照護標準一直是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的研究熱點之一。腫瘤患者姑息照護標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標準的構建和改善兩個方面。具體為姑息照護質量指標構建、模式探索和指南構建,以及姑息照護質量現狀和改進措施方面[15-18]。如歐洲神經腫瘤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Neuro-Oncology,EANO)成立多學科姑息照護工作組,致力于制定基于循證的神經膠質瘤患者姑息照護指南。但由于證據缺乏,推薦意見基于的證據存在間接性或來自專家共識[19]。此外,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以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也相繼發布了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相關指南[20-21]。一項針對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姑息照護質量的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22],患者在臨終階段基本上不存在過度醫療的現象,如接受化療人數<1%;此外,盡管62%的患者給予了姑息照護,但多始于疾病的晚期階段。
3.2.3 加強對腫瘤患者居家姑息照護內涵的探討 腫瘤患者居家姑息照護一直備受關注,研究內容包括居家護理的適宜群體、內容和面臨的阻礙因素[23-26]。Gomes B等[27]對352名不可治愈的癌癥患者選擇死亡的地點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80%的患者偏向于在家中度過臨終前數周的時光。相關的影響因素包括患者的偏好、親屬的偏好、居家姑息照護和社區護理;此外,選擇在家中死亡的患者相對于選擇在醫院死亡的患者在其生命最后階段更加地平靜安詳,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Ventura MM[28]對晚期居家姑息照護在癌癥患者群體中的效果和效益進行了系統評價。該系統評價共納入23篇研究(16篇RCTs,其中6篇為高質量),證據清晰地顯示,居家姑息照護可以緩解癌癥患者的癥狀負擔,同時不增加照顧者的悲傷情緒。
3.2.4 側重對腫瘤患者及其照顧者心理的研究 腫瘤患者及其照顧者心理研究的領域主要是圍繞腫瘤患者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狀態、體驗及其應對策略方面展開[29-30]。Duggleby W等[31]對21名接受居家姑息照護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體驗進行了描述。共整理出4個主題,分別為回憶、留有遺產、積極再評價和激勵過程。Wijnhoven MN等[32]則對15名不可治愈癌癥患者的照顧者心理體驗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顯示,盡管化療常伴有各種不良反應,關于繼續或中止化療照顧者傾向于聽從患者的意愿。
3.2.5 關注腫瘤患者癥狀現狀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腫瘤患者癥狀的流行情況及其對預后的影響是腫瘤患者姑息照護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內容包括腫瘤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及干預、疲乏,感染,睡眠障礙和創傷后壓力等癥狀的流行情況及其影響因素[33-34]。一項在澳大利亞開展的針對266名接受姑息照護癌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流行情況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39.5%的癌癥患者伴有抑郁癥狀,32.7%伴有焦慮癥狀,25%同時伴有焦慮和抑郁癥狀;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既往焦慮史是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年齡、婚姻狀態和既往抑郁史是焦慮癥狀的影響因素,年齡和既往抑郁史是同時伴有焦慮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35]。Trajkovic VM等[36]就晚期癌癥患者癥狀與生存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綜述,結果顯示困惑、厭食、疲乏、惡液質、體重下降、呼吸困難和吞咽困難是獨立的預后因素。
本研究基于PubMed數據庫和共詞聚類分析方法,結合具體的文獻初步總結出近10年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的5個研究熱點。盡管仍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仍有助于我們了解近年來國際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研究的熱點,也期望對我國腫瘤患者姑息照護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