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芃
(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30035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該病作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已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極強,部分患者進展迅速,少數發展為呼吸功能衰竭導致死亡。良好的護理是保證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的關鍵。作者作為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組建的醫療隊隊員,支援天津市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天津市海河醫院,展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護理工作。現將4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與護理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2020年1月25日至2月22日在天津市海河醫院接受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19~91歲。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診斷標準,重型15例,普通型25例。首發癥狀為發熱31例,干咳6例,乏力2例,腹瀉1例。流行病學特點:18例來自6個家庭,3例為同事關系。經過50天治療,31例患者治愈出院,9例重型轉為輕型繼續接受治療。
1.2 治療方法
1.2.1 抗病毒藥物 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治療主要以抗病毒為主。采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阿比多爾等抗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為復方制劑,洛匹那韋/利托那韋250 mg內含:洛匹那韋200 mg/利托那韋50 mg),主要機制是抑制病毒反轉錄。本組40例患者均自入院日口服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每次500 mg,每日2次。阿比多爾成人每次200 mg,每日3次,療程10天[1]。
1.2.2 抗菌藥物 本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合并細菌感染,結合病原學證據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使用青霉素類抗菌藥物(哌拉西林舒巴坦4.5 g靜脈點滴)3例,頭孢類抗菌藥物(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3 g靜脈點滴)5例,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左氧氟沙星0.5 g靜脈點滴、莫西沙星0.4 g靜脈點滴)5例,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厄他培南1 g靜脈點滴)2例。根據患者癥狀及化驗回報抗菌藥物單一或者聯合使用。
1.2.3 糖皮質激素 甲潑尼龍、醋酸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抗炎效果較強。故在患者病情較重時在抗病毒和/或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應用劑量根據患者情況酌情調整。
1.2.4 祛痰藥物 乙酰半胱氨酸片作為一種化痰藥物,為黏液溶解劑,具有較強的黏痰溶解作用。每次600 mg口服,每日1~2次。該藥物可降低痰液的黏滯性,并使痰液化而易咳出[2]。
1.2.5 中草藥 依據辨證分型,本組40例患者中有9例為濕邪郁肺型,予中藥以化濕解毒,宣肺透邪;13例為邪熱壅肺型,予中藥以清熱解毒,宣肺透邪;12例為邪毒閉肺型,予中藥以宣肺解毒,通腑瀉熱;6例為內閉外脫型,予中藥以開閉固脫,解毒救逆。中藥均為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1.2.6 臭氧自血療法 本組1例患者由于血氧合指數進行性降低,使用醫用臭氧自體血療法治療。臭氧自血療法可增強血液流動性,改善局部組織供氧,紅細胞的流變性增加,有效改善氣道炎癥反應[3]。該患者經治療后氧合指數由80.3升高至330。經鼻高流量吸氧濃度由80%下降至40%,后改為鼻導管低流量吸氧3 L/min,血氧飽和度由88%升高至97%,氣道炎癥反應明顯減輕。
2.1 氧療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嚴密監測血氧飽和度變化。給予患者鼻導管持續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 L/min,患者出現呼吸費力、憋氣,或是靜息狀態下,血氧飽和度低于93%,氧合指數小于30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頻率大于25次/分。立即給予面罩吸氧,經面罩吸氧不能改善喘憋癥狀或氧合指數不能恢復的給予經鼻高流量吸氧。經鼻高流量吸氧輸送高流量氣體,可減少吸氣阻力與呼吸做功,從而降低患者氧耗,充分加熱、加濕的氣體可減少氣體調節相關代謝[4],使患者依從性、舒適度得到提高。在使用面罩吸氧或經鼻高流量吸氧時,將剪裁適宜形狀的水膠體敷料貼于患者面頰部、鼻部等部位,做好皮膚防護,避免醫療器械相關性皮膚損傷的出現。本組9例患者自訴憋氣,測血氧飽和度低于93%,血氣分析氧合指數小于300 mmHg,呼吸頻率大于25次/分,遵囑給予面罩吸氧。4例患者面罩吸氧后癥狀得到改善,5例患者未能改善呼吸費力、憋氣等缺氧狀態,氧合指數仍小于300 mmHg,遵囑給予經鼻高流量吸氧,經氧療24~48 h后,患者氧合指數從80.3~280 mmHg提高至330~489 mmHg,患者呼吸費力、憋氣等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2.2 臭氧自血療法護理 本組1例患者進行臭氧自血療法。臭氧自血療法由護士進行操作,選取肘正中靜脈進行穿刺,抽取100 mL靜脈血與47μg/mL臭氧氣體按照1:1比例充分混合1~3 min,且充分搖勻后將血液回輸到患者體內,回輸時開始速度緩慢,后逐漸增加速度,回輸時間控制在20~40 min[5],每日1次,該患者共治療10次。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同時備好急救藥品。采血和血液回輸時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該患者10次治療中均無不適主訴。
2.3 癥狀護理
2.3.1 呼吸道護理 新冠肺炎患者易出現咳嗽咳痰,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進行霧化吸入,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腫瘤、抑制細胞增殖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6]。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咳痰方法,指導腹式呼吸,利用打哈欠的方式起到深呼吸的作用,每10分鐘1次,每次約5秒,促進痰液咳出。在用藥過程中,備有密閉式吸痰器,必要時為患者吸痰。加強病室內濕化,減少因室內干燥導致患者咽干、咳嗽癥狀發生。本組26例患者出現咳嗽癥狀,其中15例患者伴有白色黏痰,給予霧化吸入、指導有效咳嗽咳痰,加強濕化等護理,患者呼吸道癥狀均有了明顯改善。
2.3.2 高熱護理 新冠肺炎患者每日定時測量體溫并準確記錄,本組31例患者首發癥狀為發熱,體溫37.5~40℃,當體溫≥38.5℃時通知醫生,給予洛索洛芬或中藥紫雪散口服對癥治療。用藥后,準確記錄體溫變化及出入量。為患者進行物理降溫,給予溫水擦浴,及時更換床單位及衣褲,提高舒適度。囑患者多飲溫開水。外出檢查時,準備棉衣及帽子,避免著涼。本組13例患者出現1次或多次體溫超過38.5℃,通過上述治療及護理措施體溫均降至正常水平。
2.3.3 高血糖護理 本組8例無糖尿病史患者因口服或靜脈輸入糖皮質激素藥物而導致血糖升高。每日按時進行血糖監測并準確記錄,在協助患者進餐時,準確記錄進食第一口餐的時間,并在患者床頭懸掛提示牌,2 h后為其進行餐后血糖監測,避免遺漏。4例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治療過程中給予胰島素治療,動態血糖監測。經過上述治療與護理,患者的血糖均得到了良好控制。
2.3.4 消化系統護理 新冠肺炎患者中因疾病本身消化道癥狀、抗病毒藥物使用不良反應或應用中藥燥濕化濁,宣暢三焦等,均易引發消化道不良反應。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及時通知營養科,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忌生冷油膩,必要時給予助消化藥物。出現腹瀉癥狀時,準確記錄排便次數、量、性狀,及時通知醫生,增加飲水量,必要時遵囑補液,以防電解質紊亂的發生。加強肛周皮膚護理,使用賽膚潤液體敷料進行皮膚保護。本組10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15例患者出現腹瀉。經治療與護理,患者消化道癥狀有明顯改善,且未出現肛周破潰等皮膚問題。
2.4 營養護理 協助患者按時進餐,鼓勵患者少食多餐,由營養師根據患者病情給出相應的營養診斷,制定出營養治療方案,保證患者的營養需求[7]。增加谷物類及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如瘦肉、魚蝦、蛋、大豆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進食養肺的膳食,如白果川貝粥、清蒸南瓜等,飲用潤喉桔梗茶放入橘紅5 g,亦利于化痰。對于3例需使用腸外營養的重型患者,遵醫囑給予脂肪乳等營養液的輸入,保證營養素的需求,維持體液平衡。
2.5 生活照護 新冠肺炎患者在隔離病房需要護士給予全面的生活照護,幫助其準備臉盆、毛巾等生活必需品,滿足物質需求。重癥患者嚴格臥床,減少活動,協助患者更換臥位,觀察易受壓局部皮膚情況。指導進行床上的下肢功能鍛煉,如足踝的背屈、床上的腿部按摩運動。協助患者如廁,穿衣,進食等,保持病室及床單位清潔,協助患者剪指甲、剃須,提高患者舒適度。將患者用物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將呼叫器置于床邊并教會患者使用,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護士細心照護,病室內地面不要放置過多雜物,以防跌倒發生。
2.6 心理護理 患者在隔離治療期間,均住在單人或雙人病房,不能與外界人員接觸,且此次新冠肺炎多以家庭或單位群體型發病。本組18例患者分別來自6個家庭,另外3例患者為同事關系。患者在隔離環境下,嚴重影響了其人際交往與活動空間。護理人員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考慮,在安排病床時,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優先將一家人安排在同一病房,讓患者減少陌生感。同時護理人員更多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傾聽患者的訴求。患者易有煩躁情緒,指導其收聽柔和的、舒緩心情的音樂,讓患者心情平靜,亦可以輔助睡眠,防止失眠的發生。由于在護理工作中,護士需要穿防護服,易讓患者產生疏離感,因此通過防護面屏及護目鏡,盡量使每一位患者能夠看清其眼神、表情,并通過手勢、姿態等非語言溝通形式,給患者良好的心理暗示,使每位患者從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照護。
2.7 中醫護理 依據患者不同的辨證分型給予不同的中藥治療,注意患者服藥后的病情變化、消化情況,囑患者忌食油膩。指導患者在室內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每次15~20 min,每天兩次。同時結合中醫五音療法,肺朝百脈、主治節。屬于肺的音階:商,五線譜中對應為“re”。商調式樂曲曲調高昂、雄偉,具有“金”的特性。指導患者聽曲調高昂的古箏樂曲《陽春白雪》等,配合體內肺氣最為旺盛的時間段。欣賞此樂曲有利于肺氣調暢,伴隨樂曲的旋律在呼吸之間調整氣息。
2.8 防疫、消毒隔離措施 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強傳染性,所以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做好自我防護,同時消毒隔離亦作為重中之重,防止交叉感染。
2.8.1 護理人員的防疫措施 制定了嚴格的規范流程及預防標準。包括:護理人員的著裝要求,自身防護的方法及進出病室的流程等。對所有護理人員進入病室的要求為一層防護服加一層隔離衣,佩戴N95口罩,戴好護目鏡,由專人協助穿防護衣物外,加防護面屏及不透水鞋套。
2.8.2 消毒隔離 患者的生活垃圾均放于雙層黃色垃圾袋,扎緊袋口,防止撒漏,棄于指定位置。如有外出檢查時注意除必需品外不能帶出病區,手機等物品用季銨鹽濕巾擦拭消毒兩遍。患者的換洗被服首先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再進行消毒清洗。協助患者如廁時,便前向便器內投入84消毒液,便后再次投入84消毒液,消毒10 min后再沖水,做好患者排泄物的消毒。病室物體表面如:病床、床頭桌、監護儀、氧氣功能帶等,每日均使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每個病室配有專用治療車、治療盤,專人專用。
2.8.3 終末消毒 患者出院后,病室進行終末消毒,先關閉門窗進行紫外線燈消毒1 h,然后用0.5%過氧乙酸噴霧作用1 h,完成消毒后,開窗通風。對于患者接觸過的物品表面,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地面使用0.5%過氧乙酸浸泡過的拖把擦地,完成終末消毒。
2.9 出院宣教 囑患者出院后自行居家隔離或在指定隔離點隔離2周,在第1周、第2周及1個月時進行隨訪。加強自我防護,做好手衛生,室內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合理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可自行進行簡單的穴位按摩:尺澤、足三里、三陰交,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室內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但要注意運動適度適量,避免過勞。
通過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及對患者出現的高熱、呼吸道及消化道不適等癥狀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40例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轉。新冠狀肺炎作為一種傳染性較強的呼吸道傳染病需要進行嚴密隔離,在此過程中,患者由于病情變化及對隔離治療的擔憂易出現情緒波動,作為護理人員對患者給予心理支持及安撫,幫助患者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不僅利于患者的預后更對其出院后更好的回歸社會、回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